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常青,让大地四季披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尽管历经风霜而不倒,但松树身边常常潜伏危机,它们时刻都要与虫害、病害博弈……
下面来认识这些有害生物吧!
↓↓↓
一、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
第一位选手是线虫纲滑刃科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尽管它肉眼不可见,但其破坏力却不可小觑,并且它还有一位辅助“搭档”松墨天牛,可让松树闻之色变。
▲松材线虫危害松林症状
★危害症状:松材线虫病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量减少,嫩枝上可见天牛啃食痕迹;
第二阶段: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能观察到天牛等为害和产卵的痕迹;
第三阶段: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可见到甲虫类的蛀屑;
第四阶段: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其木材横截面呈蓝色或蓝灰色。
★病原物形态:
线虫体纤细,表面光滑,有环纹。雌虫卵巢前伸,上阴唇长,形成阴门盖,尾近圆柱形,尾端钝圆;雄虫尾尖,似爪状,交合刺大,弓形,成对,基部有一大而尖的喙,交合刺末端有一凸出物,尾端有一卵圆形的交合伞。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洲,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年,它曾横扫广西的苍梧、万秀区、桂平、西林,寄主为松属植物,如马尾松、湿地松等数十种。
★发病规律:
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媒是松墨天牛。当携带松材线虫的天牛在咬食松梢嫩枝树皮时,线虫幼虫可从伤口侵入松树的树脂道,然后蜕皮为成虫,进行大量繁殖,每12天可完成1代。松树感染线虫后生长衰弱,又成为天牛的产卵对象;不断重复,导致病害扩散蔓延。
松材线虫(病原)、松墨天牛(传播媒介)和松树(寄主)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就构成了该病的侵染循环。
★防治措施:
1)严格检疫制度;
2)及时全面清理疫区,其伐除木处理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执行;
3)喷洒噻虫啉制剂防治天牛成虫;
4)用规定浓度的松线光等药剂注射疫木。
接下来出场的是
↓↓↓
二、松墨天牛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的“强力辅助”令松林深受其害,而当它“孤军奋战”时,其实力又如何呢?
这位来自鞘翅目天牛科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不仅为害华南、华东、华中、西南、辽宁、河北、陕西,还涉足台湾、香港等地,势力所及之地,均是松林受害之所。
▲松墨天牛
成虫——体长约23mm,体橙黄色至赤褐色,前胸有5条橙黄色和黑色相间纵纹,每个鞘翅有5条黑及灰白色绒毛斑点相间的纵纹,腹面及足杂有灰白色绒毛。
卵——长约4mm,乳白色,长椭圆形。
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2mm,扁长圆筒形,乳白色,前胸背板褐色。
蛹——长约23mm,黄白色。
▲图片依次为松墨天牛卵、幼虫、蛹
★危害范围:寄主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思茅松、黑松、落叶松、云杉、冷杉等,主要为害衰弱木、濒死木及新伐倒木。
★为害特征:幼虫蛀食树干和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常绕树一周,破坏输导系统,轻者影响树木生长,重者导致大面积树木死亡;成虫啃食嫩枝树皮,可传播松材线虫,导致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严重威胁松林安全。
▲松墨天牛危害木材状
松墨天牛在广西多数地区的发生以2代为主,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坑道内越冬,掌握其发生特点和规律,我们就能找出应对之法。
★发生特点:翌年4~5月化蛹,成虫第1、第2次出孔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卵于树皮刻痕内,多分布于树干下部或粗枝上。老熟幼虫在坑道末端筑室化蛹。成虫昼夜均能飞翔活动,产卵时喜欢选择较强光线林分,因此衰弱林、稀疏林、林缘、林中空地周边先发生,为害重,再向四周蔓延。
★防治方法:
1)抓好虫情测报,正确指导防治;
2)及时清理死木、衰弱木等,提倡种植混交林或封山育林;
3)林内设置诱木引诱成虫产卵,进行集中处理;
4)悬挂诱捕器诱杀成虫;
5)保护利用天敌;
6)飞机低容量喷雾或机动喷雾机喷施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液剂或粉剂防治成虫。
三、松突圆蚧
松林劲敌甚多,接下来出场的就是高发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地的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
松突圆蚧
若虫和雌成虫体外被有介壳。若虫泌蜡,蜡丝封盖全身后增厚变白;雌介壳宽梨形或椭圆形,有3圈明显的轮纹,微隆起,黄白色,口器发达,触角瘤状。
★危害范围:寄主为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加勒比松等松属植物。
★为害特征:松突圆蚧若虫及雌成虫在松梢、嫩枝、球果等部位吸取树体汁液,造成松针基部大量流脂、坏死脱落,严重时针叶全部脱落,不仅影响松树生长,甚至可导致连片大面积死亡。
★危害期:在华南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世代重叠。松突圆蚧每年发生4~5代,全年均可见到各虫态的不同发育阶段。
▲松突圆蚧危害松针基部
★发生特点:
