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的贵阳,是市井人间,也是山水天堂。
朋友们,下饭神片又来啦!
在美食纪录片这个领域,陈晓卿三个字,就是保证。
从舌尖系列,到风味原产地系列,再到寻味系列,都让无数吃货获得巨大的幸福。
继《寻味顺德》、《寻味东莞》之后,陈晓卿团队又在今年,为大家重磅带来了《寻味贵阳》。
而《风味原产地》系列,也有一期单讲贵阳。
贵阳究竟有什么魔力,让专业美食团队如此钟爱?
答案,或许要你亲自去一次贵阳才知道。
也可以看一看我们今天的文章,来发现贵阳的舌尖之味,山水之美。
悄悄说一句:今天中午12:00,《寻味贵阳》已正式完结,一共就三集,想看的小伙伴可以去腾讯视频搜索观看哦~
贵阳,一座被山包围的城市。
不知道为什么,地处西南的大城,一般都有一种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享受当下,市井气非常浓郁,成都重庆是这样,贵阳也不例外。
可能是被大山包围,人们的精神气千百年来受自然的感召,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他们相信,这才是人生的大事。
因此,这样的城市,不可能不好吃,也不可能不好玩。
贵州的山水有多奇多绝,我们已经不陌生。
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跟大家说说省会贵阳,有多值得一去。
而她最迷人的,莫过于那遍地的美食~
01贵阳的糯
没去贵阳之前,你可能根本想不到,全国最爱吃黏糯食物的地方,竟然是贵阳。
跟贵阳人相比,江浙地区人民对糯米的喜爱,好像都不算什么了。
这两个地方还有一个共同点——糯米饭。南方人也叫粢饭团,喜爱在其中塞油条。但这样的吃法在贵阳人看来,就太单调了点。
在贵阳街头,阴冷的早上,热腾腾的小摊,焖着糯米饭的大锅,泛着金光的糯米饭自带酱味咸香。
往里添上脆哨、花生米、酸萝卜、折耳根、花生米、一点糖,最后再来一勺辣椒油。
阿姨要趁热捏成圆滚滚的模样,三下五除二就做好,快速交到顾客手中。
“香甜的引子糖撑帆,霸气的油辣椒掌舵”,用糯米饭开启新的一天,整个下肚,这一天似乎都有了活力。
这样一份热乎乎的早餐,才是贵州人从小吃到大,永远吃不腻的乡愁。
每个贵阳人心里都有个念头:每天早起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吃上一份热乎乎的糯米饭啊!
“贵阳传统糯米饭现在都不太好找了,20年前六中门口的两家、八中斜对面飞山街的帅哥糯米饭早就没了,现在只剩六广门那家了。”
“除了六广门那家糯米饭,黔灵山公园有一家糯米饭也很好吃,在公园大门外那一排门面里。”
随着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好,很多糯米饭小摊都消失了。这份独特的黏黏糯糯,还是要早一点去,早早将这份美味送进嘴巴里。
除了糯米饭,贵阳还有一种更加软软糯糯的食物,似乎让人更加欲罢不能。
它的名字叫小米鲊。
小米鲊由糯小米制作而成,与五花肉,红糖,盐混合入锅蒸,持续加热至少五个小时才能吃到。
蒸好的小米鲊色泽鲜黄明亮,饱满的米粒紧紧簇拥,五花肉的油脂裹挟谷物的香甜,是很多贵阳人年夜饭必备食物。
讲真,看着《寻味贵阳》中的一家人,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地挑起小米鲊,坐在屏幕前的你,很难不留口水……
而在别处,你很难吃到糯小米制成的食物。
因为贵州是糯小米在中国南方唯一的种植区域。
这种黏糯柔软的食物,也许,“是坚若磐石的大山馈赠给贵阳的一份温柔吧。”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贵阳乡间的大山间、田埂旁,会看见许多少数民族农民席地而坐,手上抓的是早上蒸好的香喷喷的糯米饭。
再裹上自己做的下饭菜,或蘸点辣椒油,谈笑间一口一口,全部吃掉。
这样的饮食习惯随性又自由,粗犷又活泼。西南大山里的人们遵循着祖先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劳作方式,那么怡然自得。
当然,贵阳的“糯”绝不仅仅体现在糯米饭和小米鲊上。
贵阳还有各种各样你听都没听过的粑、粑、粑。
黄粑、清明粑、包谷粑……街上随便走走就能买到,都非常好吃。
糯米爱好者们,还等什么,下一站,贵阳!冲冲冲!
