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高鹗能容忍程甲本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
TUhjnbcbe - 2024/2/16 8:52:00
北京治白癜风的儿童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skn7m8m/

高鹗能容忍程甲本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吗?

——就程甲本谬于名教异文的疑问与欧阳健教授商榷

赵华

1欧阳健教授是击破“伪红学铁屋”的斗士

首先声明,我是击破“伪红学铁屋”斗士欧阳健教授的粉丝,不仅敬服他不畏各级搞鬼上司及蛮横操控学术之学霸冯其庸等“红学权贵”邪恶打压的铮铮风骨,也钦佩他对所谓“脂评本”石头记假古籍的雄辩揭伪考证。所以,此文纯属与欧阳健老师商榷,毫无“寻衅”之意。

2主流红学“脂本派”学霸冯其庸

一,红楼梦版本学三派:脂本派、程本派、坊本派

首先说一下我的红楼梦版本学“立场”。

在红楼梦版本学方面,历来只有两派:胡适、周汝昌、冯其庸代表的主流“脂本派”,和欧阳健代表的在野“程本派”。由于脂本石头记的文笔“劣不堪睹”,我与“在野程本派”一致,反对“主流脂本派”谬论。

但自从广州“民科”学者陈林先生提出甲乙两个“程本”亦由古籍造假奸商陶洙(-?)一手炮制,且考证甚详,我就不认可来路不明的程甲本和程乙本,是欧阳健教授所说的红楼梦“真本”了。

3“民科”陈林先生也是击破“伪红学铁屋”的斗士

不过陈林先生一竿子打翻了所有红楼梦“坊本”,认为凡带有“程伟元序”及夹在第八回正文中的“通灵宝玉图”和“金锁图”的坊本全是伪本,只有清末上海石印的回“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所翻刻的上海徐润广百宋斋铅印“绘图石头记”或“增图石头记”才是红楼梦真本,似乎也不符合欧阳健教授所说“流传了二百余年”的红楼梦“传播事实”。至少在耶元年所谓“戚蓼生序本”80回石头记出笼之前的年间,脍炙人口、风行全国、且出口日本、朝鲜、越南的红楼梦,都是由雕版或石印“坊本”传播的。

4最早描述程伟元活字本面貌的本衙藏板红楼梦题记

但分“卷”的卷坊本如早期的本衙藏板本、绣像红楼梦全传本、抱青阁梓本,或分“回”的回坊本如中期的藤花榭藏板本、三让堂系列本、王希廉评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本等,并不等于胡适所谓“翻刻程甲本”的“程系本”。

如“本衙藏板绣像红楼梦”题记所云,真正活字摆成的程伟元“卷”红楼梦虽有“搜辑刊印,始成全璧”的巨功,但“颠倒错落,几不成文。且所印不多,所行不广”,早就被火速跟进、“细加釐定”的坊刻本迅速淘汰,片纸不存,只能从早中期书坊翻刻“范本”本衙藏板本、藤花榭藏板本等刻本上看出它的“基本面貌”了,哪还有可能成为后世书坊的“翻刻底本”和真实可见的“校勘底本”呢?

真正的程伟元活字摆印本红楼梦早就片纸不存了

至于年才突然由胡适发现、命名和力推的所谓“程乙本”,对所谓“程甲本”的2万来字改动如此拙劣,被俞平伯的才女助手王佩璋直斥为“越改越坏”,且胡适、马幼渔又终生守口如瓶,从未介绍过他们收藏的程乙本和程甲本来自何处,胡适更未对它们做过版本辨伪考证,已经充分说明所谓的甲乙“程本”极其不可信了。

因此,我只好独树一帜,自称“坊本派”!

