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无风雨也无晴,我看苏东坡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青春痘的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313/8743214.html

一直都很喜欢苏轼,也喜欢他的诗词,豪放与婉约都是绝唱,当然更佩服他在逆境中仍怀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高高在上的,可也同时受颠沛流离之苦。

的确,他不算长的一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几次在生死边缘徘徊。不知是他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他乐观向上的豁达,还是他那恶劣环境需要他强大的内心来聊以慰藉。不管怎样,反正历史记住了他,人们认识了他,同时,他那种乐观向上,豁达的胸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跌宕起伏的一生

苏轼(年1月8日-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从幼年开始就承受良好的家教,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和平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莫须有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在工作之余,苏轼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并且极尽废新法后,他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因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郡,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一路写下来,苏轼的经历不是“贬”就是“调”。他的一生真像坐过山车,由低处弯弯曲曲的到达高处;再由高处疯狂摇摆地驶向低处。

我们在坐过山车时,那短暂的两分钟就能使人五脏六腑错位,使人头晕,浑身不舒服。所以可想而知,在苏东坡不算短的一生要承受如此多如此重的打击需要多么强的意志力。

他唯一排遣心中郁闷的方法就是写文章,把他所有的不快都以文字的形式发泄出来,可是这唯一排忧的方法却总被有心人士拿来说事。

“乌台诗案”差点毁了这颗历史长河中耀眼的明星,幸好他没被苦难与挫折打倒。相反,沉浮跌宕的经历赋予了他一颗聪明睿智的头脑,使他看淡了功利,感悟了人生的真谛,荣获了内心的平静。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疲,竞作黏壁枯”他的一首《蜗牛》道破了功名利禄的本质,是非成败转头空,过分追求功名会将自己推向无穷无尽的深渊。

其实在苏轼少年时,他也有“奋力有当世志”的雄心报复,也想列入将相名侯之列,也想把自己满腹才华奉献给国家与人民。可是后来的经历使他都看开了,他认为人生就像雪泥鸿爪,充满了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

在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真像一场梦,所以人生又如梦。

他的《永遇乐》说;“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他这首词作于元丰元年()十月,自熙宁四年()以来,苏轼已相继接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其时正改知徐州。由于仕途上的波折和远离政治中心,加以频繁迁调,孤寂落寞之感不时袭上心来,以致使他十分向往探寻心灵上的超脱和自由。

这首词以“夜宿燕子楼,梦盼盼”为题,可能是托为此言。但他不从红粉艳情著笔,只用“梦云惊断”稍作点染,便一笔宕开,由燕子楼生发出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和感慨。在燕子楼惊梦后,他随即由燕子楼关盼盼事而悟得的“人生如梦似幻”。

因为对外部世界的追求中接连失败,于是便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探寻。有时候遇到什么苦难,并且外界让我们难以生存时,不妨寻求内心的平静。

一直很喜欢王维的一首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特别是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我喜欢这种自然的随遇而安。可能你会说寻求内心的宁静是一种逃避的行为,是一种阿Q逃避精神。

但是我认为当你是在无处可逃时,逃避一下又如何了?!只要你仍对生活有希望,仍有活下去的勇气,暂时的逃避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我依然崇拜东坡先生。

在处事方面,苏东坡有通晓事理的睿智,通达处事的聪明,不管处世如何,他都对生活充满希望。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每当看到新闻上说,小孩子因为没考第一,承受不了失败而自杀;或者是读研读博是遇到一些困难就结束自己生命的新闻,我都非常痛心。

生命是只有一次,是宝贵的,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当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不妨放过自己,与压力和解。看淡成功,看开人生,要活得乐观而通透。

记得一次在去学校的公汽上,一位家长无限的感慨地说;“唉,一次没考好下次再来了就是的,为什么要选择跳楼了?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是怎么想的,心灵咋就这么脆弱了?”

