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年父母不能做的十件事续
TUhjnbcbe - 2020/12/19 13:55:00

避免做十件事。

进的孩子,父母应

人格健康、积极上

要想培养一个

安妮|原创

六、在外人面前纠正孩子

即便是善意的提醒,诸如“不要挖鼻子”这类的话,如果总是当着孩子的同学或其他大人的面前大声讲,也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孩子会感到羞辱,也可能被同学嘲弄,而这都有损于孩子在社会上本应拥有的自尊形象。

七、和别的孩子做比较

家长往往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想让自己的孩子知道父母的期望。父母想当然地以为,“你看,你们班长就得了数学竞赛第一名”这样的说法是无害的,可实际的结果却是,孩子把班长作为活榜样的可能性很小,更大的可能性是,你的孩子在这种比较中感到自己不如人,甚至可能会痛恨那个“别人家的小孩”。

八、消极的暗示

孩子最早的自我形象来自父母(以及其他照料孩子的人)对他们的评价和期许,如果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消极的暗示,就等于给孩子种下了失败者的自我意识。有的家长总喜欢到处说:“我们儿子出生的时候难产,缺氧了,先天不足。”家长这么说可能仅仅是出于心疼孩子,可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却是:我生下来就不如别人,而且这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我不如别人是正常的,我先天就不足嘛!

九、家长喜怒无常

严厉的家教,可能使孩子叛逆,也可能使孩子特别独立;溺爱的家庭,可能娇纵了孩子,但也可能让孩子很有安全感。只要家长的行为是统一的和一贯的,上述两种风格都不能说绝对一无是处。只有一种情况,几乎肯定会毁坏孩子的自我意识,那就是行为不连贯的家长。因为,最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条件之一,就是孩子对自己周遭的事情感到是可预见的。如果孩子知道,每当我做了好的事情,妈妈就会高兴,每当我做了不好的事情,爸爸就会处罚我,那孩子的心里就是踏实的,而家长的喜怒无常恰恰破坏这种预见性。如果家长刚刚因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而大发雷霆,两分钟之后又转过来对孩子又抱又哄,孩子就会觉得委屈,觉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扭曲的性格。

十、用永久性和普遍性的语言来批评孩子的错误

孩子总会有犯错误和事情没做好的时候,如果父母说:“你怎么总是这个样”、“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父母就是在用“永久性”和“普遍性”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错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把这种解释风格内化,把自己一时没做好的事情解读成自己“总是不行”、把一件没做好的事情解释为自己“什么都不行”,这就为孩子埋下了自卑和抑郁的种子。因此,当孩子事情没做好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就事论事,要具体地说,这一次孩子在哪一件事情上做得不够好,并且和孩子一起找到提高的方法。

每个人心里都有无声的自我对话,也就是他怎么样看待和评价自己。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提供正面的信息、避免负面的信息,帮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智力、竞争力、自己的所说所做,以及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等,有正面的认知,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改编或引述,请注明出处:哈佛心理学人安妮]

安妮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父母不能做的十件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