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红楼梦八十回究竟是不是完璧曹雪芹已反
TUhjnbcbe - 2024/5/10 17:50:00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刘姥姥作为一个农村老妇的形象,作者在贾府给了她足够的平台和表演空间。

前八十回中,刘姥姥两进荣国府,共占用了四个半章回:第六回、第三十九至四十一共三回、第四十二回半回。

从文章内容的权重上看,刘姥姥绝对不是表面这么简单。曹雪芹设计刘姥姥这个角色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先分析她对文章结构的作用,日后将揭开她背后的历史原型。

上文说到,前五回作者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角度反复交代了三遍整个故事大要。《红楼梦》全书以螺旋式结构推进矛盾冲突和故事的发展。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才是故事正文的真正开始。

下面来看看刘姥姥故事的螺旋结构是如何完成的?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全书的头绪

作者在原著中明确交代,刘姥姥出场才是全书的真正开始。原文如下: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

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根据这段话的意思,“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才是才是作者讲述故事的正式切入点。

前五回或属于楔子或是全书纲要或是正文开始前的过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收束一次全篇

1

“母蝗虫”隐喻贾府遭屠戮的最终结局

刘姥姥在大观园大吃大喝、连要带拿、吃喝拉撒睡毫无顾忌,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林黛玉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母蝗虫的真正意义在于蝗灾。

蝗虫过后,寸草不生。大观园是花草世界、林黛玉是草木之人,蝗虫到来,大吃大嚼之后,花草皆残,损伤殆尽。

脂砚斋多次提醒读者“要读书的反面方是会读”,刘姥姥游大观园,一片欢声笑语的背后,是作者的血泪涟涟。

一幅“携蝗大嚼图”隐写了大观园彻底的覆灭。

2

竹杯木杯影射黛玉之悲

第四十一回,牙牌令之后喝酒,刘姥姥说怕打碎了酒杯,要换木头杯子,书中写道:

凤姐乃命丰儿:“到前面里间屋,书架子上有十个竹根套杯取来。”

丰儿听了答应,才要去,鸳鸯笑道:“我知道你这十个杯还小。况且你才说是木头的,这会子又拿了竹根子的来,倒不好看。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

凤姐儿笑道:“更好了。”鸳鸯果命人取来。

刘姥姥一看,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似个小盆子,第十个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

因忙说道:“拿了那小的来就是了,怎么这样多?”

凤姐儿笑道:“这个杯没有喝一个的理。我们家因没有这大量的,所以没人敢使他。姥姥既要,好容易寻了出来,必定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

刘姥姥唬的忙道:“这个不敢。好姑奶奶,饶了我罢。”

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知道他上了年纪的人,禁不起,忙笑道:“说是说,笑是笑,不可多吃了,只吃这头一杯罢。”

刘姥姥道:“阿弥陀佛!我还是小杯吃罢。把这大杯收着,我带了家去慢慢的吃罢。”

林黛玉自称草木之人,住的潇湘馆主景是竹子,竹、木都比喻林黛玉。

“竹杯”“木杯”象征林黛玉之悲,刘姥姥的到来,给黛玉带来的是悲伤和灾难。

这里提到的竹杯和木杯,都是成套的,一套十个。

套杯都是竹根和木根做的,这比喻要把林黛玉的势力连根去除。

“十”这个数字在古代意味着“十全”,代表全部。

十个一套的竹杯和木杯,暗喻林黛玉的全部势力集团都陷入悲哀的境地。

3

遗老遗少都病倒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进院游览之后,贾母和巧姐都被风吹得着凉,病倒了。原文写道:

凤姐儿笑道:“你别喜欢。都是为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在那里发热呢。”

贾母和巧姐是荣国府的“一老一少”,暗喻“遗老遗少”,指老皇帝的派系。

林黛玉进京只带了一个王嬷嬷和小丫头雪雁,这两个人也是“一老一少”,隐喻“遗老遗少”。

这两个细节是一样的写作机轴。

“遗老遗少”是贾母和林黛玉代表的集团。

他们都病了,影射他们被刘姥姥这位“母蝗虫”的原型清算惩治。

以上是从原著文本中解析的答案,再看看脂砚斋是如何评价刘姥姥的:

4

脂砚斋对刘姥姥游园的评价

1

指出本回的真假两相

刘姥姥大观园的快乐之行,实际是荣国府的终极颠覆。

作者暗中以蝗虫吃花草的比喻,影射出大观园遭受重大杀戮的悲剧。

正是:

[风流真假一般看,借贷亲疏触眼酸。

总是幻情无了处,银灯挑尽泪漫漫。]

这是蒙府本第六回的一条脂批,批书人想到了什么以至于“触眼酸”“泪漫漫”?

