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妇科名医何子淮学术经验专辑 [复制链接]

1#

  何子淮(公元~),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曾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主任,中华全国中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理事兼华东片副主任,杭州市政协委员。年10月荣获国务院颁发“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被评为浙江省名老中医。
  何氏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何九香先生(~)为江南钱氏女科第十九世医钱宝灿亲授弟子,深得其传,晚清即名闻杭城。其父何稚香(~)继承衣钵,誉满沪杭。何氏幼承庭训,13岁起即侍诊于其父左右。又于年考入浙江中医专科学校,年转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就读,更得当时院长朱小南先生亲临教诲,受益匪浅。从医50余年来,在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勤学不倦,博采多闻,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何氏女科。学术上宗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治女科更得利于陈良甫、张景岳、傅青主诸家学术,重视整体观念,突出脏腑经络辨证,并以调整奇经作为调治妇科病的重要手段。理论上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治血病重调气机,治杂病重视理肝、脾、肾。诊断注重望问兼参闻切,用药多灵活变化,师古法而不泥古方。特别是对月经病,崩漏及妊娠病主症有独到的见解和疗法。临床疗效颇为显著。发表有“调冲十法”,“崩漏证治”,“不孕症辨治”等30余篇医学论文,并被收录在中国古籍出版社的《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丛书中的崩漏,不孕专辑中,并编著出版《何子淮女科经验集》,《各家女科述评》等专著。
  妇科最重是调肝(调肝八法·解郁法)
  中医认为肝体阴而用阳,是指肝以阴血为体而具有调节一身气血为用的特性。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具备正常的体阴之性。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条达气血,主一身气机的流畅而协调五脏之气,能发挥正常的阳用。肝病的特点,主要反映在肝体的不足和肝用失和两个方面。肝体不足可导致肝阳亢奋和肝风内动;肝气不用,影响到其他脏腑经络正常功能的发挥,内在不调又导致外邪入袭而出现多种病理反应,常见的如肝失疏泄的肝郁气滞,兼湿留的气滞挟湿,兼食积的气郁食滞,兼寒袭的寒凝肝经,兼火毒的肝经湿热。由于肝之阴阳失调,又可致气血逆乱之肝厥证等。以上这些病证均与肝的病理有密切联系,且在妇科临床上涉及到经、带、胎、产、杂各种疾病,成为妇科疾病的重要病理病机之一。现就肝病从肝用失司、肝体不足和气血逆乱三方面谈谈妇科调肝法的临床运用。
  调肝八法
  ①肝气郁结
  这是肝用失职最常见的病证,也是引起其他各项兼症的基本因素。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任何引起人的精神情志过分变动的七情刺激,导致肝的疏泄功能的失常,都可成为肝经气郁的原因。女性患者多郁善感,故由肝气郁结引起的病证更为多见,如月经不调、经前乳胀、乳房结块、不孕、产后乳汁不下以及脏躁等。治宜在劝诱开导的基础上,采用芳香浓郁之品,疏肝理气解郁,可取得良好效果。
  何老临床以八月札、乌拉草、香附、郁金、合欢皮、橘叶、乌药、路路通、川芎、柴胡、玫瑰花、绿梅花等最为常用。
  对本证的治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素体虚弱患者的处理,不能一如常法。素来形体亏虚之人,有气阴不足、元气先虚者,有阴血暗耗、精亏之体者,芳香浓郁之品多辛散香燥,既伤阴血又散元气,本虚体弱之人应慎用。何老在临床上特别注意扶正解郁法则的应用,如对素体阴虚而兼肝郁患者,采用养阴解郁法;对气阴不足之肝郁者,处以益气健脾解郁剂;而对肾气不足之肝郁者,又拟以益肾解郁之方(见扶正解郁法在妇科的临床运用),避免了理气解郁之品辛香升散的流弊,在临床上增强了疗效。