周汝昌主张的所谓乾隆甲戌、己卯、庚辰脂评“三真本”,仅前80回就妄增了5万字,早已被欧阳健教授和陈林先生彻底证伪。作为“坊本派”,我认定真正的“程排本”早已湮灭,现存的红楼梦“三真本”,大概只有最早翻刻“真程本”的本衙藏板本、绣像红楼梦全传本和校勘精详的藤花榭藏板本了(难见资料的抱青阁梓本、东观阁白文本和文新堂本可以“候补”)。

5四年前笔者就开始揭假“程甲本”剽袭坊刻本了

陈林先生也是“坊本派”。与我的不同在于,他只认年上海徐润广百宋斋的铅印本回石头记是红楼梦真本,可称为坊本派中的“徐本派”,而笔者则是坊本派中的“刻本派”。

耶元19世纪初满清嘉道年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的举国“红楼热”,不正是由火速跟进刻印的红楼梦“坊刻本”,而非程伟元、高鹗最初的木活字“摆印本”,更非后世铅印或石印本“石头记”促成的吗?

笔者一直支持欧阳健教授和陈林先生的红楼梦“版本辨伪”考证,且认为红楼梦版本辨伪考证要彻底,被胡适锁定于程甲本和程乙本的“程本”也不能放过!所以才要与欧阳健教授商榷:胡适发现、命名和推介的甲乙“程本”,是否真是红楼梦的“真本”?

6程排本高鹗之叙的“不谬于名教”

二、程甲本开篇第一回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

都说参与整理改订红楼梦的满清进士高鹗先生,是个热衷功名、极力维护儒家名教的“道学家”。所以才因庙市上流传的80卷及程伟元先生大致搜齐的卷石头记抄本“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教”,才“欣然拜诺”程伟元之邀,参与整理改订红楼梦之“役”的。然而,程甲本开篇第一回第一叶的“背父兄教育之恩”,就“大谬于名教”了!

7程甲本第一回的“背父兄教育之恩”

8欧阳健校注花城出版社程甲本的“背父兄教育之恩”

9欧阳健领衔校注的花城出版社“程甲本新校注本”

何为“名教”?不就是正名定分、君臣父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忠君孝亲吗?在国“忠君”,在家“孝亲”,不可违背,是谓儒家“名教”。所以红楼梦作者开篇即说,他以往依赖天恩祖德,饫甘餍肥、锦衣纨绔之时,“背父母教育之恩”,实属对父母及家族之“负罪”和违背名教之“不肖”。因而程甲本突然来了个“背父兄教育之恩”,就太扎眼了!

在古代,“教育”二字并非现今“教书育人”之“单义”,而是父母“教养、抚育”子女的“双义”,所以才有“父母养育之恩,昊天罔极”之说。古人家中大多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于中堂,以示敬天法祖、忠君爱国、孝亲顺长、尊师重教之意,哪有“兄”的地位?

《尔雅》云:“善事父母为孝。”岂有“孝敬父兄”之理?哪有“父兄教育之恩”一说?何况作为作者的“替身”,行止见识皆不如姐妹裙钗的贾宝玉,若“按迹循踪”地“观其事迹原委”,长兄贾珠早逝,又无父母双亡、长兄为父的经历,无端冒出个“背父兄教育之恩”,岂非不孝之至、“大谬于名教”?

三、红楼梦里有没有“兄长教育”的描叙?

红楼梦第五卷“贾宝玉神游太虚境”里,贾宝玉在堂侄媳妇秦可卿屋里梦至太虚幻境,便“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虽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先生打去!”这里的打是爱“教育”,只有父母和先生,哪有什么“兄长教育”?

宝玉幼时,长姐贾元春倒是教授过他读书识字,且“虽为姊弟,有如母子”,实对幼弟担负过“教育”之责。但哪怕贾元春贵为皇妃,连亲生父母贾政和王夫人都须对她称臣,按照儒家“名教”,她也绝无与父母并列妄称“父姐教育之恩”的资格的!

红楼梦第五十四卷“史太君破陈腐旧套”里,贾母指斥才子佳人故事谬于名教、对父母的不孝说:一个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一个绝代佳人。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生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这才是高鹗所说的“不谬于名教”。若作者让贾母说“父兄也忘了”,高鹗定会指斥作者“谬于名教”,绝不会参与整理改订红楼梦之“役”的!

10程乙本的“背父兄教育之恩”

四、甲乙本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高鹗能容忍吗?

