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入肺经。主目疾,退翳膜,消积块,益肝脏。去节,水润焙用。”
木贼之名,以其能伐木也。肝为木,故宜入焉,夫目得血而能视,借之以伐肝邪,则血生而目疾愈矣。
《玉楸药解》黄元御:“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明目退翳,清风止崩。
木贼草磨翳清障,除漏止崩。解肌发汗,与麻黄同性。”
《嘉祐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崩中赤白。”
《本草纲目》:“木贼,与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湿,治眼目诸血疾也。”“解肌,止泪止血,祛风湿、疝痛,大肠脱肛。”
《本经逢原》:“木贼专主眼目风热,暴翳,止泪,取其发散肝胆风邪。久翳及血虚者非宜,多服令人目肿。”
《本草求真》:“形质有类麻黄,升散亦颇相似,但此气不辛热,且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能于二经血分驱散风热,使血上通于目,故为去翳明目要剂。”
《本草正》:“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去风湿,散火邪。”
《冯氏锦囊秘录》:“木贼草,入肝胆,退目翳暴生,消积块,兼发汗疏邪。但目疾暴赤肿痛,由于怒气、暑热者非其所宜,久服损肝。”
“主治(痘疹合参)专益肝胆,去翳明目,治痘后目疾,宜去节,以酒润湿,火上烘用。”
按:谷精去星障,木贼去翳障,其功在菊花之上,盖菊花和血药止能调养眼目,而其除星去翳则不及也。
《药性歌括四百味》:“木贼味甘,疏肝退翳。能止月经,更消积聚。”
《得配本草》:“甘、微苦,微温。入足厥阴经血分。散肝木之风湿,升血中之郁火,解肌发汗,去目翳,疗肠风。”
《本草备要》:“轻,发汗,退目翳。”
“温,微甘、苦。中空轻扬,与麻黄同形性;亦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湿,入足厥阴,少阳血分。益肝胆。治目疾,退翳膜(翳乃肝邪郁遏,不能上通于目),及疝痛脱肛,肠风痔,赤痢崩中诸血病。”
《本草衍义》:“细剉,微微炒,捣为末,沸汤点二钱,食前服,治小肠膀胱气,缓缓服必效。”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山柰素、山柰酚-3,7-双葡萄糖苷、琥珀酸、延胡索酸、阿魏酸、犬问荆碱、烟碱等,尚含挥发油等成分。《中国药典》规定:含山柰素不得少于0.20%。
2、作用:本品有抗菌、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凝血、降低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镇静等。
3、药理:具有持久性的降压作用;有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可提高电击惊厥的阈值,制止癫痫样发作;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缩短血凝及出血时间;在体外有广泛的抑菌作用,并有抗病毒活性。抗疟。木贼有扩张外周血管作用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所含脂肪酸及酯有镇痛作用;醇提物低浓度兴奋回肠,高浓度抑制。
4、临床报导:木贼流浸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当生药克),治疗矽肺36例,其咳嗽、咳痰、气喘、胸痛、心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但X线胸片、心电图及肺功能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