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高兴的大概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这四大喜事。而对于盗墓贼而言,最大的“喜事或许就是”遇到“黄肠题凑”了吧!只不过,盗墓贼的心情大概非常复杂吧:
因为“黄肠题凑”必定是绝世古墓,而且是放满了稀世奇珍。然而,只要“黄肠题凑”一出现,若盗墓贼技艺不够高超,也有可能徒劳无功。
“黄肠题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所谓“黄肠题凑”,其实是古代帝王级别使用的椁室,等级之高甚至超过了广为人知的金缕玉衣,几乎可以说是古代帝王陵墓里最顶级的防盗工事了。要知道,金缕玉衣主要是用来包裹尸身,用到的玉片和金丝自然不是凡物,而“黄肠题凑”则相当于在陵墓内又给墓主人搭盖了一个古时候意义下的“铜墙铁壁”套房。
那么黄肠题凑这四个读起来拗口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先说说黄肠二字,指的是材料和颜色,用的是黄心的柏木。陵墓主人命人选取优质柏木去皮,制作成柏木枋后用来堆叠成墙。
至于题凑,其实指的是棺椁的形式和结构。从结构上看,就是木头的头部统一朝内排列,并且用榫卯结构层层铺垫而成。从枋木的方向看,则是和同侧的椁室呈现垂直状态。
“黄肠题凑”凭什么能被称为盗墓“鬼见愁”?
想必不少看官和我一样好奇,就一个靠木头保护起来的棺椁,怎么可能拦得住古代那奇人辈出的“盗墓贼”呢?一把火直接烧了不就能解决这些木头了吗?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盗墓贼们自然也是也是尝试过火攻的,只不过效果实在不佳。原因在于这种被用于帝王陵墓的柏木往往有着丰富的油脂,具有极强的耐水性和耐腐蚀性,防火性能也相当可以。而且,万一烧起来火势控制不住,毁坏了里面的宝物不就相当于白忙一顿。
那么有没有可能直接一根根地抽出里面的柏木呢?
其实也挺难的。一般来说,这种结构下的柏木往往有六七米左右,仅重量就在公斤左右。如果只是公斤也就罢了,还可能通过一些技巧给挪出来,问题是这些柏木之间还被木工们采用了榫卯结构,并且经过经年累月的摆放,在重力作用下早已经挤压得严丝合缝。
当然了,如果要采用爆破方式倒是可以一劳永逸,只不过这其中有个风险,因为墓室环境比较封闭,墙体在经年累月后难免脆弱,万一分量把握不准,很有可能把墓室给炸坍塌了,反而把自己给困在了里面,这就得不偿失了。
让盗墓贼更加头疼的是,有些古墓的黄肠题凑还是墓地的主要承重结构,一旦被破坏,就相当于墓室没有了承重梁,坍塌速度就会加快。正因为黄肠题凑如此“难应付”,客观上也保护了不少古墓的安全,诸如长沙天马山汉墓、陕西秦公六号墓就在被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盗墓贼失败的踪迹。
又比如在年6月,当时一伙盗墓贼盯上了位于陕西凤翔的一座秦代古墓,结果用了好几天时间,前后花了十余万搞所谓的“精准爆破”,也只是破坏了其中一根罢了,最后还落入了法网。
艺高人胆大,黄肠题凑也不意味着万无一失
古代中国人,尤其是秦汉时期往往有着“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自然将陵墓视为死后在阴间生活的场所,万般保护死后的安宁。只不过,修墓和盗墓却一直是不对等的,盗墓贼毕竟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始终占据着主动权,而修墓的却只会修一次就结束了。
当然了,无论最后结局如何,黄肠题凑终究是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展示了中国人在基建这块的天赋是传承已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