不仅程甲本,到了所谓“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程乙本“引言”)的程乙本里,也还公然是悖谬的“背父兄教育之恩”!那红楼梦还是高鹗“叙”中说的“不谬于名教”的稗官野史吗?道学家高鹗居然能够容忍,未断然出手改成“背父母教育之恩”?还是程甲、程乙二“程本”,都是出于年前后“谬于名教”的古籍奸商的伪造?

领衔校注了花城出版社“程甲本红楼梦新校注本”的欧阳健教授深具明清小说版本学功力,数十年来以“程前脂后”之说力揭“脂批石头记”之伪,很雄辩!但说“程甲本是《红楼梦》的真本,本来是不存在任何疑问的”,就说得太死了吧?因此特与欧阳健教授商榷:悖谬的“背父兄教育之恩”红楼梦异文,是不是程甲本“谬于名教”的一大“疑问”?哪一部明清小说中有不忘“父兄教育之恩”的说法?

11程甲本是红楼梦“真本”,不存在任何疑问吗?

五、事出反常必有妖:程甲本和程乙本来路不明!

年以前,从未有人见过传说中的程伟元“摆印本”红楼梦。直到年,留美归来、极力染指中华“国故”的胡适忽在《红楼梦考证》里声称:“程甲本我的朋友马幼渔教授藏有一部。程乙本我自己藏有一部。”这两个“程家活字排本”哪来的?胡适和马幼渔从未披露过。

民国十八年()2月2日,马幼渔送给胡适一部题为“东观阁原本,绣像红楼梦,本宅梓行”手写牌记的程甲本(4函32册,有异于通常的4函24册)。5月24日,胡适在书上写下题记:“红楼梦的版本之学可算是我提倡出来的。我先得程乙本,始知尚有程甲本。程甲本很难得。马幼渔先生藏有此本。今年他慨然赠送给我。我欢喜极了。故托北京松筠斋重加装镶,并记于此。”

12马幼渔送给胡适的“东观阁原本”程甲本来路不明

胡适怎么“先得程乙本”的?马幼渔如何“藏有”程甲本的?依然无一语言及。此后南北书肆,亦无自清代权贵巨家落魄后裔或藏书家处收购、贩卖甲乙二“程本”的记录。目前存世至少18部程甲本和至少25部程乙本,总共居然有43部胡适口中“很难得”的程家“活字排本”存世。若以“所印不多”的甲乙二“程本”各印百部计,年后居然还能存世20%以上,远高于其他成千上万大规模印售的早期红楼梦坊刻本,如“本衙藏板”本、“绣像红楼梦全传”本、“抱青阁梓本”、“东观阁白文本”、“文新堂评本”等的存世量!这是不是在考验人类常识?而且程甲本和程乙本,几乎都是通过书肆以外的私人渠道偷偷卖出的!

例如雷梦水《书林琐记》说,北京琉璃厂荣华堂店主孙华卿,“年曾于西小市打鼓担上,以三元购得一部传本稀见之乾隆壬子(五十七年)程伟元第二次活字印本红楼梦,计一百廿回,售于来薰阁。”而据胡文彬《清代刻书业与红楼梦大普及》一文,日本人吉川幸次郎,曾购程甲本于琉璃厂来熏阁。日本来华留学生仓石武四郎,曾购程乙本于北京隆福寺文奎堂。但均未介绍琉璃厂来熏(薰?)阁和隆福寺文奎堂是从何处收购的。若非购自权贵巨家落魄后裔或藏书家,就多半也如孙华卿那样,购自街头“打鼓担”或鬼市地摊了。程甲本和程乙本如此偷偷摸摸、私下出售的诡异流通轨迹,不奇怪吗?

13北大图书馆马幼渔旧藏混配“程乙本”

更神奇的是,据杨莹莹《程甲本存世情况考辨》(《红楼梦学刊》年第五辑)一文介绍,年北大图书馆曾购得马幼渔教授主要藏书。其中的种小说中,旧藏红楼梦有9种,“且多为程高本”,包括“最早的程甲本及程乙本,即乾隆五十六年()活字本,存八十五回;乾隆五十七年()萃文书屋活字本”。经杨莹莹查阅,北大图书馆现藏有带有马幼渔印章的“程乙本”4函32册(册数同于马幼渔赠予胡适的“东观阁原本”程甲本,异于通常的4函24册),但前30回是程乙本,后90回是程甲本,应属“混配程甲本”。

那么,马幼渔究竟收藏了几部程甲本和程乙本?

