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慢读时间同样是吃饭,他却吃出了文章和生活
TUhjnbcbe - 2023/1/21 3:37:00

老饕梁实秋:吃出了文章和生活

同样是吃饭,梁实秋却吃出了味道,吃出了学问,吃出了境界,吃成了风雅之事。与饭为伍,不妨以民国名士梁实秋为例,看看他的饕餮生活。

美食世家

梁实秋从小便生活在一个美食世家当中。梁家地处北京东城内务部街,此处恰好是京城繁华富庶之区。街东口是东四牌楼,那里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各类买卖煞是兴旺。梁实秋记忆最深的是他念小学时每逢走过这条街,总是饶有兴趣地站在羊肉床子旁边看宰羊,或者跑到切面铺买“干蹦儿”或者糖火烧吃。

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是个顶呱呱的美食家。经常光顾北京的那些有名的饭庄、酒楼,对其中的美味佳肴如数家珍。梁咸熙最钟情的当属厚德福饭庄。梁咸熙经常去饭庄吃饭谈事,作为儿子的梁实秋自然要随侍在侧。6岁时的一天,梁实秋随父亲去煤市街的致美斋赴宴,竟端起酒盅,喝起了酒,父亲微笑着未加禁止。岂料几盅落肚,梁实秋便醉眼惺忪起来,“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站立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一件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梁实秋深深地为自己这次饮酒致乱而懊悔不已。长大之后,“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菜根谭》上的这句话,成了他饮食征逐场上的箴言,以为那“才是最令人低回的境界”。

梁实秋的母亲也身怀绝技,是一名烹饪高手。直到晚年,梁实秋还对母亲的厨艺念念不忘,赞不绝口。母亲有好多拿手的绝活。平常她是不下厨房的,但如果父亲或他人苦口相劝,她也会挽起袖子亲操刀砧,“做出来的菜硬是不同”。是故,每逢母亲下厨掌勺,梁实秋和兄弟姐妹们便早早的坐在饭桌前,睁大眼睛,双手托腮,恭恭敬敬地等待喷香的饭菜端上来。梁实秋记忆十分清楚的是一次合家喝核桃酪。起因是这之前父亲带领全家人到以核桃酪闻名的玉花台吃午饭。正菜吃罢,伙计送上一钵核桃酪,端的是“色香味俱佳,大家叫绝”。大家都狂喜,母亲却淡淡地说:“好是好,但是一天要卖出多少钵,需大量生产,所以只能做到这个样子,改天我在家里试用小锅制作,给你们尝尝。”言下之意玉花台的手艺不过尔尔。话音刚落,便立即勾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你一言我一语,使用激将法怂恿母亲“出山”。母亲也不食言,果然在一天做了一顿令全家人久久难忘的核桃酪。据梁实秋回忆,母亲做的核桃酪,“微呈紫色,枣香、核桃香扑鼻,喝到嘴里黏糊糊的,甜滋滋的,真舍不得一下子咽到喉咙里去”。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梁实秋自小便对饮食之道产生了超乎于常人的兴趣。他开始走出家门,走街串巷,流连于饭庄酒肆其中,打听各色食品的名称、沿革、制作、销路,揣摩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渐渐地,由纯乎兴趣到形成学问,梁实秋触摸到了北京饮食文化的三昧。

“酒中八仙”

盛唐之际,都城长安曾涌现出8位名满天下的酒徒。时隔多年以后,在山明水秀的青岛,又诞生了新一代的“酒中八仙”,分别是梁实秋、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以及女中豪杰新月社著名诗人方令孺。

自8人结下“仙缘”后,每到周六,开完校务会议,校长杨振声就呼朋引伴,吆喝着酒仙们齐聚学校不远处的一家顺兴楼,当场打开30斤一坛的绍兴老酒,开怀畅饮。一直喝到大家东倒西歪,兴尽为止。

更有趣的是,“酒中八仙”还广结酒友,跨地区作战。远则南京、北京。有一次,胡适路过青岛,应邀赴宴,“看到八仙过海的盛况大吃一惊,急忙取出他太太给他的一个金戒指,上面镌有‘戒’字,戴在手上,表示免战”。侥幸躲过一劫,回到北京,胡适仍心有余悸,于是不久便鸿雁传书,力劝梁实秋:“看你们喝酒的样子,就知道青岛不宜久居,还是到北京来吧!”

