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都市里的孩子,最熟悉的就是身边的各种建筑物。我们身在其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与这些建筑空间的体验关系是什么?是透过什么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让孩子透过竹、木、纸、石头、金属、砖瓦、玻璃、树脂、膜/纤维、土等材料,以此为线索,通过图纸、模型等样本形式,去感知和理解当下建筑与空间语境里所表达的“人与空间与材料的关联、互动、温度和以人为本”。
我时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他们在这物质过剩,科技发达,快速发展的环境中,逐渐变的漠不关心,理所当然的去看待这个世界,他们对周遭事物习以为常,他们对生活缺乏洞察和想象。
因此,我希望带着孩子能够从不同面向,不同视角去了解去认知周遭的事物。以大化小,以小见大,由局部看整体,由空间到场景,由点到面,以人为主的展开对一件事物的理解,使其产生洞察,逐步懂得思考。
这是「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模型,我家小子看到这个模型时停留很久,发现这座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木材,每一层的边缘都有植物环绕。
而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因此孩子在看到时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采用木结构呢?这个是用榫卯原理吗?这和我们之前看到圈圈爸爸造的那种新式木结构房子一样吗?(可查看此篇[体验探索]结构之美与孩子的灵性)
当孩子开始提问,就说明他在思考,在与以往的认知做关联,在探究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此时对我们做父母的来说可能也并不了解,因此无需勉强自己塑造形象,干脆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和探索吧,你放心孩子不会嫌弃我们的,哈哈。)
木材质这部分的展品很有意思的是让我们有种大型积木玩具的感觉,看似随意叠成的各种形状和造型,其实蕴藏着很多建筑原理在其中。
如下图的「GC口腔科学博物馆」,这座建筑的灵感就来自传统的木玩“刺果Cidori”,在中国被称为鲁班锁。设计师畏研吾用根桧木棍将鲁班锁彻底放大,变成了一座9米高的木构三维格子状晶体,只是看模型的细部就非常震撼。(回去后积木要好好玩啊,哈哈)
隈研吾近年来的作品有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