据杨莹莹此文:

1,马幼渔赠胡适“东观阁原本”程甲本(4函32册回)

2,北大图书馆藏马幼渔混配“程乙本”(4函32册回)

3,国家图书馆藏马幼渔“纯程甲本”(4函24册回)

4,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购藏马幼渔程甲本(85回)

了不得,此前从未有人见过,因而“很难得”、极“稀见”的甲乙“程排本”,北大马幼渔教授一人就独藏了3部回“全本”和一部85回残缺本,其中现藏国家图书馆的程甲本,还是非混配的“纯程甲本”!运气好得像不像“神迹”?

14伪劣程甲本和程乙本使胡适成为“新红学”鼻祖

“运气更好”的是北大。且不说年“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购的马幼渔9种“程高本”中,有几种是“程高活字本”即程甲本和程乙本。至少至这17年中,单单北大教授马幼渔和胡适二人,竟拥有整整两部回全本程甲本+整整两部回全本程乙本。马幼渔将多余的“东观阁原本”程甲本送给胡适后,这哥俩就各拥有回全本程甲本+回全本程乙本的全套“程高活字本”了。试问全中国全世界,哪个大学有此“红学版本实力”?难怪胡适能一举成为“新红学”开山鼻祖了!

但首倡红楼梦“版本之学”的胡适,为何既没作过程甲本、程乙本的“递藏考证”,又没做过无任何后世翻刻本的“程乙本”是否为书商伪造之赝本的“真赝考证”,就一口咬定他和马幼渔不知从何处“得来”的这么多“乾隆辛亥本”和“乾隆壬子本”,定是年前程伟元和高鹗于短短“70天内”先后摆印的那两个“程家活字排本”呢?还是当时的假古籍奸商“定向”贱卖甚至白送给胡适、马幼渔,尤其是定向赠予胡适这个美国博士(虽属假冒)、北大教授、新文化运动主将“广告塔”,以利日后高价贩卖的甲乙两“程排本”纯属赝品,根本就经不起考证,见不得光呢?

15长居北京的江苏武进人古籍造假奸商陶洙

事出反常必有妖!

陈林先生考证的结果是,古籍造假奸商陶洙伙同其兄陶湘和时任北洋政府高官兼北大教授的董康,于民国八年()正月,在北京法源寺董康寓所投资设立“文楷斋刻书处”,雇用三四百名刻字工匠及写手三十余人,从事大规模刻书及雕版书籍印售业务。据网上介绍,刻工出身的北京书法家徐之谦(--)字钵厂,号益斋,又号居庸山农,昌平区马池口镇葛村人。祖上世代务农,仅读过三年私塾。年17岁时进北京文楷斋刻书处学徒,很快成为书写名手。可见文楷斋刻书处人才济济,不乏“名工”。陶洙本人则更是仿写刻本宋体字的高手,所作赝品足可乱真。而早在年时,董康就是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学者(见中国甘肃网《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期与北大关系密切,又是胡适之友。因而陈林先生断言:胡适的程乙本和马裕藻(马幼渔)的程甲本,百分之百来自当年同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董康。即程甲本和程乙本,都是至年间陶洙、陶湘兄弟和董康在文楷斋刻书处炮制出来,并通过董康“定向”贱卖或白送给热衷红学的胡适、马幼渔的假古籍!

即便找不到陶洙伙同陶湘和董康炮制甲乙“程排本”的铁证,也可用“文本校勘”之“内证”证伪甲乙“程排本”。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就是程甲本和程乙本不可能出自程伟元、高鹗之手的关键内证之一!

我极赞同欧阳健教授“彻底破除对抄本的迷信”之呼吁。但希望欧阳健教授同样要破除“对程甲本的迷信”,像《还原脂砚斋》那样“还原程甲本”,一定更有趣!