除却喝酒,梁实秋在青岛的饮食生活也颇为丰富。青岛海鲜种类繁多,鱼虾蟹蛤,应有尽有。梁实秋不厌其烦,一一领略,大遂其口腹之欲。

但作为老北京,虽身在物产丰富的岛城,梁实秋依旧不能忘烤羊之香。北京烤羊肉以前门肉市正阳楼最为有名,也最为正宗。正阳楼的烤肉支子,比一般用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一尺,放在八仙桌子上,三五人一伙围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说笑,这是标准的吃烤肉的架势。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

如此精细过瘾的美味,自然令梁实秋朝思暮想。碰巧一次厚德福饭庄青岛分店从北京运来大批冷冻羊肉片。梁实秋灵机一动,托人在北京为其订购了一具烤肉支子。支子有一定的规格尺度,不是随便能制造的,所以他要求朋友一定要聘请一流的工匠师傅为其制作,价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质量要过硬。

等支子运来之后,梁实秋大宴宾客,命儿辈到寓所后山拾松塔盈筐,敷在炭上,松香浓郁。并且还托人从邻近的潍县购买成捆的刚采摘的新鲜大葱。烤肉佐以潍县特产大葱,真如锦上添花。吃得各位口齿留香,额头滴汗,大呼过瘾。仔细想想,梁实秋为了一顿烤羊肉,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精力,称他为“饕餮”,丝毫不过分。

晚年谈吃

到了晚年,梁实秋不幸身患“富贵病”——老年性糖尿病。他自己知道是“饮食无度,运动太少”惹的祸。但总而言之,得病后,梁实秋失去了“吃的自由”,在饮食上,必须吃特制“食谱”,不可违犯。

这种情况令他苦恼。遇到宴会而又非参加不可,其妻程季淑便预先特制一个“三明治”,让他带着。等到宴会开始,所有人都笑眯眯地举箸时,他只能取出三明治,说一声“告罪”,细嚼慢咽起来。这不仅败了别人的吃兴,就是梁实秋自己,看着满桌的佳肴美馔,既禁不住食指大动,却又不敢下箸,那种痛苦实在难以忍受。

更为严重的是,梁实秋在饮食数量上也必须严格限制,就是不能吃饱肚子。他常大诉其苦:“糖是不给我吃了,碳水化合物也减少到最低限度,本来炸酱面至少要吃两大碗,如今改为一大碗,而其中2/3是黄瓜丝绿豆芽,面条只有十根八根埋在下面。动物性脂肪几乎绝迹,改用红花子油。”可以想见,对于一个一生以追逐口腹之欲为乐的老饕,忽而实行如此的“苦行”,该是多么烦恼不堪。

不过,虽然已年过古稀,经历了无数世事沧桑,尝尽了各色人间美味,梁实秋却“吃”心未改,即使身患重疾,还时常铤而走险,冒死犯禁。自从娶了第二任夫人韩菁清之后,梁实秋就如同小朋友一般,被韩管制得极严,尤其在饮食方面,甜食绝对是禁忌。一次,有人送给他一些荔枝,他当面说:“是的,这些荔枝是人家孝敬师母的,不是送给我吃的。”但往冰箱里放的时候,梁还是难敌美味之诱惑,偷偷地捡起一颗放进嘴里,恰被韩菁清逮个正着,韩菁清见状勃然大怒,不由大发雌威。争执后,韩菁清就躲进卫生间,久久不出来。梁实秋就在外面唱起《总有一天等到你》,韩菁清听了才破涕为笑。

既然口腹之欲受到限制,加上肠胃功能业已大不如前,随心所欲地去吃已成奢望,那倒不如海阔天空地去谈。于是,晚年的梁实秋便转换了一个方式:以笔谈“吃”。于是,这便在“雅舍家族”里增添了一个亮丽的成员:《雅舍谈吃》。

作品从生炒鳝鱼丝、“满汉细点”、虾蟹鱼翅、佛跳墙、咖喱鸡、鲍鱼面,到馄饨、烙饼、锅巴、豆腐、茄子、菠菜,无所不谈,又无不谈得精妙绝伦,让人舌根生津。情调高雅,底蕴深厚,是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在书中,梁不仅谈吃,还谈与吃相关的各类事宜,由此触及人生哲理,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之回味思索。(王学斌)(李志亮摘自《民国底气》一书,东方出版社)

编辑:黄康懿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读时间同样是吃饭,他却吃出了文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