虽然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句话,却偏偏震撼了我一下。

是啊,现在的孩子活得真的是太优越了,一帆风顺地长大,没吃过苦,没经历过挫折。所以不管是90后或是00后的我们,更应该学习苏东坡先生那种从容豁达的处世态度,让自己变得更强大!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要灰心失望,对生活要充满热情,我们都要向着阳光野蛮地成长!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喜欢他的这首《定风波》,这是他因为“乌台诗案”贬到黄州第三年做的。

我认为他这首《定风波》不应该平凡无奇地读出来,应该是豪情万丈地吼出来,“也无风雨也无晴”,最后长吁短叹的感慨一声,余音袅袅的缠绕于耳边,然后狠狠地撞击着我们的心脏。

是啊,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是怎样一种豁达的境界啊!

我一直在追求那种淡然旷达的心境,总是告诫自己不要把顺境看得太重,也不要把逆境无限扩大,使自己进入了无限纠结的死循环,更不要大喜大悲。范仲淹说得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繁华与苦难都归于淡泊。

人生在世,我们都在斗智斗勇,用自己聪明的头脑想这想那,是件让身心皆疲惫的事。过度的用脑会的老年痴呆,物极必反,一旦某事太过就会获得相反的效果。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他的《南乡子》教会了我们做人的真谛。什么叫做大智若愚,这就叫做大智若愚,偶尔糊涂一下,忘记不愉快的事,忘记你记恨的那个人,你的生活会变得轻松而愉悦。

有时候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我就会强迫自己把它忘记,久而久之我也真的是选择性记忆。虽然有时也会忘记一些重要或者要做的事,犯了下迷糊,但是心情却一直是愉快的,我们要学会做一个生活的笨人。

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日新月异,每个人为工作为家庭都在努力奋斗,好像除了成功我们别无他选。但是我们在低头赶路的时候,也要提醒自己抬头看看风景。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心要放宽一点,豁达一点,处于低谷时为自己加油!

一生中三个重要的女人

不想用“婚姻”这个词作为小标题,怎么说了,总觉得“婚姻”这个词有点冷酷了。婚姻里面包含了太多的责任与义务,会把昔日的山盟海誓,欢愉缱绻消磨殆尽,会使人变得世俗。

可能受了太多小说和太多优美诗词的影响,我把爱情美化了。像什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知道这是我想象中的爱情,也是这个世界上稀有的爱情。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是平凡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

其实,激烈的爱情不过是人的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荷尔蒙激素。所以我下意识地不敢相信爱情,更不相信束缚爱情的婚姻。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管是恋爱还是婚姻,都得靠自律,要自己管住自己。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够轰动吧,可是最后还不是葬身于马嵬坡。江山与美人,叫我选我也选江山。虽然我一直钟爱河图的《倾尽天下》,而且尤其喜欢里面的“血染江山的画,怎抵你眉间一点朱砂”,但我知道这种为了美人而负天下的爱情只会出现在小说里。

当初司马相如一首《凤求凰》就把卓文君诱拐跑了,他们终于如愿成亲了,而且还一起度过了人生中的低潮。可是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沉溺于闲适安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

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日希,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虽然这首《白头吟》感动了司马相如,暂时挽回了他的情感,可是既然有第一次出轨,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终于有一天司马相如寄了一封信给卓文君,上面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有这么多数,却唯独没有亿(意)。

是的,他对昔日一起奋斗的妻子一点情意也没有了。

记得有篇文章里一个女孩问男孩;“我可以和你共苦,但将来你会和我同甘吗?”是的啊,可以共苦的人很多,可是发迹后抛弃糟糠之妻的人也很多。

很喜欢河图的《如花》,把一个女人18年的等候唱得如泣如诉,真应该让那些负心的人听听这首歌。

正真两情相悦的爱情也有,婚后仍然如胶似漆的也有。

比如陆游和唐婉,可是他们的爱情太美好了,美好的上天和婆婆都嫉妒了。所以这对爱人被陆母活生生地拆散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唐婉在美好的年华就逝世了,陆游远走他乡最终抑郁而死。