附录:程甲本第一回“背父兄教育之恩”异文来源考

一、民国之前的红楼梦版本极少有“背父兄教育之恩”

年以前,所谓的“程排活字本”程甲本、程乙本从未现过身。因而绝大多数“卷”(或“回”)红楼梦坊本的第一卷第一叶,印出的都是“背父母教育之恩”。

火速跟进真正的“程排本”,很可能年春就已问世的红楼梦最早翻刻坊本,也许是“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本衙藏板”本(仅中国国家图书馆和韩国各藏一部,是唯一保存了高鹗、程伟元序言各三枚印章的坊刻本,极可能是“程甲本”剽袭的底本,连本衙藏板本书名“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都不见得是真“程排本”的原书名。程甲本则改“卷”为“回”,且改程“序”在前,高“叙”在后),以及包括24绣像、半叶10行每行24字等行款全同于本衙藏板本的“绣像红楼梦全传”本(北师大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日本学者伊藤漱平、古城真吉各藏一部)。但此二本从未影印,不知它们的第一“卷”是“背父母教育之恩”,还是“背父兄教育之恩”。有机会查阅此二本者请验证一下。

16早期红楼梦坊刻本“本衙藏板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17早期红楼梦坊刻本“绣像红楼梦全传”

据一粟《红楼梦书录》,另有一种年出版的“嘉庆己未年镌,绣像红楼梦,抱青阁梓”刻本,也保留了真“程排本”半叶10行每行24字的行款和分“卷”标志,不知现藏于何处,也不知其第一“卷”是“背父母教育之恩”,还是“背父兄教育之恩”。

现在可知最早的“背父母教育之恩”,是年“己未仲春新镌,萧闲山房评点,绣像红楼梦,文新堂梓行”的“文新堂评本”。此后,年前后出版、半叶11行每行24字、对后世影响巨大的“藤花榭藏板”15绣像精校本“绣像红楼梦”;年前后出版、半叶11行每行27字、廉价坊刻本之鼻祖“三让堂藏板,绣像批点红楼梦”,以及“嘉道咸同”期间大批“三让堂系列”坊刻本如“维文堂本”、“经纶堂藏板”本、“三元堂刊本”、“堂藏板”本、张青松藏无牌记本;年出版的首部红楼梦“详批本”、王雪香的“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年淘汰了所有红楼梦刻本的石印“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年代翻刻增评补图石头记的大批“金玉缘”评本等,几乎所有大规模发行的红楼梦“坊本”,都是百年一贯的“背父母教育之恩”。直至胡适大力推介的上海亚东图书馆新式标点“程乙本”红楼梦大行其道的民国二十五年(),中国工农红军都突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新根据地了,程乙本系列红楼梦也未取得压倒优势,世界书局此时出版的“足本红楼梦”也还是“背父母教育之恩”。

18,文新堂评本“父母教育之恩”

19,藤花榭本“父母教育之恩”

20,-三让堂系列本“父母教育之恩”

21,-三让堂系列本“父母教育之恩”

22,-三让堂系列本“父母教育之恩”

23,-三让堂系列本“父母教育之恩”

24,-三让堂系列本“父母教育之恩”

25,王希廉评本“父母教育之恩”

26,增评补图石头记“父母教育之恩”

27,金玉缘评本“父母教育之恩”

28,世界书局红楼梦“父母教育之恩”

29,世界书局足本红楼梦

二、民国之前有“背父兄教育之恩”的红楼梦版本极少

目前可知最早的印有“背父兄教育之恩”的红楼梦版本,是问世于年“文新堂评本”之前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东观阁梓行”无批点本,即“东观阁白文本”。

红学界一般认为,东观阁白文本问世于满清嘉庆初年()。该本已全面改变最早坊刻本“本衙藏板”、“红楼梦全传”和“抱青阁”本的行款,不仅改“卷”为“回”,改为半叶10行每行22字的行款也不利于校勘(每叶各行的首字和末字不同)。文新堂评本题记“己未暮春文新主人识”说:东观刊本“颇云成书,然绝无一字之评”。可见东观阁白文本的问世不晚于年。