  ②肝郁挟湿
  肝气郁结,疏泄功能障碍,首当其冲受其影响的是脾胃之气不运,脾受克乘,中洲失运,除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发生异常外,水湿代谢也失其常态。由于湿浊中阻或痰脂下注,表现在妇科病中,常见带下绵绵、经来量少、经闭、不孕、子肿、子满等。治宜宣郁行滞、健脾化湿为主。
  何老常用香附、大腹皮、枳壳、砂仁、苍术、白术、生山楂、赤小豆、茯苓皮、生姜皮、姜半夏、扁豆花、泽泻、石菖蒲、郁金等。
  此等病证,所见之症状多以湿滞痰阻为主,不仅以健脾化湿为治,还应加入二三味理气行滞之品,疗效更为显著。
  ③气郁食滞
  上证为肝郁乘脾,水湿难运,此证则多为肝木犯胃,食积不化。多数见于体质虚弱之人,如产后、病后情怀不遂,或饮食不慎而致脘腹痞满胀闷、嗳腐吞酸、纳少泛恶等。如妇人流产后的肝胃不和,食少腹胀可作此证论治。治宜开郁和胃,佐以消食。
  何老常用仙半夏、北攸米、橘皮、橘络、郁金、绿梅花、玫瑰花、茯苓、鸡内金、平地木、太子参、石斛、山楂炭、石菖蒲等。
  ④肝经湿火
  七情过极,肝气拂逆,木郁热炽,五志化火,特别对性情多郁、急躁易怒者,更易导致肝火上炎。肝经火炎、血逆气乱,妇人则多有经行早期、量多、色紫,或经行吐衄,并伴有头晕头痛、目赤耳鸣、烦躁不寐等。若郁火内结,兼有湿毒外袭,内火外毒相搏,流注下焦,妇人则多有月经不调、带下黄赤、少腹灼痛等诸如急慢性盆腔炎症等病变。治宜逆者平之,热者清之。
  何老常用龙胆泻肝汤,可另加黄柏、黄连,制大黄、赤芍、败酱草、乌药、制没药等也可随证加入。
  ⑤寒凝肝经
  肝病多热证,但若肝气不足,肝用失司,寒湿之邪也可凝滞肝经,如男子寒凝腹痛,女子寒凝痛经、少腹气冲、如有条索膨起。妇人不孕也常因下焦肝肾寒湿留滞为患。引起该证的原因往往是由劳倦乏力、形气不足,或经行、产育不慎,风寒从下而入,窜凝厥阴少腹。治宜暖肝温经散寒。
  何老常用小茴香、淡吴萸、肉桂、艾叶、荔枝核、橘核、乌药等。以温散为原则,处方力避阴寒滋腻之品,而且在病状缓解后也只宜养血温通,佐以活络为治。
  ⑥阴虚肝旺
  本证是肝体不足的临床表现。妇人有素体肝肾亏虚,或行经、孕期,营血下脱或下注胞宫,聚养胎儿,或更年期水乏血枯、水不涵木,致肝体失养、肝阳亢奋,而见头昏目眩、心悸怔忡、失眠烦躁等,或见经前头痛、脏躁、子烦及更年期综合征等。治宜养阴潜阳,育阴与清肝并进。
  何老宗《内经》“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意,常取杞子、炙甘草、生白芍、酸枣仁、生地、首乌、百合、麦冬、当归、白蒺藜、淮小麦、红枣等随证选用。
  ⑦血虚风动
  本证也由肝体不足所致。肝藏血而主筋,阴血暴竭,肝失所养,筋少血濡而不用,常见项强啮齿、四肢抽搐、痉病等。妇人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风袭则易成此证。
  治宗“风淫于内,治以甘寒,佐以咸寒”和《临证指南医案》“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之法,宜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何老常用生地、熟地、白芍、萸肉、杞子、蒺藜、丹皮、阿胶、钩藤、甘菊花、生牡蛎、龟版、鳖甲等。
  ⑧肝厥
  肝之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临床可见有肝厥之证。肝厥,或称气厥。盖肺司呼吸,主一身之外气;肝主疏泄,司一身之内气。肝厥者多由于情志拂逆,怒则气上,使气血并走于上,阻塞清窍而致昏厥跌仆。《内经》有“薄厥”、“阳厥”的论述,与肝厥似属一候。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病能》篇也说:“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阳厥。”临床常见患该证之人(妇人为多),往往性情多疑善虑,情绪烦躁不安,一遇忿怒、暴郁,则阴阳气乱,突发眩晕,跌仆倒地,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颤抖抽搐,似痫非痫之状,过后或也有能自行恢复神志者。《内经》对这类病人的治疗,“使之服生铁落为饮”,取“生铁落下气疾(下气开结)”的作用,使气血下行,循行原位则已。治宜宗《内经》之法,主以镇肝清疏、豁痰开郁。何老常用珍珠粉(或珍珠母代)、灵磁石、郁金、石菖蒲、合欢皮、生白芍、女贞子、天竺黄、淡竹沥、朱灯芯等。
