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SEASON
古代果蔬知多少
果蔬
亦作“果疏”。瓜果蔬菜的统称。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苟其无此,何可不广播百谷,多储果疏乎!”疏,一本作“蔬”。
清唐甄《潜书·太子》:“观于泽,则知鱼鳖所自出;观于圃,则知果蔬所自出。”
果蔬的主要成分是人体所必需的一些维生素、无机盐.生物酶及植物纤维,其实果蔬除了对人体健康有利外,也因为果蔬中含有各种有机酸、芳香物质及各种色素成分,对调解人们的口味也有重要的意义,饮食中适当的搭配果蔬,人们就可以烹调出各种口味、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这样,果蔬对人们的健康就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
下面分别从“果
”“蔬”以及以古人关于它们的饮食文化进行相关的介绍
果
“果”的词义
「果」基本解释
1.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实。~品。~木。结~(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2.结局,与“因”相对:因~。成~。
3.坚决:~决。~断。
4.确实,真的:~真。如~。
5.充实,饱足:~腹。
6.姓。
「果」详细解释
(1)(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2)同本义
果,木实也。——《说文》
艮为果蓏。——《易·说卦》
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
五果为助。——《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3)又如:果布(果品与布帛);果馔(果品与菜肴);果谷(果类与谷类);果正(正果。亦指转世);果桌(果卓。摆设筵席用的桌子);草果;荚果;浆果;果瓜(供果用的甜瓜);果茹(瓜果蔬菜);果隋(瓜果);果蔗(一种供鲜食的甘蔗)
(4)结果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南史?范云传》附范缜
敌人既然敢犯罪,他就该自食其恶果!
(5)又如:果验(应验);战果;效果;成果;自食其果;恶果
(6)通「祼」(guàn)。古代帝王以酒祭奠祖先或赐宾客饮之礼
大宾客则摄而载果。——《周礼?春官》
以待果将。
“果”的字形
在古代水果叫什么
①水果:
《隋遗录》:“有郎将自瓜州宣事回,进合欢水果一器。”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巷有王姓名永者……初卖水果,继为茶社担水。”
②果品:
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按酒。――《水浒》
③果蓏(luǒ):
《汉书·地理志下》:“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元傅若金《奉送达兼善御史赴河南宪佥十二韵》:“古县藤萝碧,霜林果蓏红。”
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
④木实:
《晋书·隐逸传·郭文》:“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元史·儒学传·黄泽》:“经岁大侵,家人采木实草根以疗饥。”
⑤果:
五果为助。——《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中国对于水果的广泛运用,可以从各种祭祀、典礼、会议、馈赠都使用到水果可以看出来。《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即是主掌果园以及礼仪上用果的官。《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则表示出早期中国广泛的在赠礼中使用水果。以下以各种水果传入的地方,简单的介绍中国水果的传播与运用:
1、中国北方的水果
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最常出现的水果是桃、李、枣、栗,
其次是梨、梅、杏、榛、柿、瓜、山楂、桑椹,
其它如杞枸、花红、樱桃也偶而会出现。
这些大抵就是早期中国北方原生的温带果树,或者是很早就传入中国的物种。
