黄脂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TUhjnbcbe - 2022/7/10 17:23:00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66.html

中医

过敏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和过敏性肠炎等。中医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籍中就有鼻鼽、喘息、瘾疹、湿疮和漆疮等过敏性相关病的记载,但只是根据其不同的症状特征命名,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外邪侵袭导致,治疗多从“虚”、从“风”论治。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发生分为内因和外因,而人体自身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无以抵抗外邪侵袭,而风为阳邪,其性开泄,皮肤汗孔全开后,则更易为风邪所侵而致病。

肺为娇脏,风邪侵袭,首先犯肺,肺气不利,则生肺系疾病,如过敏性咳嗽、哮喘,而肺开窍于鼻,故又可产生过敏性鼻炎。风气内动生内风,内风源于肝,肝属木,木生火主风,感邪后容易化火动风。受风邪侵袭,邪毒停滞于内,从阳化热,风热相搏,郁而化火,火热之毒循经走窜,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则生血证,例如过敏性紫癜、鼻衄等。肝主藏血,血为阴,若肝不藏血,肝阴血亏虚,血虚则津亏,津亏则肌肤失于滋养,进而化风,导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过敏性症状。

“风为百病之长”,指外邪侵犯人体往往与风邪相合致病。风邪兼湿邪、寒邪或热邪则皮肤起疹,自觉瘙痒,夹热症见咽痛,舌苔略黄,如荨麻疹。正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日久伤正,则外风稽留,与寒、热、湿、痰、瘀、虚等诸邪交阻互夹,形成“伏邪”体质,实乃过敏疾病发生的根本所在。《中医大辞典》指出“伏邪”即是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若外风挟邪遇触“伏邪”之体则可发生过敏性疾病。故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未发时则以正虚为主。在治疗上以祛邪扶正消风为主。

治疗方法

本病的发生,不外乎阴阳、气血、津液等基础物质的燮变,这些因素互为交阻,形成了“伏邪”体质,此乃疾病发生的先决前提;然总以风邪为先导,兼夹寒、热等邪以成各种病证,且变化多端,总不离风邪致病的特点。在治疗上以消风为主,遵循急则治风以除症,缓则调质以图本的原则。急性发作期,风平则症消,而在非急性期,尤当以消除“伏邪”为要,即调理“伏邪”体质,使之遇风而病不再发,即达到一种“脱敏”的体质状态。

1.散邪消风法

用于外风初犯,伏风欲起之风犯肺卫证。常见于外感风邪引发各种风病的初期。症见恶风、发热、头痛、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咽痒、咳嗽、皮疹等。此时外风犯于肺卫,风束肌腠,肺气失宣,对特禀质患儿随时可引动伏风。风邪在表,治宜辛散消风之剂,兼抑伏风。偏风寒者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麻黄、荆芥、防风、白芷、辛夷、苍耳子、蒺藜等;偏风热者用银翘散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蝉蜕、菊花、紫草、甘草等。

2.除湿消风法

用于风邪挟湿之风湿犯表证。常见于奶癣、湿疹等疾病。症见肤起皮疹、渗溢脂水、瘙痒难忍,或有脘痞纳呆、大便稀溏、关节肿痛,舌苔腻等。此属外风挟湿,或者伏风兼湿蕴体质者,风与湿合,走窜肌肤经络而病。治当用除湿消风之法。偏风泛肌肤者用消风散加减,常用防风、蝉蜕、蒺藜、紫苏叶、川芎、生地黄、僵蚕、蜈蚣、地肤子等;偏湿溢肌表者用除风胜湿汤加减,常用苍术、秦艽、薏苡仁、佩兰、羌活、独活、土茯苓、白鲜皮等;还可加用外治之法,如苦参、黄柏、黄连、马齿苋、败酱草、蛇床子等煎汤外洗。

3.凉血消风法

用于邪热入血之血热生风证。常见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等疾病。症见肌肤紫癜或风团颜色红紫、高出皮面,瘙痒,或有鼻衄、齿衄、尿血,舌质红等。此证因外感风热或饮食辛热而热入血分,蒸灼引动伏风,治当用凉血消风之法,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常用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虎杖、紫草、板蓝根、甘草等。

4.养血消风法

用于血虚生风证。常见于奶癣、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症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起屑、瘙痒,或紫癜颜色淡红、口干、唇舌色淡,舌质淡少津等。此因津血亏虚,风燥发于肌肤而生。治当用养血消风之法,方选四物汤加味,常用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鸡血藤、乌梅、乌梢蛇、紫草、甘草等。

5.豁痰消风法

用于风痰内蕴证。常见于风咳、哮喘、鼻鼽等疾病。症见呛咳连作、喉咙嘶哑、痰鸣气喘、鼻喉作痒、喷嚏流涕等。这类疾病以特禀体质风痰内伏为主,常由外感风邪而引发,治当用豁痰消风之法,方用涤痰汤加减,常用胆南星、枳实、葶苈子、地龙、僵蚕、辛夷、五味子等。

6.固表御风法

用于表虚不固证。常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引发风病的患者。症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或虚胖,动则汗出,少气懒言,唇口色淡,恶风畏寒,四肢欠温,多汗、汗出不温,易于感冒,又常因感冒诱发鼻鼽、风咳、哮喘等病。治当用固表御风之法,方用玉屏风散加减,常用炙黄芪、白术、防风、桂枝、白芍、甘草等。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的发作。

医学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由先天遗传的基因型所决定。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为人体内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系统,调控着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花粉、食物过敏,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HLA基因存在相关性。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抗过敏疗法,中医讲求整体治疗,标本兼治,疗效肯定。药理研究也发现中草药具有抑制抗体IgE的合成和释放,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等作用,不会出现第一代口服抗组胺药引起的头晕嗜睡等副作用。

编辑|郑鲜审核|程雷

本文第一作者医院(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每周四上午在过敏诊疗中心主诊“过敏疾病中医门诊”;第二作者谭建宁系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

备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