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诗的境秀丽隽永,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新洗练。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概况:
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
宋代欧阳修、苏轼、辛弃疾、范成大、杨万里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略举几例: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7.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储光羲《钓鱼湾》)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1、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2、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3、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4、对大自然的热爱。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6、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反映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自然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多用白描手法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情趣盎然,神韵天成。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樵夫、渔翁、山客、隐者、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等等。
此外,还有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的人物形象;耒耜、锸、锄头、犁等农具;黍、粟、桑、麻、菊等五谷植物;鸡、犬、牛、羊、蚕、蛙等动物意象。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特点: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清幽、明净、飘逸、清新、清淡、旷远、雄奇、迷离、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常见表达方式:
1.描写——景物的多角度描写。一般通过空间的观察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平)、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的方式来描写。将景物描写付诸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调用各种色彩,注重色彩的明暗、多样与谐调。
景物描写的一般的作用有交代时节季候、地域风貌,展示时代背景;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铺垫;渲染气氛、环境,交代人物身份,烘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形象或性格;推动(预示)故事情节发展;酝酿情境,揭示主题、主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上的承上启下(过渡,引出下文,照应标题);等等。
如唐代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衬托雪也就越大。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衬托雪大。
再如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通过童孙“学种瓜”这一细节,既表明农家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品格,又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家的辛苦和繁忙,言词中更多地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而南宋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人用“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这些是用生活场景和动作细节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乐趣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2.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常用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方式。
情和景的关系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以哀景写乐情,以景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如王维的《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再如陆游的《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诗人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又以“叹息”作结,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山水田园诗常用表现手法:
1.山水田园诗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点面相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明暗(明暗对比)结合、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相结合的写法。
如唐代王建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中描写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烘托出庭院一片幽静气氛,用侧面描写写出田家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反衬农家在春蚕季节之忙。全诗从景到人,从人到境,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这是全篇之“眼”。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以简炼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再如元代白珽《余杭四月》“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这首诗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和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的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列锦类的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山水田园诗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顶真、用典、反复、通感、列锦等。如:
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通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顶真——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具体说来,略举一例,吴西逸的[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
布衣诗人孟浩然依稀暮霭,恬淡朦胧。横床林下,大道逍遥。一片充满情趣的山林,流淌着大自然悠悠的天籁;一座远离尘嚣的村庄,是骚客雅士返璞归真的精神乐园。诗人之美,不仅仅是向世人展示出其作品如何的抑扬顿挫、滔滔不绝和作者身姿如何的神釆飘逸、气宇不凡;诗人之美,更应该体现出诗人的爱与诗人的道德之间一样的美。“俱怀鸿鹄志”的孟浩然,既不是一位纯粹“为隐居而隐居”的人物,也不是“为仕途而不遗余力”之士,他的人格魅力确为时人所倾折。孟浩然这个人布衣一生,身世简单,但总让后来人捉摸不透。比如他的隐居问题,有人说他是为隐居而隐居,为一种精神追求、效法古人而隐居;有人说他的隐居是一种姿态,是为出仕造声势;有人说他考进士落第,不得已而隐居。对孟浩然来说,为社稷出力和建立个人功名是一致的。
孟浩然好乐忘名:孟浩然四十岁时进京考试,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再和他约好日子带他去向那些人推荐。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谈诗,很是融洽。有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在先,不赴约而怠慢了别人怕不行吧。他不高兴地说,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他事情。一个求仕的大好机会失掉了,而他事后也毫不后悔,其“好乐忘名”的程度实在让人感叹!
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全诗通过对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诗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副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生,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申请、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山山水水关乎情!我们通过山水田园诗,去感受这些诗人们的情感,去认识那个特定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