图片来源见微博水印
02贵阳的辣
提到吃辣,不能不提贵州。一位四川本地人这么写道:
“在我这个四川人看来,贵州只凭糟辣椒一味即可和湘菜川菜之辣品抗衡,因为它既百搭又百纳,兼容并包却从不喧宾夺主。”
据说,辣椒从南美传入中国之后,一开始在东南沿海只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存在,没人想到要吃它。
传啊传,传入西南大山贵州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这玩意儿这么下饭!
“黔人嗜辣,良非偶然”。
贵州人之所以敢率先开启食辣之路,是因为他们缺盐。
这里有山有水有无尽的好风光,就是缺盐田,故以辣代盐,创造了自己的饮食体系——
“香辣成了贵阳的味觉灵魂,蘸水成了贵阳流淌着的血液”。
众所周知,老干妈就来自贵阳,但“全世界华人都爱老干妈做的油辣子,只有贵阳人喜欢亲妈做的油辣子。”
贵阳人一天不吃辣,就觉得生活没什么滋味。糟辣椒、水辣椒、糍粑辣椒、油辣椒……来贵阳,有一万种吃辣的方式等着你。
这关于辣的百般滋味,也勾住了每个贵阳人的身心与魂魄,有人甚至夸张地写道:
“当贵州人在异乡吃到糟辣椒时,他们脸上会浮现出一层圣光。这种光芒只在去往布达拉宫途中一步一叩的信徒脸上见过。”
贵阳的糟辣椒是最出名的,也是当地家常菜的底味。
每个贵阳人离家时,手里都要揣上一瓶妈妈做的糟辣椒,这样即使漂泊在外也不孤单。
做糟辣椒,离不开贵阳那遍布的年龄有几亿万年的山洞。它们温度恒定,幽暗潮湿,那是天然的、也是最好的发酵场。
辣椒会在山洞中,慢慢发酵,所产生的轻薄的酸,温和的辣,米酒的甜醇,滋味丰富迷人。
大功告成之后,贵阳人就有了万能辅料,做起菜来简直有如神助。
比如和油润的猪肉一起做糟辣回锅肉,浇酱在茄盒身上做糟辣茄盒,或是糟辣猪蹄、糟辣黄辣丁、糟辣椒炒板筋……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浇汁糟辣鱼。煎炸鲈鱼后,只用糟辣椒做调味,顿时食欲满满。
还有贵阳的蛋炒饭,糟辣椒也是灵魂般的存在。
图片来自微博用户
洋芋仙女说到贵州的辣,一碗不得不提的面就是,肠旺面——
这是除糯米饭之外,贵阳人另一个引以为傲的头牌早餐。
大肠和血旺,配上当地独特的鸡蛋面,上面一层红亮的辣油,脆哨、豆芽、豆腐随意添加。
好一碗火红热辣的面,开启火红热辣的一天。
图片来源见微博水印
肠旺面最大的特点是红,看起来口味重。
不过你千万别被这碗红油吓到了,那只是表面,底下藏着的是浓郁鲜香的高汤,吃起来其实还好,且油而不腻。
“面够筋、汤够醇、辣够劲,肥肠跟血旺更是绝配。”
说完糟辣椒,下面来说说糍粑辣椒。
说到糍粑辣椒,就要说说贵阳的辣子鸡。
先将鸡切块油炸,然后在油锅中放入大量的糍粑辣椒,这是贵阳辣子鸡的灵魂。
“高温中的酱料翻云覆雨,糍粑辣椒为鸡肉注入一种迷醉的香辣,堪称贵阳人眼中的明星美食。
一口辣子鸡咬下去,油吱吱冒出来,辣得酣畅淋漓,香得喷薄四溢。”
每天清早,黔灵山下,辣子鸡小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但凡家里幺儿要远去北京上海,老伯妈们总要炒一大罐鸡辣椒,背起去才吃得下饭,辣子鸡就是贵阳人的本命。”
03贵阳的酸
很多人对贵阳味道的了解,是从酸汤鱼开始的。
那酸中带有一缕异香,俏丽鲜明,勾人心魄,辨识度极强,名为木姜子。
“木姜子的奇香,有如柠檬,香茅,薄荷交织”,又极难保存,会迅速氧化,香气骤减。
所以只有靠近大山的人,才能体验到木姜子稍纵即逝的美妙。
“只需几粒木姜子鲜果,就能将一锅酸汤,映衬的活色生香。”
要不然怎么会有人说:
“酸汤鱼,吃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啦!第二次去贵州,连着三天吃不同的酸汤鱼,好过瘾啊!!!”
