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万起步的宝函骨灰盒,贫穷已经限制了我 [复制链接]

1#

函是指为了装盛珍贵之物而精心制作的如匣的盒子。如放置用来驱邪避凶、明心见性的铜镜称为“镜函”;放置用来权位传承,证明公信的印玺称为“印函”。无论是哪种宝函,都是刻意彰显函中所盛之物的神圣与尊贵,提示后人要隆重对待,善加保藏。

(▼印函)

(▼法门寺出图的石函)

(▼石函,图来自猫耳山maoershan的新浪博客)

宝函作为珍藏之用,又以多重来示意礼教的等级,从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供奉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位人天大道师遗骨至高无上的尊崇。

(▼八重宝函法门寺出土)

(▼纯金的宝函)

宝函用以保存先祖遗骨,当然不只是用在佛祖或者皇亲贵族。只是过去封建时代有等级规定,没有一定的地位是不可以逾规的,但内在的意义是值得我们讲究和延续的。

(▼重函骨瓮示意图)

宝函用在作为“血脉传承”的象征,建构成历代先王精神魂魄的安息之所,其形制必然依照这样理念来设计。我们对生命的终极追求是“天人合一”、“与天同寿”,自然宝函上盖部分代表天,以“覆斗”象征天穹。

(▼覆斗式宝函图来自网络)

“斗”自古是人交易的计量器,为了公平取得统一标准,由权威部门设立“公斗”,用来平息纷争,如此“斗”渐渐成为了公理法统的标记,如同“天秤”为现在司法的符号,人受命于天,所谓的“顺天则昌,逆天则亡”。如此,不难发现传统的神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乃至于陵墓,大都采用覆斗式为顶。

(▼敦煌莫高窟)

一般人居斗室发奋苦读,志在功名,在祖先安葬后拣骨,供奉于祠堂所用的骨瓮称“金斗瓮”,这一切无外乎期望一切与天道相应,受天地所关照。

(▼汉代墓型及金斗瓮)

宝函作为生命的最终归宿,永恒的象征,根本上是系于生命法则。生命离不开活动与休息,古人“成家立业”指的是必定要有家室得以安身立命,才奠定了立业的基础。这里家除了指短暂人世的阳宅,还有更重要的万年兆域的阴宅,这也是古代天子一登基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建造自己的陵墓,以生死交错阴阳互补,谋求国运昌隆,根基永固。

寻常百姓在年纪渐长之后,也都以能及早准备寿材为荣,认为如此更添福气,不仅有延寿之功,也更使事事遂愿。

(▼古埃及的金字塔)

物有物性,所以本草医方要明白所属之药性,水土有异,药性就有差别,人之人性,也是环境使然,可能转至兽性,也可以修成灵性、神性。

性有性向,主要在“定性”,人的千秋万世就在最终的盖棺论定,儒家“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家的“戒、定、慧”之说,都深植于此。

宝函有金器也有木制或者瓦石所造。就材质的属性而言,金银主富贵,木材主正直和薪火相传的永续,石主坚固。

(▼最新设计的宝函)

我们设计制作的宝函选用百年以上的花梨木或紫檀木为主体,这两种都是传统木器经得起考验且历久耐用的木料,并取其最优质的部分,建构以卯榫咬合,精密扎实,并施以生漆,四周的表面上整个以鎏金为铺面,再镶嵌各种珍贵宝石,而顶盖部分则以方圆三层天青色的琉璃,内外阴阳雕刻出庄严图文。

(▼宝函外层打开)

设计内涵:

为莲花花蕾形之漆罐,“漆”本身来自于树木,堪称是大树的血液,是树木蕴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树木千年也终不免会腐化,唯独能万古长存、永久流传的只有树漆成脂,自然中经岁月淬炼变成琥珀,经由人萃取加工就是流传百世的漆器了。而漆器内胎采用金属镀钛,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耐高温达度。

古云:“以其色青,此以达升天之路,故用之”。所以外函覆斗华盖部分,以天青色的琉璃精刻天宝莲花,叠以雲纹,成为藻井。

斗缘四周第一层为夔龙纹,龙主苍天造化之能,其上镶有二十八颗宝石,以象征穹宇中的二十八星宿。

第二层为希腊掌状叶纹,由埃及的莲花纹演变而成,而后演变成忍冬纹,除了转化的意义外,更象征“宇宙的生命力”、“繁荣与丰穰”、“死与再生”;其上镶二十四颗宝石,代表时令运转的二十四节气。

第三层纹饰为宝树、不死鸟所构成的美妙世界。

所镶嵌的宝石:

红玉髓,是红玛瑙的一支系,自古以来被视为宝石中的“第三只眼”,亦为佛教的七宝之一。

青金石,自古以来,在我国、埃及等古国都有达升天之路的意义,因青金石内含黄铜矿,看起来犹如蓝色夜空中布满点点繁星,而古时辨别方向的方法是以天空中的星星为指引,故人们相信,青金石内闪闪发光的星星为前往冥界的路标,星星永恒不变的法则可以让人在死后到重生的冥界之旅一帆风顺。

孔雀石,又称“眼石”,象征身心获得重生、提高自然治愈力。

珍珠,珍珠为佛教七宝之一,亦为如意宝珠。珍珠之形成为贝蚌在外物入侵时,不断分泌出珍珠液将其重重包裹转换而成,正如同人们能无惧生死,将生活中的烦恼、痛苦、融合同化后,转换成为智慧,化痛苦为快乐,为人间带来光明,为大众带来希望。经文:“明珠照亮天堂路,自古常以明珠伴随先人遗骨。”

注:宝函产品的设计享有专利保护,请勿侵权。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完)

诠释生命,传递真相,汇聚热点,

打造殡葬业有态度的自媒体!

声明:殡葬手记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