其中最常见的桃、李、枣、栗常常被用来当作祭礼或馈礼之用。除了前述《诗经》“投桃报李”的典故以外,《左传》中有“二桃杀三士”的典故,而枣栗则常用于祭礼,并且是妇人的“挚”(即见面礼),其常见可以见得。这四种水果中又以桃最为常见。《诗经》中经常可以见到以桃为主题的诗歌,超过其它植物。《诗经》所赋比兴的对象常是生活中所见之物,可见桃树的普遍,以至于常常入诗。而在春秋战国时,亦有许多以带有“桃”字的地名,如桃丘、桃林等。
中国的桃可能在公元前一、二世纪从中国西北经中亚传入波斯,在由波斯传入希腊和欧洲各国,以至于西方早期以为桃原产于波斯,而称其为Persica,即波斯之意。
2、早期从南方引进的水果
随着南方逐渐纳入中国文化圈,许多原产于南方的水果也渐渐被食用。其中包括了橘、柚、柑、橙、荔枝、龙眼、林檎(又称花红)、枇杷、杨梅、橄榄。这些水果的物种来源除了中国南方的原生种以外,也有来自印度和南洋的。
柑橘
其中原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柑橘类较早被运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很常见了。《淮南子》中有“橘逾淮为枳”的故事(在《列子》中是柚),其内容是有人到南边的吴国(长江下游)吃到好吃的橘子,于是把它移植到淮河的北边,结果却变成酸的枳。这个故事除了可以见得此时橘柚主要产在淮河以南外,更显现出在春秋战国时对于物种的移植实验已经有了高度兴趣。橘柚此时常被合称,被认为是南方特产。《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厥包橘柚为锡贡。”《吕氏春秋》:“果之美者,云梦之柚。”前者把橘柚当作是扬州(长江下游)上贡的特产,后者则说明云梦(长江中游)为柚的重要产区。
荔枝
荔枝等其它水果,多产于西蜀或岭南,稍比橘柚等晚为中国所熟知,但至少在汉朝,这些水果也都算蛮常见的了。荔枝相传是汉武帝破南越(经广东)所传入的,也有传说是南越王赵佗献给汉高祖的。因为远在岭南,路途遥远,得来不易,一般视为珍果。汉朝曾经赐给匈奴单于橘、橙、荔枝、龙眼等北方罕见的水果。而更有名的则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传说。唐朝诗人因而有许多题咏荔枝的诗作,如韩偓《荔枝》:“巧裁绛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枇杷
枇杷也是南方的水果,产于西蜀、岭南、荆州、扬州。因为产量不多,常常与荔枝并称,两者都首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林檎
林檎则是一种和苹果相近的水果,同为蔷薇科植物。原产于西蜀和南方,可以是从印度所传入的。一直到晋时,还算是蛮珍贵的果实。到唐朝以后,可以因为气候的转变,比较少有食用林檎的记载,倒是有许多咏林檎花的诗。橄榄在汉武帝时,曾经与荔枝、龙眼、柑橘一起做移植北方的实验,然而似乎没有成功。橄榄在中国主要栽种在岭南,并不普遍,同时也没有拿来榨油的习惯
3、从西方引进的水果
一般都认为张骞通西域,引进许多西方的水果。虽然仍不能确认这些水果是张骞所带来的,然而可以确定的是都与西方的交通有关。这些水果主要有葡萄(早期作蒲桃)、胡桃、石榴(或做安石榴)和柰。
葡萄
中国虽然有原生的野葡萄,但是要等到从西方传入后,才开始有吃葡萄、酿葡萄酒的习惯。葡萄几乎可以确定是由西域所传入。史书中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葡萄在中国仍然被视为珍果之一,而到唐朝时葡萄酿酒方稍微普遍,并且有许多咏葡萄酒的诗。然而葡萄酒此时主要仍然与胡人形象相连。唐朝嗜食胡食,葡萄酒才因之普遍。此时葡萄的种植也较为普遍,下面这首诗说明当时葡萄种植的情形:“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一作蒿)。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条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为之立长(一作架),布当轩绿。米(一作朱)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刘禹锡《葡萄歌》)
石榴
除了葡萄以外,石榴也是一种由西方传入,可用作酿酒的水果。石榴的种植在中国似乎比葡萄普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很常见了。而石榴酒也常和葡萄酒并称。然而石榴更常见的用途似乎是用来欣赏,石榴花常常是诗人做诗的题材。胡桃(或称核桃)和葡萄一样,在中国也有原生种,但是并没有被广泛食用,在汉朝从西方传入后才被视为水果。
柰