我们再看近现代,胡兰成用婚姻作为承诺来诱惑张爱玲,他知道她敏感,缺乏安全感,所以他用婚姻来安慰她那颗不安的心,可结果了?两年还没过完,曾经相爱的人已相看两厌。

斯嘉丽的三次婚姻都带着目的性,第一次是为了赌气,第二次是为了生活,第三次为了给自己找个依靠。

最后等到快要失去瑞特时,她才发现原来她早已爱上了瑞特。她是否能挽回瑞特的心?应该会的吧,毕竟瑞特深深地爱着她,她的自私任性与勇敢他都爱。虽然《飘》中几次提到再不朽的爱也有消逝的那一天,但是我仍然祝福他们。

纵观以上事例,好像都不太完美。但是当我知道苏东坡的婚姻生活后,那个羡慕嫉妒啊!既有贤惠又能持家的良妻,又有知他懂他的红颜知己,如此惬意美满而又和谐的生活是现在的我们所望尘莫及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这首《江城子》写尽了伉俪之间至死不渝的真情。

王弗就是这首词的女主人公,也是苏东坡的第一任妻子,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陆游与唐婉的凄美与哀怨,他们是在平淡中体会细水长流中温情。苏轼给她的评价是谨肃,敏而静,有识者。

王弗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守候,不离开。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

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立马刮目相看。

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他们的谈话。等客人走后,她会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可是这位背后默默无闻的女性并没有陪伴他一生,她先他一步进入了极乐世界。苏东坡伤心并且不适应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另外一个女人的出现——王闰之,她的到来给他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注入了生机。

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她陪伴苏轼经历官海的大起大落。他们共同生活的25年,先后历经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经济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

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亲自写了祭文《祭亡妻同安郡君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10年后,终于和苏轼合葬一处。

王闰之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闰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这件事也成了千百年来喜欢苏轼的人们心中一个永难弥补的遗憾。

她的性格柔顺贤惠。在黄州的时候,苏轼心情郁闷,而小孩还在他面前牵衣哭闹,苏轼要发火。王闰之开导苏轼说:“你怎么比小孩还痴,为什么不开心点呢?”

苏轼听后正有所感愧,王闰之又洗涤好酒杯放在他面前。这件事被苏轼写进了诗里。在黄州苦涩艰辛的岁月中,有贤妻如此,对苏轼来说是一种大安慰。

在王闰之过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并作上述的《蝶恋花》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

王闰之和王弗的家乡都是四川眉州青神,那里江山秀美,岷江穿境而过。在漫天曼陀花雨中,山岭青翠,碧水孱湲,佳气葱郁,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在苏轼眼里,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东坡对前妻王弗除了喜爱更多的是敬重,对后妻王闰之感激多于亲切,敬重多于交心;真正成为红颜知己的却是伴随终生的侍妾王朝云。

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

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古人认为,芳草为柳绵所化,所以枝上柳绵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随风而生。这首词也暗喻了苏轼“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的命运。

在政敌的迫害下,他生涯类转蓬,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击大。

朝云唱到那两句时,想起苏轼宦海的浮沉、命运的无奈,对苏东坡忠而被贬、沦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于是泪下如雨,不能自已。而东坡亦是知她的这份知心,才故意笑而劝慰,两人之知心,可见一斑。

据毛晋所辑的《东坡笔记》记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

一婢遽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

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从此对王朝云更加爱怜。

说苏轼满腹文章,或满腹聪明才智,当然也对。但苏轼之所为苏轼,其在新旧两党当权时都受打击,确实因为他一肚皮都是些不合时宜的思想。难怪苏轼捧腹大笑,把朝云引为知己。

朝云深知,经历生死沉静的人生变故之后,苏轼对于高官荣宠已视之淡然。在苏轼仕途上春风得意的背后,隐藏着他对人生祸福相倚的忧惧,对物质富有的厌弃和精神生活之空虚的种种感触。能透视苏轼内心世界至此,称得上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了。