但“文新主人”对东观阁白文本颇不以为然,不仅说它“绝无一字之评”,还语带讥讽,说它“颇云成书”,实际仍有舛错。故“本坊又将东观刊本细加釐正……较订讹舛,寿诸梨枣,公行海内,阅者珍之”。文新堂评本“细加釐正”的结果,就是把东观阁白文本的“背父兄教育之恩”讹舛,较订回了程氏活字本正确的“背父母教育之恩”,且后世红楼梦主流坊本“百年一贯”承袭下来的都是正确的“背父母教育之恩”。

30,?东观阁白文本“背父兄教育之恩”

31,文新堂评本“背父母教育之恩”

32,文新堂评本“绣像红楼梦”题记

但东观阁白文本是不是“背父兄教育之恩”的始作俑者,也难断定。比如雍正皇帝第九代孙启功先生领衔校注的北师大“乾隆祖本,注释校勘,红楼梦”(版权现已转让给中华书局)的“卷一”,也是“背父兄教育之恩”。该校注本的底本,据“校注说明”,是北师大图书馆所藏“程甲本的翻刻本”。说该本与程甲本“除各有少量错漏字外,内容完全相同”。但该本既是分“卷”而非分“回”,怎能说是分“回”的“程甲本翻刻本”呢?说该“乾隆祖本”乃程氏“卷”红楼梦的最早翻刻本之一,才对吧?究竟是哪一种“程甲本的翻刻本”,校注说明里没说。难道是《绣像红楼梦全传》本?还是另一种分“卷”的早期坊刻本?

33启功校注北师大程甲本“背父兄教育之恩”

34北师大“卷”红楼梦是“真程本”最早翻刻本之一?

35,文畲堂藏板东观阁评本“背父兄教育之恩”

年以后出现的几种东观阁“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评本,都沿袭了东观阁白文本的“背父兄教育之恩”,没有跟随文新堂评本“纠谬”,结果就是被藤花榭藏板白文本、三让堂系列批点本和王雪香详评本彻底淘汰。

中央民族大学曹立波的《东观阁本研究》把三让堂系列本说成是“东观阁-三让堂系列本”。对吗?且不说东观阁评本的批语大都抄自文新堂评本,单单一个不谬于名教的“背父母教育之恩”,三让堂本就截然不同于东观阁本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改说“文新堂-三让堂系列本”,才对吧?

东观阁本,或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分“卷”的所谓“程甲本的翻刻本”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年才有“传人”,即聚珍堂翻刻的王雪香评本,题为“光绪丙子年校印,绣像红楼梦,京都隆福寺路南,聚珍堂书坊发兑”。

其聚珍主人题记云:“红楼梦流传海内,以程氏初刻为最精……阅年既久,递相翻刻,别风淮雨,读者憾之。本堂既得雪香先生原本,更加雠校,付之手民,庶几哉,复见兰亭真面矣!”但王雪香评本明明是不谬于名教的“背父母教育之恩”,聚珍堂怎会妄改成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呢?何况说红楼梦“以程氏初刻为最精”,也不符合本衙藏板本、东观阁白文本、文新堂评本等对程氏活字本“颠倒错落”甚至“几不成文”的“早期书坊本”评价。

聚珍堂此书不仅“不见著录”,熟悉北京著名书坊聚珍堂的清代人崇彝还在其《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书中明确提及:“聚珍堂欲印红楼梦未果”。因而,很难排除此本为书市奸商伪造赝品的嫌疑!也因此,这个“聚珍堂活字本”红楼梦丝毫未影响书市。直到年辛亥革命的35年间,各红楼梦坊本还都是百年一贯的“背父母教育之恩”!

36,聚珍堂王评本红楼梦题记

37,王雪香评本红楼梦“背父母教育之恩”

38,聚珍堂王评本篡改的“背父兄教育之恩”

三、民国之后冒出的一批“背父兄教育之恩”伪本

北师大分“卷”的“程甲本翻刻本”究竟是不是“背父兄教育之恩”尚不清楚。聚珍堂翻刻的“王雪香评本”又妄改了王评本,不足为凭。那么,自年程氏“卷”红楼梦活字本问世到年的年间,无数种红楼梦坊本中就只有“东观阁”白文本和东观阁“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是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了。可见“背父兄教育之恩”的东观阁本,绝对不是风行全国的红楼梦坊本主流!