柰和林檎一样,也是一种和苹果相近的水果。早先生长在甘肃的敦煌、酒泉一带,要在汉武帝取得河西之后,才传入中国。柰亦是属于较珍贵的水果,平常并不多见,在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北方动乱,就更少见于记载了。
此外从西域也引进许多瓜类,如哈密瓜、西瓜等等。
4、从南洋引进的水果
南洋所引进的水果,主要有芭蕉(香蕉)、椰子、槟榔和甘蔗。这些水果通常在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偏向南方之后传入。
芭蕉
芭蕉出于交趾(越南北部),魏晋以后比较普遍。除了食用以外,主要用来观赏,当作园艺作物,或者取用其纤维。虽然也知道它“可饱人”的性质,但是似乎除了南方以外,没有被普遍食用。椰子在中国中的记载也是出于交趾、日南(越南南部),并且可以做酒。然而在中国中原比芭蕉更不普遍,通常是谪官于南方,如琼州(海南岛)、桂州(广西)一带才会谈到。
槟榔
槟榔最早见于《上林赋》,早先被视为瘴气之用,而南朝时已经成为颇为流行的休闲食品,甚至有许多嗜食槟榔者的记载。如《宋书》中,刘穆之少时家贫,但是又喜欢喝酒吃槟榔,和其妻兄乞食槟榔。他的妻兄嘲笑他说槟榔可以帮助消化,但是你常常肚子饿,应该不需要这个东西。刘穆之发达以后,有一次他的妻兄去拜访他,他就以一个金盘盛满槟榔招待。
虽然也有许多要戒除槟榔的记载(如《宋书·任昉传》),然而当时槟榔的形象还不算太差。苏轼曾作诗咏槟榔;明刘基(伯温)也写诗描写他第一次吃槟榔的新奇经验:“槟榔红白文,包以青扶留。驿吏劝我食,可已瘴疠忧。初惊刺生颊,渐若戟在喉。纷纷花满眼,岑岑晕蒙头。将疑误腊毒,复想致无由。稍稍热上面,轻汗如珠流。清凉彻肺腑,粗秽无纤留。信之殷王语,瞑眩疾乃疗。三复增永叹,书之贻朋俦。”
一般而言槟榔是稍微有钱的人流行吃的东西。一直到清朝,《红楼梦》中仍然有许多公子哥儿流行吃槟榔、随身带着一个小槟榔袋和以槟榔调情的情节。
甘蔗
甘蔗古称“柘”,最早见于《楚辞》,很早就从南方引进,据信其种源在太平洋诸岛。早先当作水果,在魏晋时普遍,此时有“倒吃甘蔗,渐入佳境”的典故。一直到明清时方有制糖的技术,才广在南方植。
5、近代引进的水果
中国早期的水果,其原产地多为西亚(如葡萄)、中亚(如早期的苹果)、地中海(如橄榄)、印度(如一些柑橘类)、南洋(如椰子、香蕉)。近代由于中西交通发达,又引进许多不同来源的水果,如菠萝、西红柿、番石榴、草莓、苹果、番瓜、莲雾、百香果、奇异果、葡萄柚等。这些水果中有些来自南洋(如莲雾)、有些来自新大陆(美洲的番瓜、菠萝和澳洲的奇异果)、有些很晚驯化(如各种莓子)、有些本身经过许多品种改良,是育种下的产物(如许多种类的苹果、葡萄柚)。这种种水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饮食生活。
蔬
“蔬”的词义
「蔬」基本解释
可做菜吃的植物(多属草本):~菜。菜~。布衣~食。
「蔬」详细解释
(1)(形声。从艸,疏声。本义:蔬菜)同本义[vegetables;greens]
蔬,菜也。——《说文新附》。先秦无「蔬」字,用「疏」表示。「蔬」是汉魏间字。
令发五苑之蓏、蔬、枣、栗,足以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八曰臣妾,聚敛疏材。——《周礼?太宰》。注:「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
饭疏食。——《论语》。孔注:「菜食也。」
能植百谷百蔬。——《国语?鲁语》
菜谓之蔬。——《小尔雅》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明史?海瑞传》
(2)又如:蔬菲(指果菜类粗食);蔬笋(蔬菜和笋);蔬饭(蔬菜饭食。指粗食);蔬蓏(蔬菜瓜果);蔬蔌(蔬菜之统称);蔬圃(菜园);蔬茹(蔬菜)
原产地是中国的蔬菜水果及各种外来果蔬何时传入的中国
一、蔬菜自上古时代便已成为人类的食物。《诗经》里提到的种植物,其中作为蔬菜的就有20余种,随着时代变迁,其中部分品种已退出蔬菜领域,成为野生植物,如荇、苕、苞之类。
战国及秦汉时期,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蔬菜有5种。
葵
葵,称为“百菜之主”,现在有的地方称冬寒葵或冬寒菜,植物分类学上称冬葵,因口感及营养欠佳,唐以后种植渐少,明代已很少种它,并不再当蔬菜看待。
藿
藿,也是先秦时的主要蔬菜,它是大豆苗的嫩叶,如今极少拿来当菜吃了。
韭、葱、蒜
韭、葱、蒜是现在常用来调味的蔬菜,在古代蔬菜中独成一属。《汉书·召信臣传》中记载太宫园在温室生产葱、韭的情况,并把这样培育出来的韭菜叫“韭黄”。此外,还有萝卜、蔓青等根菜类,现时萝卜的许多优良品种在秦汉时便已培育出来。蔓青早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菜之美者”的盛誉,古时蔓青还可以顶粮食之用。