我们不要被刘姥姥“老风流”的假相瞒住。刘姥姥游大观园是一场“幻情”,表面的轻松快乐都是假相。

欢乐的背后是大观园遭屠戮的惨象,是作者不忍触及的悲酸,是作者流不尽的血泪。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大观园内放肆地吃喝拉撒睡。整个大观园都被蹂躏殆尽,这是大观园的末世。

到这里,全书已经结束。刘姥姥带来的两场盛宴的欢笑之下,掩藏的是大观园覆灭的悲歌。

正如脂砚斋所说:要读这书的反面,方是会看。

2

以秋代春,感叹荣华富贵已逝

[两宴不觉已深秋,惜春只如画春游。

可怜富贵谁能保,只有恩情得到头。]

这是第四十回蒙府本的一条回前总批,这首回前诗春秋并提,以深秋的萧条暗喻春天的结束。

以秋代春,正是作者的特殊笔法。

甲戌本上有脂批指出全书架构:

[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贾母宴请刘姥姥在深秋时节,脂砚斋却以惜春作画感慨春天的不在,说要怜惜春天只能到画中去描摹。

这暗示刘姥姥去后,大观园的春天永远不会再回来。

“可怜富贵谁能保”直接把寓意落到贾府的衰败上,“只有恩情得到头”,恩情是谁的恩情?

绝对不是贾府和刘姥姥之间,而是惜春作画过程中回忆到的恩情。

批书人多次把《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比喻为作画,惜春绘《大观园行乐图》影射的就是创作《石头记》。

“得到头”的恩情,是作者在这部奇书中留下的感恩之情,和无可奈何的还泪之说。

为什么只能以泪还债,因为她已经一无所有,能够拿出来的,只是血泪。

元春省亲时点的第一出戏《豪宴》,脂砚斋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贾母两次宴请刘姥姥,所有女眷陪同,贾府的美味佳肴、餐饮茶具都呈现出来。这是十足的《豪宴》,“深秋”时节谱写的正是哀伤的衰亡之曲。

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情节,作者在内容上暗喻这已经是全书收场。脂砚斋的批示辅证了这一点。

《红楼梦》有一套完整的自证体系,作者在原著中嵌入了全书的结构说明:

以品茶为喻,暗写全书结构

刘姥姥游园到妙玉的栊翠庵,妙玉请宝钗、黛玉去喝体己茶,宝玉也跟过来了。书中写道: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

“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

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

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

《红楼梦》原著中多次提点这部书的创作结构和表现形式,比如贾瑞生病时照看的风月宝鉴、贾宝玉被紫鹃骗病以后要的菱花镜、柳湘莲的鸳鸯剑、惜春创作的“携蝗大嚼图”等。

妙玉拿出的这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比喻的也是《红楼梦》这部书。

妙玉把节分了三杯,一杯代表40回,两杯代表80回,三杯代表回。

根据这个比喻,全书前40回已经就是完篇,这四十回文理细腻,构思奇特新颖,需要细细品味。

第40回至第80回,这已经是第二遍讲故事,有些东西就开始重复、繁琐了;到80回以后的情节就不用提了,那是给牛马之类的人看的。

“饮牛饮骡”指谁呢?刘姥姥。

刘姥姥在吃饭时手舞足蹈,林黛玉讥讽她说:

“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惜春的大观园行乐图是给刘姥姥画的,以画喻书;妙玉又以茶具比喻书的结构和内容,二者相呼应。

根据妙玉这番类比,前八十回书已经是完璧,并且至少重复了两遍故事。

后四十回是应刘姥姥的要求写的,以惜春作画来比喻这段书稿的创作,可是惜春作画时并不积极,她除了“出神”就是推脱天气冷不好画,书中最终也没有看到这幅画完成。

因此,后四十回有一部分残篇是作者的真迹,但是这一部分作者的确没有写完。而写出的这些内容,需要迎合刘姥姥的心意。

刘姥姥被比作“母蝗虫”,她的到来实际对大观园进行了屠戮。她所要求的画面自然不是真实的杀戮,而是要编造成符合她的立场的作品。

所以,后四十回即便有作者的笔墨,也有许多违心的东西。

1

小结

《石头记》(《红楼梦》)前八十回已经杀青,并且至少重复讲述了两遍真相。

“九曲十环”寓意是大的螺旋圈内,还镶嵌着许多小螺旋,作者在反复交代贾府命运的终结悲剧。

自第六回至第四十一回,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开端,二进荣国府为结束,讲述了一遍完整篇章。

由于篇幅关系,这篇文章暂且分析至此,文继续分析全书后续章回结构。

结论

上文提到,全书前五回中,有三回是大纲提要,反复讲了贾府最终的悲剧结尾。

第六回至第四十一回,是大结构中的又一个螺旋,是一遍完整的故事影射。

思考

后续四十回的架构是怎样的?作者如何推动故事的螺旋式发展?

刘姥姥的历史原型是谁?她有什么能力颠覆大观园?

正是:

一曲红楼梦中梦,九曲十环难辨明。

作者用心实堪叹,多少情人解情衷。

原创不易,感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楼梦八十回究竟是不是完璧曹雪芹已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