另据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陈守志、邱华栋著《红楼梦版本图说》,东观阁评本的“绣像”,拷贝的是来路不明的程甲本和程乙本,与“簇簇新”的程甲本和程乙本一样,图像品质明显劣于本衙藏板本、文新堂评本乃至东观阁白文本的绣像。加之内容全同于东观阁评本的所谓“善因楼评本”上,又有陈林先生所发现的“一捺特别长大”陶洙笔迹特征的红笔批语,文楷斋刻书处也确有大规模造假的实力,陈林所说的各种“东观阁评本”、“善因楼评本”亦属陶洙伪造,大概率属实!

39东观阁评本绣像劣于本衙藏板本

40东观阁评本绣像劣于文新堂评本

41东观阁评本拷贝的程甲本绣像劣于东观阁白文本

42善因楼评本红笔批语极具陶洙笔迹特征

43陈林发现陶洙笔迹“一捺特别长大”特征

然而,自年所谓的“戚序本”80回石头记问世,年又来了个“打到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儒家“名教”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红楼梦异文,就开始登堂入室了!先还只出现在小范围红学研究的系列“脂评本”中。

笔者查到的有八种中的七种:

一、冒出的戚序80回原本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

二、出笼的甲戌本16回石头记(“背父母教育之恩”是漏网之鱼?)

三、现身的庚辰本78回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

四、现身的舒序本40回红楼梦“背父兄教育之恩”

五、现身的甲辰本80回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

六、现身的梦稿本回红楼梦“背父兄教育之恩”

七、现身的蒙府本80回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

八、现身的列藏本78回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

44,戚蓼生序80回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俞平伯校注本)

45,甲戌本16回石头记“背父母教育之恩”(漏网之鱼?)

46,庚辰本78回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

47,舒序本40回红楼梦“背父兄教育之恩”

48,甲辰本80回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

49,梦稿本回红楼梦“背父兄教育之恩”

50,蒙府本80回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右下角)

51,列藏本78回石头记“背父兄教育之恩”

自年“民末红初”,谬于名教的程乙本“背父兄教育之恩”才开始一统江湖。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版”红楼梦是其代表。自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强势推出“文化部直属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冯其庸等校注的“前80回脂评本+后40回程甲本”杂凑本“新版”红楼梦,谬于名教的脂评本“背父兄教育之恩”又再霸江湖,至今不衰!

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版红楼梦

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楼梦

54,年新版红楼梦“背父兄教育之恩”(居然不采用甲戌本!)

四、红楼梦“背父兄教育之恩”异文伪本出笼考

鉴于清末光绪宣统年间疑似陶洙化名“蝶芗仙史评订”的一批回“金玉缘”、“石头记”,还都是百年一贯的“背父母教育之恩”,“清末民初”突然冒出来的所谓戚蓼生序本“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原本石头记)”,就大概率是年代“东观阁白文本”出版百多年后“首次再现”的“背父兄教育之恩”红楼梦异文,上海《时报》及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也就是故意制造“异文伪本”红楼梦的首犯了。而据陈林先生考证,狄葆贤伪造的80回“国初抄本”脂评石头记影印底本,正是狄葆贤30来岁的老友陶洙那一笔端端正正的“馆阁体”正楷字,抄录时间约在年前后!

55蝶芗仙史评订“金玉缘图说”的“背父母教育之恩”

56戚序本“背父兄教育之恩”(俞平伯校注本)

57狄葆贤伪造的戚蓼生序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

58戚序本影印底本正是陶洙的“馆阁体”正楷字

据陈林先生考证,年,时为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的容庚,在北京一个地摊上花六角钱购藏的“籀红室藏本”回红楼梦抄本,就是所谓杨继振藏“兰墅太史(高鹗)手定红楼梦稿”假古籍的“誊清本”,是陶洙用于“摆印”木活字“程乙本”的工作底本,“一捺特别长大”,百分之百是陶洙的笔迹!