松突圆蚧初孵若虫的发生高峰期分别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6月初至6月中旬、7月底至8月上旬、9月底至11月中旬。
新发生区最初林相无明显变化,然后程度逐渐加剧;初孵若虫很小,可随风力传播,其成虫、若虫、卵均可借助苗木、球果、新鲜枝丫等进行传播。雌蚧生命力很强,应多加注意。
▲松林受害图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
2)在发生区施放花角蚜小蜂,该蜂是松突圆蚧专性寄生蜂,可产卵寄生或摄食刺死松突圆蚧雌蚧,这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3)喷洒防治松突圆蚧专用真菌进行防治;
4)修剪带蚧枝条,集中烧毁;
5)林间喷施毒死蜱与扑虱灵复配(11:20)~倍液、或啶虫脒与吡虫啉复配(1:1)倍液等进行防治;
6)使用药剂组合40%杀扑磷乳油(1:5)+40%毒死蜱乳油(1:5)+40%氧化乐果乳油(1:2.5)混合打孔注干或涂干;
7)于10~11月飞机喷洒或在4~5月地面喷洒松脂柴油乳剂进行防治。
四、思茅松毛虫
第四名选手主要居住地为西南、华南、华中、华东等地,它正是以寄主命名的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kikuchiiMatsumura),这名来自鳞翅目枯叶蛾科的选手究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思茅松毛虫茧与新羽化的雌成虫
▲左图为各阶段幼虫,右图为思茅松毛虫卵
成虫——思茅松毛虫雌长雄短,体长为32~50mm,雌触角栉齿状,雄为羽毛状,有翅,前翅中室有白斑,有4条明显的黑褐色波状横纹,雄成虫体色较深,其前翅基部有1枚黄色肾形大斑。
卵——扁圆形,长径约2mm。
幼虫——第1~4龄时体红头橘黄,有黄绿色花纹,逐年清晰;第5龄时,中、后胸背面有黑色毒毛丛及橘黄色毛,前胸两侧有白色长毛;第6龄时,体长约达mm,背线橘黄色,气门上线白色波状,间有黑褐与黄白相间的纵纹。
茧——长约64mm,近梭形,密披毒毛。
蛹——呈纺锥形,体长35~45mm,腹部有黄色短毛,腹末有丛生弯曲的臀棘。
▲左图为幼虫取食马尾松松针,右图为取食银杉
★危害范围:不仅为害思茅松,也为害马尾松、云南松、雪松、华山松、黄山松等。
★为害特征:幼虫取食松针,轻者导致松林材积下降、松脂减产、种子薄收,重者致松树濒危甚至死亡。
★危害期:思茅松毛虫在华南地区以每年发生2代为主,大多为第4龄幼虫在树皮裂缝内及针叶丛中越冬,幼虫为害期第1代为6月底至7月,第2代为9月上旬至10月及翌年3月至5月上旬。
★发生特点:松毛虫有趋光性,发生的为害程度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一般海拔m以下的丘陵台地及干旱地区纯松林容易大面积发生。思茅松毛虫成虫傍晚活动最盛,晚上交尾产卵于松针上;初龄幼虫有群集性,老熟幼虫在针叶丛中、林下杂灌草上、树皮裂缝内等处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加强预测预报,重点防治虫源地;
2)加强营林措施,营造针阔混交林;
3)全方位保护利用天敌;
4)使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诱杀成虫;
5)越冬前、后抓住阴雨天气施放白僵菌,低龄幼虫期使用25%灭幼脲Ⅲ号粉剂或液剂,或喷施森得保粉剂或液剂,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
6)在低龄幼虫期及虫源地阶段防治失控情况下,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救急防治,如每亩用2.5%溴氰菊酯1ml配置成水剂或油剂超低量喷雾,或使用粉剂,或使用阿维菌素等药剂。
下面是今天介绍的最后一种害虫
↓↓↓
五、马尾松毛虫
▲正在取食的马尾松毛虫幼虫
思茅松毛虫固然可怕,但同样来自鳞翅目枯叶蛾科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也不遑多让,这位生活于我国南方各省、区、市的选手来势汹汹,实力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片依次为:成虫、卵、幼虫
成虫——马尾松毛虫体长约26mm,有灰白、灰褐、茶褐、黄褐等色,雌触角短栉齿状,雄羽毛状,有翅,前翅有横纹,雄前翅中室末端具1枚白点。
卵——椭圆形,长约1.5mm,初期淡红色,孵化时紫褐色。
幼虫——体色有黑白色与红黄色两型,胸部背面有深蓝色毒毛,腹部各节背面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长毛。
茧——灰白色,后期灰褐色。
蛹——呈纺锤形,长约18mm,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马尾松毛虫虫源地
★危害范围:顾名思义,主要为害马尾松,也为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
★为害特征:与思茅松毛虫一样,以幼虫取食松针,轻者导致松林材积下降,重者致松树濒危甚至死亡。马尾松毛虫被称为我国松林第一大害虫,它造成的灾害常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注:其幼虫具毒毛,易引发人类皮炎和关节肿痛)。
★危害期:马尾松毛虫在广西南部每年发生3~4代,桂北2~3代;南部幼虫为害期依次为11月~翌年4月、4~6月、7~8月、9~11月。
★发生特点:马尾松毛虫卵多产于树冠中、下部梢头,幼虫一般6龄,低龄时群集取食,第3龄后分散为害,以第4龄幼虫数量决定防治效果,第5~6龄幼虫有迁移习性,食量最大,老熟幼虫在树枝针叶丛内吐丝结茧。
▲重灾区后期症状
马尾松毛虫危害松树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那么,如何防治马尾松毛虫?
★防治方法:参考思茅松毛虫防治技术。
我们下期将继续为大家介绍松树有害生物的其他成员,以及防治对策。喜欢本期内容的盆友记得点赞、收藏和转发哦!
审核
韦维
编辑
黄丽芸
图片
韦维、蒋学建
资料来源丨广西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共享平台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及图片系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发邮件至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