图片来自微博用户
白日出没的星球不想喝养乐多了还有贵州的名小吃,可爱的丝娃娃。
一张薄薄的白饼卷各种爽口的小菜,萝卜丝、折耳根、海带丝、炸黄豆、脆哨、糊辣椒……
最后倒入调好的酸汤,味道好不爽口,真的会让人上瘾!
04贵阳的粉
贵阳的早餐太好吃了,是名副其实的早餐之都!
除了糯米饭,肠旺面,一碗素粉也担负着每日唤醒贵阳人清晨的使命。
素粉价廉味美,清水煮过之后沥干,混合着油辣椒、盐菜沫、脆哨、葱花、豆芽、花生等,
酸辣爽滑,一口入喉,是贵阳人戒不掉的瘾。
这绝对是专属于贵阳的早餐,因为必须使用当地特制的酸粉,而非寻常普通的粉。
这酸酸的粉,不易运输,去到别地,真的吃不到。
还有贵阳牛肉粉。
那里满街都是牛肉粉店,每一家都很好吃,很多都会开通宵,满足贵阳人丰富热闹的夜生活。
也许你不经意路过的某一家,就是贵阳人从小吃到老的老粉店,几十年如一日的滋味,都在一筷子又一筷子之间,不知不觉地流逝过去。
除此之外,贵阳还有各种米粉:
凯里酸汤粉、水城羊肉粉、遵义猪肉米皮、辣鸡粉……就等你来吃了!
05贵阳的深夜
贵阳是一座早餐之都,也是一座夜宵之都。
是真的“越夜越美丽”,你去过一次就知道。
那遍地的深夜地摊,给多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认识一个贵阳人,那更“惨”,一定会半夜被热情的贵阳人拉去吃各种小吃。
络锅、鸡肠旺、酸汤鱼、恋爱豆腐果、豆米火锅、青岩猪脚、丝娃娃、洋芋粑粑、糕粑稀饭……
从街头吃到街尾,最后摸着圆滚滚的肚皮心满意足地睡去。睡前还要感叹一声:晚安,贵阳,我爱死你了,下次一定还会再来的~
05贵阳的山水古镇
来贵阳,不仅要吃,风景也要看一看。
比如黔灵山。
美丽而充满灵气的黔灵山,就在市区附近,对当地人来说,黔灵山是那么的亲切,对它有着很深的感情。
那里林木葱郁、猕猴成群,有明山秀水,古寺圣泉。
在山顶的瞰筑亭里还可以俯瞰大半个贵阳城,看看这座西南名城的天际线,发发呆,放放空。遇到活泼的猕猴,别忘了跟他们打个招呼~
比如青岩古镇。
这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花溪区,是明朝军屯制度的缩影。
那里古色古香,依山傍水,有多年历史的青石板路,也有屋檐交叠的明清古建筑,更有浓墨重彩的百年过往。
而那里的美食,更让人念念不忘。
有人就说:“去过三次贵阳,很喜欢那里的美食,现在尤其想念青岩古镇的猪蹄。又酸又辣,肥香四溢。”
/
/
接受采访时,
当被问及贵阳的哪种食物
给自己留下最深的印象时,
《寻味贵阳》导演组说过这样一段话:
“对我们来说,贵阳太不一样了,
呆久了,它的味道也在我们
回来后的觅食行为里有了烙印。
比如没胃口的时候特别想来碗酸汤啊,
糟辣椒也成了办公室冰箱里的常客……
可惜在北京吃的贵阳食物,
还是少了些滋味。
食物就是这样,
脱离它应有的烹饪环境和享用场景,
总会有些微妙无法复制。
而这些细微的,
无法言说的感受,
大概也就是食物的灵魂吧。
那些被连根拔起,
封装到异地的影子食物,
仅仅是聊胜于无的慰藉。”
食物脱离它原来的环境,就缺了灵魂。
所以想吃到最正宗的贵阳菜,
就一定要去一次贵阳,
把上面提到的这些美食全部吃一遍,
才算没有白来贵阳一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