陶洙要伪造“木活字摆印”的“程甲本”和“程乙本”,自然不能抄他自己10年前伪造的戚序本80回石头记,必须抄回“全本”红楼梦。这毫不困难。陶洙、陶湘兄弟及他们的密友董康,都是清末民初的大藏书家。尤其是“耽于红学”的陶洙和喜藏戏曲小说的董康,手头定有多种早期红楼梦坊刻本,如本衙藏板本、绣像红楼梦全传本、东观阁白文本之类。从甲乙两“程本”绣像四角为圆角,以及高鹗、程伟元序言各有三枚印章看,陶洙抄袭的底本多半是本衙藏板本。

于是,看看“籀红室藏本”的第一回第一叶,誊抄很工整,惟有一字点改,正是原文“背父母教育之恩”的“母”字,被点改成了“兄”字!

59“籀红室藏本”第一回点改的“背父兄教育之恩”

为何此字必须点改?

新文化运动不是要打倒孔家店、要反儒家“名教”吗?正如“脂评本”要妄增宝玉将芳官改名为“耶律雄奴”,且大发反“胡虏”言论,以投北大校长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派”反清复明之好一样,陶洙要顺应民意,把红楼梦作者打扮成反儒家名教的“革命先驱”嘛。

还能一箭双雕,以此挑起胡适“考证派”和蔡元培“索隐派”互斗,增加程甲本、程乙本和各种脂评本的售假“身价”,实在“狡猾狡猾地”!

陈林先生还指出,古籍书画造假有两个诀窍,而曾给袁世凯设计过龙袍、袁大皇帝死后则开始落魄的古籍奸商陶洙则深谙其奸术,叫做古画要“仿真”,古书要“求异”。开篇第一回第一叶就必须有红楼梦“异文”,才能畅售其奸!

“甲戌本”有一句红字脂评“侧批”,叫做“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实在是陶洙的“经验之谈”!

有年出笼的戚序本80回石头记和年炮制的回程甲本、程乙本打底,年“甲戌本”定向卖给胡适以后的一系列“脂评本”石头记上,都是“谬于名教”、大打高鹗之脸的“背父兄教育之恩”,还奇怪吗?

陶洙及其古籍造假“团伙”五十年如一日大肆伪造红楼梦、石头记伪书,疯狂不疯狂?实在太疯狂,堪称中国有史以来的文化造假第一案!

不过也只有中华国宝和“世界文学的皇冠”红楼梦,才“配得上”这一“殊荣”!

黄帝年庚子,耶元年12月1日于上海

程甲本真是胡适所说“一切印本红楼梦的老祖宗”吗?

清刻本与人民文学社老版红楼梦第一回文本对比

清刻本与人民文学社新版红楼梦第一回文本对比

如何为自己和孩子选择靠谱的红楼梦版本?

从朝鲜乐善斋本红楼梦看甲戌本脂批石头记有多糟(全文)

来自韩国的早期红楼梦卷本重大发现

是谁害死了张爱玲?

胡适害死了红学家郑庆山及其爱子郑红枫两代人

真本红楼梦《增评补图石头记》发现纪念日

李兆良铁证揭露利玛窦进献《坤图》是冒名谎言

张文宏“硬核”售假秘诀:让大家相信你讲的第一句话

看似在弘扬中华思想文化的“至道学宫”有毒!

重磅:科学仅适用于死物,对生命医学既无用更有害

夏天万勿躲避阳光:“免费天灸”胜于所有医疗!

人人必读:人类保健的最高境界是“有医不如无医”!

命悬一线的中医是毛主席留给国人的护命之宝

84万+的爆款文前几天还有,突然就“内容找不到了”?

“专家”的名声竟是这样被李鬼糟蹋了!

癌症自杀悲剧太不该有:“扶阳热疗”可轻松自愈!

希望各位赞同本文的读者点击右下方的让更多读者看到。

谢谢各位亲!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鹗能容忍程甲本谬于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