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一台水车、一组四个大型石碾子、四个木蒸笼、六套木头榨筒、六个石制油盒子、十四个木制油缸、十四个沉淀罐,串联起了古法木榨菜籽油工艺的重要环节。
古法榨油又叫土法榨油,堪称民间手工榨油技艺的活化石,凝聚着一千五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古法榨油始于汉,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压榨取油记载。在漫长历史沉淀中,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世代相传,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菜籽油产量提高了,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逐渐被冰冷的流水线所替代,正宗古法木榨菜籽油在现代人生活中渐行渐远,被人们所忽视、遗忘,落寞的退出历史舞台。所幸的是,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经云南省罗平县罗丽江祖辈矢志不渝的坚守和传承,延续发展至今。
罗丽江传承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细挑选,慢研磨;秘法炒,留纯香;木榨技,见精细;取初榨,得上品;正宗味,真地道;依古法,妙储藏”精髓,沿用古法榨油“清洗、晾晒、炒籽、研磨、蒸粉、包饼、压榨、沉淀、水花”工序开发依鲁牌菜籽油,诠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精神,延续中国老味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开创中国非遗保护经验,掀起地道、正宗香的依鲁菜籽油消费热潮,依鲁成为全国菜籽油行业首个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菜籽油品牌。
罗丽江年组建起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依鲁商标对古法木榨菜籽油进行保护;年10月,罗丽江被命名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年12月依鲁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被云南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12月罗丽江在罗平挂牌成立“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菜籽油古法压榨技艺传习所”;年2月在罗平建起了罗平菜油博物馆。罗丽江坚守和传承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精髓,把正宗、地道的菜籽油推向千家万户,这种传承与发扬,是对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有利尝试,也是非遗技艺与合理商业模式的良好结合,为菜籽油行业发展和传统技艺保护,贡献了弥足珍贵的力量。
罗平县香逸油脂种植专业合作社5条古法木榨菜籽油生产线,年生产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吨。榨油师傅将油菜籽清洗晾晒除杂质,放入灶台大锅中炒熟去皮,露出黄色的菜籽再碾磨成粉、上锅隔布蒸煮、出锅扎成圆饼上圈装榨,用木槌撞榨出油。判断菜籽是否炒好的方法靠经验,主要用指甲或木板抡菜籽看颜色。气温高时竹叶青,气温一般时茶黄色,气温低时老茶黄色。炒干的菜籽放到石碾槽,用水车带动石碾将油菜籽碾细,油菜籽磨得越细出油率就越高。磨细的油菜籽放入木甑中蒸。甑中有木制甑桥、竹制甑箦,内垫干净稻草。包饼入榨取专用于包饼的铁环,用包饼的稻草捆好,放入铁环中均匀散开,倒入熟料。稻草中间留一个圆洞。木榨用老梨树干开槽而成,榨下有一孔,油从孔中流出。榨槽中有油槽,油槽有坡度,便于油从榨中流出。菜籽饼装入榨槽,槽内装上两层木枋和木楔就开榨打油了。用悬挂的撞杆撞击下层的木楔,菜籽饼受到挤压,一缕缕金黄的清油从油槽中间的小口流出。掌锤师傅将沉重的撞杆稳、准、狠地撞击到木楔上,几人同心协力,步调一致,喊着“嗨咿着呢、嗨咿着呵”语句,似歌唱、似舞蹈,铿锵有力的喊声和着撞杆的撞击声,宁静的榨油车间显得生机勃勃,激情飞扬。清香明亮的菜籽油从饼中慢慢渗出。榨油时,空气中弥漫暖暖浓浓的油香。油饼在榨尽不出油后,即可出榨,撤木桩和油饼。将榨出的菜籽油倒入大缸中密封保存。整个榨油和工艺流程就算完成了。
依鲁木榨菜籽油原料是云南省罗平县的油菜籽。罗平县是全国31个油菜籽生产基地县之一,每年种植万亩油菜,有世界最美自然天成花园美誉,被誉为地球上春天最美的地方!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通过物理压榨直接从原料中挤压出油,精选天然、无污染的菜籽,不掺任何化学原料,只是和原木自然融合,保证天成的原汁原味,所以榨出来的油色泽金黄透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安全卫生,更耐储存,最大程度保留油菜籽的正宗天然风香味,是真正值得消费者信赖的正宗、地道菜籽油。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倒进锅中,总有一种菜油芳香,人们吃着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特别放心。
罗丽江深化生产和销售的协同管理,创新精准营销策略,提升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精准营销水平;依鲁菜籽油从简单包装转变为增强品牌文化的厚重感、时代感、鲜活感,讲述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形象,在市场大潮中传承和保护依鲁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艺,让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