在王朝云因病去世后,他在她的墓上题例一副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亭联不仅透射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一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苏东坡有这么一位知他懂他的知己是何其有幸啊!反观现在,真正的朋友有几个,还何况知己。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谁与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说知音难上难!”这是后人为赞美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而做的诗。

他们因一首《高山流水》而相知,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次相遇,可他们仿佛已相识了上千年,当俞伯牙准备与钟子期再相遇时,却得知钟子期因病已经去世了,于是他摔破了他那把上古的瑶琴,并悲伤的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了?”

世界上如他们那样肝胆相照,琴瑟和鸣的知音毕竟是稀少的。

孟浩然长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午夜无眠长歌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就连苏东坡自己也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啊,同时它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见了王朝云,他的满腹牢骚与心事都有了倾诉的对象。

我们现在大多数夫妻,在刚开始时还是有爱情的,毕竟有新鲜劲。可是慢慢进入婚姻后,大家的爱情被一地鸡毛磨平了,能处于友情阶段就不错了,好多人都熬不过七年之痒。

真正的婚姻是,你们可以是战友,可以把后背给对方;你们也可以是亲人,相互依偎取暖;你们还可以是知己,彼此滋养对方的灵魂。

真挚感人的兄弟情

苏东坡比弟弟苏辙(字子由)大三岁,少年时代,他们几乎形影不离,同吃同住同读书,一起参加科举考试,一起金榜题名,知道各自成家才分开。

苏辙在《祭亡兄端明文》中深情的回忆;“手足之爱,平生一人···寒暑相从,待壮而分···”他们都很喜欢夸对方。

苏辙崇拜哥哥的旷世才华,长自叹不如,他在《祭亡兄端明文》中说说“兄敏我愚,赖以有闻”东坡死后,苏辙为他撰写了《东坡先生墓志铭》,在其中苏辙给予了大哥这样的评价:“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而苏东坡则认为,苏辙的诗文之所以没有自己那样被世人过多的追捧,是因为弟弟为人沉静低调,才华不外露。

虽然个性文风截然不同,苏轼苏辙兄弟俩的感情却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地,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

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还常常说自己实不如子由,“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宋史·苏辙传》说:“辙与苏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几十年间,兄弟二人诗文词往来,从未间断。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子由寄信赠诗,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诸如《示子由》、《别子由》、《和子由诗》等,就超过首。

苏东坡荣辱交错的经历让他尝遍了世态炎凉,然而这也恰恰检验出了他们的兄弟情。

在发生“乌台诗案”之前,在河南任职的苏辙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多年官场经历的他一定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还是立即做了两件事:

1:他派一个人骑上快马,日夜赶往湖州给哥哥送信,好让哥哥有个思想准备。这是典型的通风报信的行为,无疑是要受处分的,所以苏辙就因此贬到了筠州。

2:他上书朝廷,请求割掉自己所有的官职,以削减哥哥的罪责,这无疑是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在骨肉亲情与锦绣前程之间,苏辙毅然地选择了前者。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苏轼入狱,平日里的好友人人自危,大多不敢出头为他说话。苏辙也因受牵连而日子难过,但他不仅未有丝毫怨言,还将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顿,并一再上奏神宗皇帝,欲学汉代“提萦救父”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

而当时在狱中的哥哥也写了感人肺腑的《狱中寄子由》“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读到“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时,真的快要哭了,这是多么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啊!赤诚不变的兄弟情不仅给了他们走过坎坷的勇气,也滋养了东坡创作的灵感。

那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中秋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可以作为证明,若没有怀念子由的强烈情感,他可能不会写这首词了。

这对诗人兄弟的相互慰藉不止只有精神上的,还有物质上的。当苏东坡有一次贬到惠州时,由于路途遥远,而他广交朋友,花钱潇洒,又没有积蓄,所以在实在没办法,只有向弟弟求助。

苏辙知道后,二话不说,毫不犹豫的一次性给了哥哥文钱。其实那时的苏辙因为受了哥哥的牵连,也将被贬到广东雷州,也将经历一次颠沛流离的迁徙,他的境遇一样窘迫惨淡,并且他送给哥哥的救命钱也是他自己半生的积蓄。他宁愿自己多受点苦,也要帮助哥哥,何其伟大啊!

