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中最大、最重的实质性脏器。可想而知,肝脏一旦出现了问题可不容小觑。但你知道吗?可能你每天入口的“它”,竟可能是肝癌的“帮凶”。它就是黄曲霉毒素。说到这,很多朋友就会惊讶,怎么会这样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接下来,马上带你一探究竟。
什么是黄曲霉素?
黄曲霉是黄曲霉菌群中的一种,通常呈现出肉眼可见的是黄色或黄绿色。这种霉最适宜在30摄氏度到38摄氏度、pH值为5.5的环境下生存,尤其容易生长于土壤、有机物、粮谷中。而黄曲霉素是指曲霉菌属内黄曲霉菌种、寄生曲霉菌种等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衍生物有约20种,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危害性也最强。
年,黄曲霉毒素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如果用砒霜与黄曲霉毒素相比,那么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1毫克黄曲霉素就能诱发癌症,20毫克就可置人于死地。°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黄曲霉素,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的生物致癌剂。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黄曲霉素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同时也有显著的慢性毒性。其急性毒性表现为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前期症状为发烧、呕吐、厌食、黄疸,继而出现腹水、下肢浮肿,并很快导致死亡;其慢性毒性则表现为生长障碍,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体重减轻,诱发肝癌等。
常见的黄曲霉素藏身之处
日常生活中,黄曲霉素的藏身之处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下面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比较常见的几个地方:
①发霉的筷子
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未清洗干净的筷子里却容易隐藏淀粉,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下,这样的筷子容易发生霉变,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另外木筷用久了,可能会有缝隙,这些细小的裂缝也容易藏污纳垢,霉变后也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②发霉或者使用过久的案板
菜板放置和使用的厨房,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也不是很好,所以菜板常常都是潮湿的,严重时还会有发霉现象,容易让一些有害微生物、条件致病菌等生长繁殖。
用久的菜板会被菜刀在表面留下一些深浅不一的切痕,脏东西和里面的食材残渣很难清理,随着菜板上的切痕越来越多,还可能会出现裂痕,裂痕越多越深,对微生物的“容纳能力”就越强,出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黄曲霉毒素的概率也就越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③发苦的坚果
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一定要丢弃。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黄曲霉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况下生长更快。
④含蛋奶、蔬果的调味料
如蛋黄酱、沙拉酱、番茄酱、花生酱、辣椒酱等,此类调味品储藏温度越高或储藏时间越长,发生非酶褐变的程度越严重。
它们通常还含有较高的油脂,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脂肪氧化,当产生哈喇味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随着产品中的蛋白质、糖、氨基酸、有机酸等含量逐渐降低,食品的营养品质和风味也大打折扣,且极易发生霉变,从而可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⑤发霉的茶叶
气候潮湿、存放不当会造成茶叶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并且茶叶和其他食品一样,也是有保质期限的。大部分茶的保质期都在18个月左右,放置的时间过长,就容易发霉,不管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茶,一旦发霉就不能喝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
⑥过期或变质的食用油
食用油是有有效期和保质期的,有的是一年半,有的是两年。当然并不代表一年、两年内不会变质,还是和保存、使用有关,如果存放时间过长,酸价和黄曲霉素会超标,化学元素也会超标,有害健康。
⑦变质的主食
米饭、馒头等淀粉类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黄曲霉毒素,这些有害物质高温加热下也无法被杀死,所以,如果两天还没吃完,即使看起来没变质,也不要再吃了。
其实预防黄曲霉毒素,防霉是一项关键措施。所以无论是食物还是生活用品都应当尽量保持干燥低温。虽然黄曲霉毒素无处不在听起来让你害怕,但只要预防工作做好了,还是可以尽量避免的。
本次的内容就先分享到这了,喜欢文章请转发,我是珍爱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