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唐代女子是怎么化妆的网友看完整个过程直呼
TUhjnbcbe - 2023/3/4 19:33:00
治癜风比较出名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66939.html

唐代女子以丰腴为美,从唐代壁画、雕塑及各类艺术品中可以看出,唐代女子脸蛋圆润,妆容精致。其实“唐代妇女化妆步骤图”之前在网上也有流传,不少网友见过这过程后都惊呆了。可是大家知道这其中每一个步骤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吗?每一个步骤在当时曾有着什么特殊含义吗?

唐代女子化妆过程大致包括施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等。

第一步:敷铅粉

施粉在唐代是十分常见的。唐代壁画上就可以看出当时很多女子的面部都涂成了雪白。将卷叠的铅板,放入木桶,置于盛稀醋酸的磁锅上,用炭火徐徐加热,经较长时间,铅受醋酸蒸气的作用,先成碱式醋酸铅,再逢无水碳酸,而成碱式碳酸铅,即为铅粉。铅粉是古代化妆时候用来做白粉使用的,旧日妇女用来擦脸。如今传统戏剧的化妆也多用此,如京剧脸谱等。诗词中常有“铅华”一词形容,有时代指美女。

第二步:抹胭脂

抹胭脂就是在施粉的基础上,将胭脂敷于两腮。“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有关唐代妇女饰红妆的记载有很多,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

第三步:画黛眉

在我国古代,眉毛以黑为美,故那时的女子常以黛画眉以讨人欢心。唐代女子画眉前,一般会把眉毛剔去,然后用青黑色的染料黛画出姿态各异的眉毛。眉型主要有柳叶眉、月眉、阔眉、八字眉、远山眉、烟熏眉等。

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第四步:贴花钿

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唐代花钿的形状丰富多样,有桃形、梅花形、宝相花形、三叶形灯。花钿多用金箔片、纸等材质剪贴成花钿,并粘贴于额头上。花钿起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第五步:点面厣

而用胭脂点在面颊上的圆点,叫做状靥,是与花钿相互配合的化妆手段。据说妇女脸上注的,原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当某一后妃例假来临,不能接受帝王“御幸”,而又难于启齿时,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女史见之,即不列其名。以后这种作法被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为一种妆饰。

面靥的施行方法,通常用胭脂点染,妆靥的具体形状,在盛唐以前,一般均作成黄豆般的两颗圆点。

盛唐以后,面靥的范围有所扩大,式样也更加丰富: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讲究的在原来面靥的周围,还饰以各种花卉,俗称“花靥”。

第六步:描斜红

斜红则是面颊上的一种装饰,其形如月牙,色泽鲜艳,一般位于太阳穴处,左右对称分布。斜红是古代一种特殊的面饰,梳妆时,在女子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弯弯新月形。

相传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

一天夜里,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围以水晶制成的屏风。

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

其他宫女有见及此,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晓霞妆”。

时间一长,便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

第七步:涂唇脂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唐代女性唇式变化丰富,基本唇形以娇小浓艳为时尚,且唇色基本都是红色,但中晚唐也出现过乌膏涂唇的现象。

《唐书·百官志》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代女子是怎么化妆的网友看完整个过程直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