回望苏轼苏辙这对兄弟的手足情深,难免让人感慨颇多啊,他们那样的兄弟情在现代也是稀少的,有多少亲情败给了权势与利益。

纵观历史,李世民为了皇位杀了自己亲生的哥哥弟弟,不顾伦理之情发起了玄武门之变;一代开国鼻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至今还众说纷纭。

康熙九个儿子为了殿前的那把交椅还不是明里暗里的斗,自相残杀。所以苏轼能有那样的弟弟,苏辙能有那样的哥哥都是幸运的。亲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助他度过了人生的各个黑暗时期,所以亲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记得大学时,有次我实在无聊,就在漂流瓶中提了个问,如果给亲情,爱情,友情之间排个序(按自己心中的重要性排),你会怎么排?

我收到的答案都是亲情排第一,当时感觉很高兴,原来大家都跟我一样重视亲情啊!

真的,我能深刻体会到人伦感情是自己心灵的归宿,是受伤后的良药,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

至今还记得开学时的那件事,那是高中学校离家很远,必须住读。第一天报名时兴奋的,可是到第二天军训完后我就开始想家。

晚上托着疲惫的身子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开始接电话的是弟弟,我问他妈妈在不在,当“妈妈”那两个字还没说出口我就哭了。那时的眼泪哗哗地往下掉,当电话到我老妈手中时我已经泣不成声了,于是匆匆地说了句:“没事了,我挂了啊!”

结果就是当天晚上失眠了,第二天军训时一直心不在焉。终于熬到了休息,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把头埋于双膝之间发呆。突然感觉有人拍了我一下,我惊讶的一回头,居然是老妈,那是高兴激动的心情至今还刻骨铭心。

那时,我穿着与大家一样的迷彩服,戴着帽子,我还把脸埋着,关键班长女生很多,老妈居然凭借一个背影就在那么多同学中认出了我,真神奇!

中午吃饭时我还问了我妈:“你怎么认出我的啊,我都埋着头?”

她轻飘飘地反问道:“难道我连自己的女儿还不认得?”

哈哈,其实我是相信亲人间的心灵感应的,有次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我还在百度上看了好多帖子,看到大家举的例子更加是我坚信了。

而且当亲人受伤后,你自己可能比他们还要心痛。

记得弟弟读小学的时候,他和几个朋友一起玩,突然把手摔断了。在陪他回家的路上,我一直不敢看他的手,那尖锐的骨头好像快要把他的皮戳穿似的,看的我心里揪得痛。

在路上我不停的哭,他却一脸茫然地望着我。虽然当时我不知道后果是否严重,但是我害怕,害怕弟弟这条手臂会废了,甚至还害怕弟弟因此会消失不见,现在在回忆这件事我仍然会心有余悸。

当天我妈一看到弟弟的手就医院。可是别人医生说这是粉碎性骨折,里面有好多碎骨,要赶快做手术,可他们不敢接受,怕手术失败,还叫我妈转到武汉去。

于是我妈带着我弟又去了武汉,晚上听爸爸说,可能弟弟这条手要废了。因为医生跟我爸说:“这是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成功率不到30%,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当我知道这个消息后,感觉全身在发抖,好像整个世界都在我眼前晃动。

