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平时也会使用各种各样的电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还可以减少浪费。
尤其是很多人在买馒头的时候,经常会把馒头放入冰箱当中储存,而有些人认为储存时间超过三天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其实在北方地区,馒头是常见的一种主食,那放在冰箱中储存超过三天的话,真的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吗?黄曲霉毒素又是什么呢?
01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早在年,黄曲霉毒素被世卫组织列为了一类致癌物,比砒霜的毒性大68倍,是霉菌毒素当中毒性最大的,也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突出的。
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肝脏组织造成破坏,如果摄入过量会容易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出血性坏死等。
如果微量持续摄入黄曲霉毒素,会容易引起慢性中毒,造成纤维性病变,使纤维组织增生,严重的话还容易引起肝癌,甚至是死亡。
在污染的食品当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常见,毒性和致癌性也是最强的,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之后,对肝脏的影响最大,但是在肾脏,脾脏,肾上腺也可以检测出。
黄曲霉毒素具有耐热性,一般的烹调温度不能将其破坏,裂解温度是℃,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低,但是可以溶于油以及有机溶剂,比如甲醇、氯仿。
02冷冻的馒头不能吃?放冰箱超过3天,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吗?
有关专家曾经针对这个问题做过相关的实验,在实验之前准备了个相同的馒头,分成了10组,每组有20个馒头。
研究人员把第1组馒头放入冰箱中冷冻一天,第2组馒头放入冰箱冷冻两天,第3组馒头放入冰箱冷冻三天,以此类推,第10组放入冰箱中冷冻10天。
通过研究人员的长期观察,冷冻超过了三天的馒头,并没有出现黄曲霉毒素以及微生物,而储存时间超过10天的馒头也没有出现,但是口感和营养价值发生了变化。
如果馒头在冰箱中长时间储存,会造成水分流失,经过高温加热会失去原有的口感,吃起来也没有味道。
冰箱冷冻室的环境不适合黄曲霉毒素的繁殖,黄曲霉毒素的适宜温度是25~40℃,而冷冻室的温度一般是在0℃以下,所以这种环境不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
馒头在冰箱当中储存的时间取决于烹饪馒头的原材料以及操作中的卫生问题,虽然超过三天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但是也不建议长时间储存,因为时间久了,馒头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会变差。
03这几种食物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请多留心
发霉的花生
花生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如果发生霉变的话,会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所以发现花生霉变的话,应该及时丢掉。
发苦的坚果
坚果也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零食,但是在吃坚果时,经常发现有些坚果发苦,这也表示坚果已经变质,也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
久泡的木耳
木耳如果久泡的话,也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所以在泡发之后,如果发现霉变、存在异味,此时尽量不要食用,避免出现食物中毒的问题。
变质的植物油
植物油在变质之后,其中的黄曲霉毒素高达63.5%,经过高温烹饪也无法完全杀死,进入人体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还容易损害肝脏,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