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西部腹地,有一座巨大的赌城,它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客人前来一试运气,有的人几千元买块石头切出了羊油,有的人扔下七位数却抱着一块卡瓦石回家。历经千年的风沙,玉龙河产出的籽料越来越少,但和田玉的魅力不减,这座城市已然成为爱玉人心中的圣地,此次寻玉之旅的重要部分,即是穿越风沙,朝觐和田。库尔勒胡吃海塞数日后,我们已养好了在青藏高原上消耗的体力,整理了一下必要的物资,后备箱里放上工兵铲、备胎、饮用水、红牛、馕和几个西瓜,带上遮阳帽和防晒服,准备出发。库尔勒距离和田最近的一条路也有一千公里,向西走轮台到库车,再向南经阿拉尔到达和田,这样将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如果没有遇到风沙,也要行车16个小时。
塔克拉玛干又叫死亡之海,维语意为“进得去,出不来”,很形象地概括了这片沙海的生态,除了零星的胡杨和骆驼刺隐约标示着地下暗河的存在,再也看不到其他的生命迹象。
09年以后,这里的安全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一些小规模的KB事件时有发生,只不过媒体不予报道,具体的这里也不方便多说,我想只有在新疆生活过的朋友才能体会到那种紧张,一路上每到一个交通关卡,都有荷枪实弹的WJ查车,出发前我托人搞到了一根警棍打算防身用,也在沙雅县被收缴了。
经过一整天的行驶,我们在天将黑的时候到达了和田市区,刚进开发区的时候,车子的前挡风玻璃被迎面大车带起的石头砸了一个坑,鸡蛋大小,裂纹呈辐射状散开,这给我们疲劳的神经更加上了一丝紧张,我偷偷安慰自己说:刚来就给我送石头,看来此行一定收获不小。
和田的街头,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子,警车装甲车不停巡逻,各大酒店内也有WJ驻扎。
干燥和沙尘,是和田亘古不变的主题,灰黄色的天空下面,车子停一夜就会落满尘土。
休息一夜之后,第二天早起赶巴扎。和田最热闹的原石市场是桥头巴扎,除周五周日在河对岸以外,其余每天上午十点到中午两点都是人声嘈杂,周边乡村、料场的新老石头在这里汇集,从红皮白肉的精品到雪白的大玻璃,从滚筒料到修型喷砂料应有尽有,集中体现了籽玉江湖里的各色生态。
巴扎上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都是常往苏州送料的阿达西,他们的记忆力出奇的好,我什么时候在他们手上买过什么料子,都说的清清楚楚。巴扎上的汉人还是少数,毕竟从内地到和田收料有段不轻松的路程,如果来了又没有实力大规模地买入都对不起这路上的奔波和费用,所以多数料子还是在维族阿达西之间流通着,一块石头从出河到拍卖,再到巴扎上被人加排档子买入卖出,往往要转很多次手才会出现在内地某个玉石市场上,和田玉价格的不确定也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这次和田寻玉正当时,夏天的山洪刚过去,河坝里会冒出一些新料子,阿达西们的斋月也结束了,市场上比七月的时候热闹很多,仔细回想这几年和田出料子的情况,倒不像一些商人吆喝的那样“和田玉要枯竭了,玉龙河已经不出东西了!赶紧买吧!”。
真正的情况是,虽然和田籽料产量逐年减少,但还未到挖不出东西的境地,普通成色的东西和价值不高的垃圾料子还是有的,而且产量不少,只是说得过去的精品实在是难遇到了。
像上图那样的料子,在巴扎上属于难得的好东西了,谁看到都会眼前一亮,然而好点的东西永远是问的人多,成交的少,反倒是下图这样的东西随处可见,阿达西专门找人打印了汉语广告,是针对那些买个“籽料”名声玩玩的汉族游客,这样松花僵全占的石头,挑八个串个手串,以“和田原籽”的名义,在内地竟然有人卖到一两千,而很多对于和田玉不甚了解的朋友,反倒直呼货真价实。
说到这里,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老问题:和田的料子相比苏州、镇平等地,是否便宜?很多工作室老板和雕刻师往往认为和田的料子比苏州贵,大致是购买心态的原因,三五个人带着钱去和田,呆一个星期,买不到合适的料子必然心急,所以不知觉也就出高了价格,回家想想,真不如在苏州慢慢地淘。
原产地的东西未必便宜,经过贸易流通到内地的东西也未必贵,什么样的价格取决于什么样的渠道,不过个人觉得和田实惠的料子还是有很多的,渠道有三:一是收一些单体价值不高的普籽,这样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