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头条林西大地逐梦小康林西县巩固脱贫
TUhjnbcbe - 2021/1/3 17:23:00
长沙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59.html

棚里果蔬飘香、村内绿树红墙、屋中欢声笑语……初夏时节的林西大地,随处都能感受到产业丰、村貌美、人安居的美丽新气象。

不变的初心,不变的使命。林西县素有“热北小延安”“北方铜都”之美誉,闻名遐迩的“朱德骑兵旅”诞生地更是让这里充满了奋斗的足迹,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指引着24万林西儿女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逐梦小康的全面胜利。

年,林西县成为自治区唯一一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国贫县。并以累计实现户名贫困人口脱贫,4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0.9%降至年的0.01%以下,荣获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易地搬迁+”扶贫模式入选年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等喜人成果,交出了一份脱贫与发展的亮丽答卷。

“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坚决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这是在林西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上,林西县再次对全县人民作出了庄严的承诺。

由“输血”到“造血”发展产业见实效

“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才不会再穷回去。”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耿立伟牢牢地记住了村*支部书记刘占林对他说过的话。

有脑瓜、有手艺、肯吃苦的耿立伟原来在村里还真算得上一个名人,有泥瓦手艺、承包过工程、会盖房子的他很快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可天有不测风云,年的一场大病不但花光了他所有积蓄还欠了一身债,成了贫困户。

年,县政府和村里建起了设施农业大棚,推广种植西红柿。村*支部决定将50个集体大棚中的两个免费给耿立伟种植一年。年,耿立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做起大棚种植,一年下来,两个大棚就赚了6万多元,耿立伟家脱了贫。就在这一年,林西县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贫困帽子是摘了,可单靠这两个大棚的西红柿就能保证不返贫?“还得靠产业,扩大生产,鼓励大家一起干!”村*支部书记刘占林从耿立伟身上看到了巩固脱贫成果的路子。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设施农业生产中。年,西山根村已建成设施农业暖棚个,小村庄变成了大园区,农民变成了工人,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经营、劳务用工、产品流通等,带动周边贫困户户人,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耿立伟的大棚也由2个发展到18个,除了种植西红柿,还试种了草莓、葡萄和香瓜,搞起了农家乐采摘,年收入30余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设施农业只是林西县农牧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该县针对“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和80%以上土地都是坡耕地的实际,制定出台了林西县“十三五”农牧业产业扶持政策,“十三五”期间,县财政投入产业奖补资金3.3亿元,撬动金融资本17亿元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中草药、肉牛、家禽、经济林等适应林西县环境条件的农牧业主导产业。截至年底,全县建成产业园区35个,新增设施农业3.5万亩,中草药保有面积8.8万亩、肉牛存栏19万头、家禽饲养量突破万羽、高效经济林面积15万亩。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林西县坚持将产业发展和群众受益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户向农牧业主导产业靠拢,创新实施“1+4+5”产业扶贫模式,“1”即依托一个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4”即使贫困户获得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和资产性4个方面收入;“5”即通过推进5个比较成熟的主导产业发展,将贫困人口紧紧嵌在产业链上,使贫困人口种地有收入、入股能分红、打工有工资、流转有地租,实现人人参与产业发展,守家在地就能增收致富,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循环。

从“授鱼”到“授渔”促进就业斩穷根

“我之前就是在家带带孩子,打打零工啥的,收入也不高,通过林西衡惠无忧这个公司的培训,拿到了催乳师证和育婴师证,公司又给我找到了工作,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多元呢。”林西衡惠无忧家庭服务护理中心的月嫂豆俊英高兴地说。

衡惠无忧林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北京市丰台区和林西县对口帮扶引进的一所培训学校,主要围绕家庭服务专业开展培训,开设有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病人陪护、催乳师等专业,今年新开设设施农业和玉米皮手工编织专业。学校自年5月以来已经举办了29期培训班,培训学员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帮助人实现了稳定就业。

“这香菇可是我们这些人脱贫致富的‘香饽饽’,去年多亏了在这香菇园打工,我们家才脱了贫,今年接到电话,说香菇园按时开工,可把我们两口子乐坏了,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准时来了。”林西县五十家子镇五十家子村张秀玲高兴地说。为保证贫困户实现就业不返贫,五十家子镇*委统筹谋划部署,指导企业和合作社在疫情防控中做好复工复产的同时,组织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各村逐户走访登记劳动力信息,摸清全镇贫困人口就业意愿,有序引导因疫情防控滞留在家的贫困户就近就业。截至今年4月末,全镇扶贫企业、专业合作社全部实现复工复产,余名农民工实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65人。

就业是头号民心工程,林西县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稳健的就业创业政策,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深化京蒙劳务合作,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创业,让群众端牢就业“饭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林西县还通过多种形式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成立扶贫理事会个,面向贫困户设立12类公益岗位,贫困户从务工中获取收益;深入推进以小养殖、小田园、小果园、小作坊、小买卖为主的“五小工程”,让贫困户守着家门就能增收致富;通过干部职工和企业捐助方式,设立“孝扶共助”基金,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子女自愿参与主动认缴赡养金后,给予相应奖励基金;设立“爱心超市”,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取积分,凭积分领取“爱心超市”物品,搭建起奖励激励新平台,让贫困户“比着干”“争着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让新理论新思想走进千家万户,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落细落实“四不摘”巩固成效奔小康

脱贫摘帽以后,林西县丝毫没有松劲,以“快跑奔向小康”的紧迫感制定出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全县农村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常态化长效机制的意见》《林西县扶贫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林西县关于全面做好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脱贫攻坚常态长效机制和意见,从剩余贫困人口“清零”、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产业发展、驻村工作队管理、扶贫资产管理、巡视巡察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面,积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既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打牢乡村振兴的基础。

摘帽不摘责任。林西县建立了县级统筹、乡镇主体实施、村级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和三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精准扶贫。县级*政责任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副担子挑到底,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

摘帽不摘政策。在落实原有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在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就业扶贫以及产业扶贫等方面,创新实施更多优惠政策,使政策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需求、更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年,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35亿元,重点实施了11个项目,带动贫困人口户人增收致富。围绕菜、果、药、牛等主导产业,新建产业园区11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组织开展玉米皮贴画、沙画培训班二期,培训80余人,举办电商培训62期,培训人,贫困人口人。

摘帽不摘帮扶。“作为一名新选派的第一书记,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尤其在听取了原驻村干部典型发言后,更加坚定了我做好驻村帮扶的信心和决心。”新选派的统部镇小井子村第一书记杨孝萍在林西县驻村干部调整选派和动员培训会上说。

林西县按照因村选派、按需选派原则,对驻村工作队进行重新调整,名新选派驻村干部奔赴脱贫攻坚驻村一线。对在脱贫攻坚中圆满完成任务、表现优秀的驻村干部优先表彰奖励、提拔重用,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年干部调整过程中,提拔使用42人,其中脱贫攻坚一线27人,占提拔总数的65%。

摘帽不摘监管。聚焦贫困人口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基础工作、产业项目和政策精准落地“回头看”。严格执行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落实相应政策待遇。按自治区要求脱贫攻坚期内试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渐退政策。

关山飞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启新程。告别贫困不是终点,夺取全胜更需奋战。林西县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以积水成渊的韧劲、逆水行舟的闯劲、背水一战的拼劲,再接再厉、再战再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张立文赵妍)

编辑:刁建伟姚丽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条林西大地逐梦小康林西县巩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