二、现在常见的蔬菜如茄子、黄瓜、菠菜、扁豆、刀豆等都是在魏晋至唐宋时期陆续从国外引进来的。
茄子
茄子,原产于印度和泰国。
黄瓜
黄瓜原产于印度,传入我国时比茄子晚些,初名叫胡瓜,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种叫法。
菠菜
菠菜是唐代贞观年间由尼波罗国(今尼泊尔)传入的,最初叫波棱菜,后简称菠菜。
扁豆
扁豆原产于爪哇,南北朝时传入我国。
刀豆
刀豆原产于印度,唐代传入我国。
宋代以来,我国蔬菜的种植和食用就更加广泛了。除了从国外引进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自行培育出一些极为重要的蔬菜品种,如菱白和白菜等,种植蔬菜的技术也有进步,苏东坡有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篙黄韭试春盘。”可见,当时民间也可以在春天吃到新鲜的蔬菜了。
到元、明、清以来,又陆续有一些品种加入我国菜谱中来。胡萝卜原产于北欧,元代由波斯传入。辣椒和西红柿的传入时间还要晚些。西红柿虽由欧洲传入我国,但它的祖居地却是南美洲的秘鲁。西红柿原名叫狼桃,秘鲁土著人刚发现它时,以为它有毒,还不敢吃呢。进入清代末期,我国现有传统蔬菜品种基本上都出现了。
中国人最讲求饮食,当你大快朵颐时,你是否留心过嘴里的东西来自何方?胡瓜、胡桃、胡豆、胡椒、胡葱、胡蒜、胡萝卜……这些“胡姓”食物的身世又是如何世间珍馐?“胡”字其实代表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餐桌、改变了我们的口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餐桌上,除了“胡”系列果蔬,我饕餮文轩们还有“番”系列的,比如番茄、番薯(红薯)、番椒(海椒、辣椒)、番石榴、番木瓜;还有“洋”系列的,洋葱、洋姜、洋芋(土豆)、洋白菜(卷心菜)等等。农史学家认为:“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番”系列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洋”系列则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世间美食珍馐。我们的饭菜都是不远万里、各有来头。
别以为西北太远,但当你细数餐桌上的佳肴时,你会发现西北就在眼前,我们一桌桌的饭菜早就被“胡化”了,留下了西北的烙印,不信您看:
小麦就是西北来的,此外大量遗传学实验和考古发现已证明,栽培小麦起源于冬春雨雪丰沛的西亚地区。而研磨小麦而成的“胡饼”,也是西北首开先河,它改变了“麦饭”不好消化的难题。而大豆及其后来的豆腐等副产品,也是源自北方。
再如胡萝卜,原产西亚,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传入我国较晚,但推广很快。明人李时珍说它“元时始自胡地来”。黄瓜,原产印度,李时珍说:“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莴苣原产西亚,其种据说是隋政府用重金从国使者处求得,故民间传为“千金菜”。还有菠菜、紫甘蓝等等。
中餐离不开丰富的调味料。葱姜蒜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调料,荤素都离不开它们。姜,史称“南夷之姜”,是南方少数民族驯化的。葱呢,齐桓公伐山戎带回的胜利品中,除了“戎菽”外,还有“冬葱”。“冬葱”即大葱,不同于中原原有的小葱,张骞通西域引进的作物还世间美食珍馐有“胡葱”、“胡蒜”和“胡荽”。胡葱“茎叶粗短,根若金灯”,是又一种大葱。“胡蒜”即我们现在常用的大蒜。胡荽即香菜。另外还有胡椒和茴香,也是自西向东来的。
史家常用“搜刮民脂民膏”来批评某个朝代的苛政。“脂”和“膏”是什么?考究起来,“膏”是猪油,而“脂”是牛羊油,中原地区在较长时期内主要食用这两类动物油脂。把菜里的油水都搜刮了,不美食是苛政是什么呢?虽然中原地区早期农作物中不乏含油量较高的植物种子,如大豆,但对植物油脂的利用较晚,直到芝麻的引进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芝麻原产南部非洲热带草原,后从胡地传入,胡有“胡麻”之称;又因为它是油料作物,故又称“油麻”或“脂麻”。“芝麻”是“脂麻”之音讹,后来竟成为约定俗成的名称。《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等均记载,是张骞从大宛得“油麻之种”。其实,芝麻早已在西部地区种植,如新疆吐鲁番盆地西缘阿拉沟原始社会墓地(距今-年),即曾世间美食珍馐出土过胡麻籽壳。
