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又是假太岁犯太岁肉灵芝到底
TUhjnbcbe - 2023/5/7 21:48:00
白癜风扩散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7101850.html

假“太岁”的新闻近些年屡见不鲜,目前有醋所查的所有新闻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太岁”存在。

相关新闻也多是:“某老汉钓出太岁,最后专家认定为人造物”、“某地惊现40多斤太岁,经核实原来是某种蘑菇并非太岁”、“农民在自家池塘挖出50多斤太岁,被行家估价多万元天价”等等是哗众取宠的营销作品。

且不说,为什么城里人总捡不到“太岁”。但一如此次事件的出现,各大媒体相关报道中,关于“太岁”的介绍基本一致。

即:“太岁”是自然界中非常稀有的大型粘菌复合体,由于其出土量少,生长缓慢,生命特征奇特,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太岁到底是什么?

有醋很好奇,所以今天有醋总结了下相关资料,为大家盘一盘“太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一、“太岁”最初的含义

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开赴尼雅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其中8号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丝制品,引起了考古专家的高度重视,这就是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一语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

这段话和背后的故事已有很多人解读,有醋就不赘述了。

有醋想问的是,五星是哪五星?

了解这个话题,就又要说回我们熟悉的话题——观星。

在远古时代,无论中西方都认为天上的星辰运转与地上的凡间万物有莫名的联系,在西欧那叫占星,黄道十二星座。而中国人观测天象以知时运,叫观星、监天或是钦天。

最早的观星技术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而这门技术成系统,职业化是在战国时期,当时的职位叫做“火正”,任务是观测“大火”星(就是心宿二)。

也正是“观星”的系统开发,人们对外太空的总结归纳变得更加复杂,观测的天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就包括上文中的“五星”,即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

到了秦汉,五行学说正盛,所以五星依次对应五行之木、火、土、金、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或者说中华文化圈里对太阳系行星的命名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的由来。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地,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皞,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为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说回正题,战国时,经过商周时期的“历练”,观星师将五星各自运行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说辞,即“岁神说”。

因为古人发现,木星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它每一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古人观测到,当地球位于木星与太阳中间时,木星最为明亮,所以产生了木星冲日这一说法,因此木星冲日的总周期是十一年多一点,所以古人将木星称为“岁星”。

同时,因为人是站在地球上观测木星,所以即便地球公转比木星快,每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都可以观测到木星一次。

所以根据这个规律,中国人制定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加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组成古代历法。并以此推算出,一年十二个月以及二十四节气。

到了汉代,道教的出现,沿用了“岁神说”这一中国古代天文成就,称六十甲子各有“岁神”,每岁轮值。

太岁作为道教“太岁神”的简称,将每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是年中天子,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类似现代大型机构组织里的“轮值主席”职位。

二、“犯太岁”的由来

到了汉代,"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开始盛行。加上道教或佛教的盛行,让人对天上神仙、星辰产生更多的敬畏。

于此如世界其他宗教一样,通过将未知的事物神话,增强本教的神秘性,以达到让人信服的传教目的。“岁星说”得到进一步演化,有了人格化、神化的塑造,被塑造成不可僭越的存在。

“十二主星宿歌诀”:“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

同时,“十二生肖”作为天干地支的延伸产品,在民间广泛传播,结合道教的神话传说和佛教的轮回观点。所以将“太岁头上不可动土”与“本命年”相结合,即民间民谣所说:“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

犯太岁的概念,也系统化为天上的星辰与地上的凡人之间的命格对应,五行相冲的,人与天也会犯冲,五行相合的,人会在天的助力下获得裨益。

这也就是“本命年犯太岁”的由来,似乎也是本命年到了要穿红裤衩的源头之一。

时间一久,民间百姓将这个理论带到了生产中,朴素认为是大兴土木的时候,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否则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

三、太岁如何变成了吃的?

有了“太岁动怒”珠玉在前,关于“太岁”神话传说逐渐演化为“太岁”对应位置上会不仅不能动土,更有“太岁”的化身出现的传法。

传说,太岁的化身是一块会动的肉块,一旦挖出便会遭到灾难。而这个肉块则是天上神仙的躯体,所以人如果食用则会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这就是有文章称,秦始皇寻找的长生不老“仙药”,其中一味便是太岁的依据。

至于最早的史料或文献表达了“太岁内服能长生不老”,有醋查阅了诸多典籍,最后在《山海经》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书中记载:“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kù)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蜼(wěi)、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

简单来说,就是尧和喾葬在狄山这个地方,此处“爰”为“那里”,也就说这个地方有“熊、罴、文虎、蜼(wěi)、豹、离朱、视肉”这些生灵。

文末的“视肉”在当代广泛(营销号)的观点中,就代指“太岁”。

顺着这个思路向下说,就要提到风水学的祖师爷、中国玄学的代表人物、五石散制造商、陆地游仙——郭璞。

两晋时期,乱世之中道教玄学正式火热,作为当时营销“专家”郭璞自然对玄学的研究极为深刻,除了根据《周易》写出《葬书》这部奇书以外,郭璞对《山海经》研究可以说是“极深”。

郭璞在对《山海经·海外南经》注解时称:“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无尽,寻復更生如故。”

也就说像“牛肝”的聚肉,也就是“视肉”。至此,天上的星辰“太岁”不仅有了肉体凡躯,也有了吃的价值。

四、“太岁”的药用价值是怎么来的?

正如前文所说,一开始“太岁”并非作为一种药材或者食物被世人所知,虽然零星有记载它的味道,但真正让“太岁”有药用价值的是“肉灵芝”这个名字。

同样是汉代,生产力的进步催生了很多学科系统化,其中就有汉代众多医学家合撰的中医著作《神农本草经》。

关于“肉灵芝”,《神农本草经》是这样记载:

“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

至于“太岁”和“肉灵芝”又是如何关联起的,有醋能力有限查不出正儿八经的相关资料里。“肉灵芝”的药用真正被广泛认可,是因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因为没有具体的实物作为佐证,李时珍所说的“肉灵芝”,我们后人也不能将其指定某个具体事物。所以“太岁”或者说“肉灵芝”的传说,在民间愈来愈神秘。

四、现代科学眼中的“太岁”

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病毒、细菌、真菌等要素的发现,让现代人对蘑菇、菌类的认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因为古籍中“太岁”具有无限增殖、“如肉”形态等特征,所以民间广泛认为“太岁”其实是一种“菌类”。

正如开篇所借用的“台词”:

“太岁”是自然界中非常稀有的大型粘菌复合体。”

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几乎绝大部分的官方媒体、自媒体都是如此引用。但如鲁迅所说,向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太岁”真的是一种菌类?

有醋认为,这是对科研成果的倒推,是一种结果论。

当我们认为某一种“菌类”看上去像是“太岁”,自然而然也会把它当作古籍传说中的“太岁”来看待,我们以“太岁”或“肉灵芝”对其进行命名,但我们同时也将“太岁”的药用或者食用价值冠之于上。

有了这层逻辑,纵观通过近几年的“太岁”新闻,其实不难看出基本都是吸引眼球或是谋取私利的典型案件。

“太岁”经不负责任的媒体人和居心不良的商人推波助澜。

至于,“太岁”应该是什么?

有醋觉得“太岁”当如几千年前一般,是古人指向星空点下的那么一颗遥远“星辰”,它伸手够不着,起码不会霍霍人。

如果您看到了这里,对有醋所说还挺感兴趣,那还请点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是假太岁犯太岁肉灵芝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