  解郁三法
  肝郁,是妇科疾病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特别以素体虚弱、阴血不足、精神不振的人更为多见。尽管这些人有时并没有明显的七情内伤,但治疗时若能注意调畅气机,扶助正气,解决因郁致虚,因虚增郁的矛盾,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扶正解郁的具体方法有育阴解郁、扶脾解郁和益肾解郁等。现分述于下:
  ①育阴解郁
  肝脏体阴而用阳。肝郁已久,疏之不愈,或反更甚,肝体失其濡润柔和之性,与其营阴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体阴的亏损,一方面促进了肝郁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郁而化火伤阴的病理循环,以芳香辛燥之疏肝解郁剂,只会是火上浇油,使病情加重。正如王孟英所说:“气为血帅,……然理气不可徒以香燥也,盖郁怒为情志之火,频服香燥,则营阴愈耗矣。”故王旭高治肝气,如见此证,常以柔肝之法,以柔济刚。妇科病中有素体阴亏而肝木失其条达之性,肝气郁滞或久郁化火伤阴者,临床常见经行早期、量多,经前乳胀,胸部烦闷,或五心烦热,夜寐少安,或大便干结,舌见红尖,脉象弦细、或带数象等,诸如经前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者。治宜养其肝阴之体,疏其肝木之用。
  何老常用生地、杞子、生白芍、地骨皮、麦冬、合欢皮、北沙参、玉竹、八月札、川楝子、绿梅花、淮小麦等,随证选用,临床每获佳效。
  ②扶脾解郁
  郁证之始,起自肝经,久郁之变,不伤营阴,即犯脾土。《金匮要略》早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肝病及脾或乘胃,内科病证十分常见。局方逍遥散即是培土疏木的代表方剂,妇科肝脾同病之证。《傅青主女科》也颇为重视,如书中就对该证作了明确的论治。傅氏说:“若大便下血过多,精神短少,人愈消瘦,必系肝气不舒,久郁伤脾,脾伤不能统血,又当分别治之。”作者对《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一节条文的认识和实践,也从肝郁乘脾中得到启示,而以肝脾同治法取效。又有脾胃薄弱之人,略有七情不遂,或机体稍有刺激,则中土倍见损伤。如产后、流产后机体虚弱,偶有精神不快,或受惊遇恐,即见胃肠功能紊乱,或经前紧张综合征(如经行大便泄泻)、妇女肠胃神经官能症,皆以脾虚肝郁为多见。治宜益气扶脾,理气解郁。
  何老常用太子参、焦白术、麦冬、朱茯苓、八月札、平地木、扁豆花、毕澄茄、仙半夏、玫瑰花、橘皮、橘络等,随证选用。
  ③益肾解郁
  肝木肾水,母子相生,乙癸同源,肝的疏泄条达和调节血液的功能须依赖肾水的涵养,肾受五脏六腑之精(包括肝胆之精血)而藏之,则肾精充足。肝郁之证,久致肝阴亏损,则势必及肾,而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的正常功能无以得到发挥,往往成为肝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因素。妇女肝肾为冲任之本,肝肾病变又对冲任影响最为密切,故肾虚肝气不调之证,每多见于经闭、不孕及月经前后诸证。治用益肾解郁法。益肾主要以填补肾精,滋养肝肾为主。
  何老常用熟地、石楠叶、仙灵牌、菟丝子、鹿角片、当归、白芍等。解郁则用清芳流动之品,以疏发肝气,药用八月扎、路路通、小青皮、生麦芽等。
  验方
  导湿种玉汤
  功效:导湿驱脂。
  主治:湿滞痰阻、子宫脂隔之不孕。
  组成:苍术、白术、椒目、肉桂、艾叶、姜半夏、香附、生山楂、车前子、川芎、青皮、陈皮、蛇床子等。
  如喉间多痰、咯痰不爽、可加天竺黄、陈胆星、海浮石等豁痰。
  怡情解郁汤
  功效:疏郁调肝,怡情和谐。
  主治:肝郁型不孕。
  组成:生地、白芍、玉竹、枸杞子、八月札、川楝子;合欢皮、绿梅花、麦冬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