据《本草纲目》等多部典籍记载,油菜也是甘青一带西北少数民族首先种植的,上古时代已传入中原。一开始它被当作菜吃,从唐代开始才有“榨油”的记载,宋代方更名“油菜”。迄今,油菜的地位远远超过了芝麻,尤其是西南各省“菜油”使用非常广泛。每年春天,油菜花从南往北次第盛开,几乎“黄”遍了整个中国,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人的果蔬文化中国自古便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皇帝虽然贵为天之子,但在民众那里,“食”才是真正的天。所以中国自古是尊重饮食的,对食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食物的制作过程,甚至连在吃东西时的礼仪情感都要讲究。所以,中国食物,上含天理,下接地气,要说“色、香、味”,还看“滋、养、补”,已经有哲学意味在内。比如果蔬。其实现在我们吃的果蔬中,很多古已有之,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在古人那里,吃什么果蔬,其实更看重其文化意义,不管是附加传说也罢,还是夸张来历也罢,都是为了给这“食材”增添一些文化信息。果蔬跟其他食物一样,古人那里都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
古人日常吃什么蔬菜和水果,主要有三方面选择,果腹、文化意象、药用价值。其余才是对于色泽、是否好看等方面的选择。
01.古人蔬菜非常丰富,很多蔬菜的发掘食用,最初是来自于吃饱肚子的需求
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平常人家,要想破费到处买卖果蔬,明显是不现实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并非赞叹荔枝美味,虽然古人也爱吃荔枝,但这种劳民伤财的作法,是人们深深抱怨厌恶的。
肉本身难得,所以古人对于果蔬需求非常高,尤其对于蔬菜。后来,人们慢慢的认为,肉不如蔬,大概是发现吃蔬菜确实身体健康,同时也有接近自然之意。古代一直以为,上古之时,人们是披着草衣,大部分时候食用果木之是果实的。这也算是“道”的,叫做饮食之道。
一般人家,首选的蔬菜是瓜、茄、瓠、芋、山药等等。
因为这些能填饱肚子,可以配合粮食来吃,贫困之家,是把蔬菜当作饭的。具有填饱肚子的功用的。
吃饱之后,自然是要提出审美要求的,这就是蔬的文化意义了。
02.古人赋予果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义
古人是最注重审美的,对于自然之物,有一种天然的化为修身养性文化境界的本能。蔬菜本无好坏,各有价值。可是吃蔬菜到了古人那里,就能赋予蔬菜文化意义。比如,对洗菜都作出要求。古代很多文人认为,洗菜的人不同,菜的性子都不同。懒人、性子急的人,不能洗菜,因为他们洗菜跟没洗一样。
洗菜也跟修身养性一样有讲究方法,放在水里,要久一点,这样可以浸透菜干,能洗得更干净。洗菜叶子,要用刷子。用刷子能让菜叶子凹凸褶皱处都洗涤干净。这样才能得到本质干净的菜。这个赋予果蔬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审美过程。
03.古人对于果蔬的选用,还有其有药用价值的原因。
中医在古代非常发达,有很多关于蔬菜药用价值的指导,比如马齿苋菜能解毒,能治产后发虚汗。莴苣可以用来烧药炼丹,叶子能驱赶虫蚊,利小便,籽能止痛。白冬瓜治腹胀,瓜子能美容,瓜皮能治跌打损伤,叶子能治蜂毒;南瓜补中益气;丝瓜通络活血等等。
总结:古人对食物果腹之后的附加价值的开发,使我们受用无穷,久而久之的累积,便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饮食文化之名闻于天下,古人食客功不可没。全世界的国家,唯独中国有“饮食文化”,在饮食二字上附加文化,饮食便有一种底蕴在内。所以,在中国,饮食,绝不仅仅是具象的食物,而是同时含有意象境界的文化象征。这源于中国有深厚绵延的历史沉淀。
参考资料:
[1]果蔬?中国科普网
[2]《字源》
[3]徐云龙《现代园艺》《中国果树》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3
[4]网易新闻
[5]百度知道:爱佛僧《古人吃哪些蔬菜?赋予蔬菜文化意义的古人饮食文化》-08-1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