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yyk.39.net/doctor/306475.html古玩之所以称之为古玩,核心字眼就是“古”字,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物件。老物件本质特征是材质老化,材质新,纹饰老,风格老,工艺老都是没有意义的,即平时说的赝品或者仿古艺术品。古玩杂件的鉴定也是看其材质的自然老化,材质有老化证明器物是老的,材质老化到什么程度那么器物就老化到什么年代。古玩行习惯上把书画、陶瓷、玉器之外的所有艺术种类统称为杂件,所以杂件涵盖的门类多,范围广。虽然杂件门类广泛,但和瓷器、玉器的鉴定是相通的,彼此之间相互借鉴。
▲晚明黄花梨木雕笔筒
先举竹、木器为例。竹、木是由植物细胞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些物质化学稳定性差,容易腐烂变质,出土极少且需要专业处理保存,所以竹、木器基本都是传世器物为主。由于材质疏松,化学稳定性差,导致木质类器物相对容易老化。植物细胞构成使之缝隙多,更容易吸附环境中的水汽,微粒,以及人体油脂,导致包浆更容易形成。包浆物质,水汽,氧气与竹木器外层发生反应,形成器物的皮壳。皮壳和包浆使竹、木器有玉化表现,玉化的光泽特征是坚挺、整体莹润、极小点的反射光坚挺。随着保存时间推移,包浆、皮壳逐年增厚,那么老化特征越明显,老化光泽越坚挺。
▲光泽不坚挺“发腻”(图片来源于第三方网站)
在这里纠正一个谬误,笔者经常看到藏友盘玩竹、木雕。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盘玩的竹、木雕确实会更加光亮油润,但是这个和时间形成的皮壳以及包浆是有本质的区别。盘玩其实变相的打磨器物,让器物表面肉眼不可见的坑洼更加光滑。竹木器缝隙丰富,容易沁入人体油脂,让器物整体感觉油润。这个光泽并不坚挺,以下就是对比图。
▲新老对比
铜器是杂件的一个大类。铜器保存环境大致有出土和传世两类,分别会有出土包浆和传世包浆。包浆是一种粘附力极强的物质包裹在器物表面,出土包浆会有墓道内有机陪葬物、墓主尸体腐烂分解产生的脂肪酸等有机物。传世包浆会有使用留下的人体油脂,空气中漂浮的各种灰尘微粒。这些物质(酸性或碱性)缓慢的紧紧的包裹在器物表面,并且与空气中的氧气,水汽一起作业铜器表面,经过复杂的漫长的化学物理反应便生成皮壳。这里值得说明的是铜绿锈光泽表现,铜器的保存环境湿度对铜器的破坏远比皮壳和包浆形成的快,那么就会有铜绿锈先产生,包浆再慢慢包覆上去的现象。
由于铜绿锈是蜂窝状极不光滑的结构,导致产生铜绿锈的皮壳和包浆光泽没有铜器光滑面的莹润,但只要时间足够长,包浆物质够丰富,铜绿锈依然能包覆上莹润坚挺的包浆(基本需要到汉的出土包浆)。
鉴定铜器同样看是皮壳和包浆的老化,指标也必须是极小点反射光坚挺,整体莹润,包浆细腻。
▲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
▲新老对比
中国古代用铜可以分为如下:青铜(铜锡铅合金)、白铜(铜镍合金)、黄铜(铜锌合金)、红铜(纯铜)。不同材质的铜器老化特征却是一致的。
▲雍正铜香炉黄铜极小点反射光坚挺
接下来说说珀和翡翠这类材质的东西。同样也是看其皮壳和包浆,同样也分包出土和传世包浆。鉴定万变不离其宗,皮壳和包浆的极小点反射光坚挺,整体莹润,包浆细腻,这是老化的共性。
▲清代轻微入土翡翠
▲新老对比
▲明代血珀雕件
▲新老对比
这样总结下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但凡是老的,老化都是有其共性。包浆一定是细腻的,包浆和皮壳产生的光泽是内敛的,看极小点的反射光是坚挺的。其实老行家看古字画一样看墨,看印的材质老化,墨和朱砂都是矿物质,墨迹、朱砂印一样起包浆,一样光泽坚挺,一样莹润。所以看皮壳、包浆的老化看老化光泽是鉴定古玩的最佳实践。
▲杭博馆藏田黄(极小点反射光坚挺这是老化共性)
(以上内容由老妖学生小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