因为忧心忡忡,晚上睡不着觉,我就一直跪在我家大厅供祖先的照片前,不停的祈祷,让他们保佑我弟弟手术能成功,保佑他健康平安。我还不停的磕头,磕的头越痛,我的心里仿佛好了一点,好像弟弟的手也会好似的。

那时特别傻,根本不知道什么唯心唯物论,但却相信这世界有神仙,也相信心诚能感动上天,所以那时候我愿意用我一半的寿命换弟弟建康。

所以在弟弟没出院的那段时间,我每天必做的事就是磕头,拜祖仙,求神仙。

不知是我磕的头感动了老天,医院的医术还比较好,反正我弟弟的手没什么大问题。除了接骨后有点突起,手不能提重物外,他是健康的,当然要忽略他那只剩骨头的身材。

十几年都过去了,他自从那次手术后一直没胖起来。不管我妈怎么补,不管他吃多少,多公分的身高却连斤都没有。

所以这也给了他嘲笑我的资本,“姐,你看你的手臂比我的腿都粗!”“唉,姐,你以后还是不要笑了,你一笑脸上的肉都挤到一起去了,更像头猪了!”···

每次听的我都想揍人了,事实是我也打了他,可是我的手被他身上的骨头咯着痛,他却在那哈哈大笑···

其实我和我弟小时候老打架,作为姐姐的我从来不会让他的。每次他的哭声都会把我妈给招来,后果就是两人一起挨一顿老妈的打。

有次,我又把他打哭了,我害怕妈妈要打我,于是我用被子把弟弟的口捂着。当他脸憋得通红时,我小声祈求地说,你别哭啊,我给钱你去买东西啊,他当时特别可爱地眨眨眼睛表示同意。

于是我松开了被子,在他断断续续地抽噎声中,我们又达成了一个协议:他跑腿买东西,我出钱。

可是等他东西买回后,我吃了一大半,他只分到一小半,可是他吃得很满足,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现在想起那些事,我真觉得小时我真是霸道自私,一点姐姐的风范都没有。反倒是比我小的弟弟,一直包容我,爱护我。

小时候,他很听我话,我叫他干嘛就干嘛。

他有时跟同学一起打球,我一句话“快点回家吃饭”,他马上把手上的球丢了就回去了。虽然长大后变得不爱说话,有点喜欢装深沉,他还是我的那个弟弟。

有时我老跟同学抱怨我弟,说他不回我短信,从不主动跟我打电话,而我每次跟他打电话他就那么几句话“嗯”“哦”“还有什么事,没事我就挂了啊!”

有时心情好会跟你说:“对自己好点,不要太节约,虽然你蛮胖,但是看得过去,不要减肥!”

呵呵,从他嘴里听到动人的关心话是暂时不可能的,但他会做一些让人感动的事。

高三那年,他去学校看我,手里还带着他买的核桃(据他说,核桃能补脑,而且对身体有好处),我正处在关键的高三,用脑特别多,应该要多吃核桃。

等我打开看后,都是些去了壳的核桃,虽然有的敲碎了,有点影响美观,但当时心里是很感动的。他知道我高三时间很紧而且很忙,所以他把买的核桃都一个个敲碎,然后用袋子把核仁都装好再给我。

中午吃饭时,我看见他手上有好几个泡,于是惊讶地问:“你手怎么了?”

他轻描淡写地说:“敲核桃时不小心敲到了手。”

我又问:“你敲了多长时间?”

“没多长时间,就几个晚上而已。”

当时听后,我一直就埋头吃饭,使劲忍住即将要夺眶而出的眼泪,有些爱其实早就渗透在行动中了,不需要言语。

虽然长大后,我们各自成家了,联系少了。但是弟弟总会说:“姐,姐夫对你不好,你就跟我说,看我不打死他!”

他会在我结婚时,偷偷给我6万块,让男方知道我是有靠山的;他也会在我买房时,毫不犹豫得支援我;虽然我们没有小时候的亲密无间,但是我们都在默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