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的表现,临床上称之为寒热错杂证,就是说你的身体不是单纯的寒证或者热证,而是在同一时间内既有寒证的变现,又有热证的变现,两者混杂交错而成。
这种寒热错杂证最为常见的就是上热下寒了。什么是上热下寒呢?顾名思义,就是上半身出现“上火”症状,下半身又觉得阳气不足。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上热下寒?我们上半身在动:看电脑、看手机;吃东西;脑子想工作、家庭等。唯独不动的是下半身,老是坐着。在学习、工作中或因情志不畅、精神压力偏大而情绪波动较大;生活习性不良,熬夜,喜饮生冷或久居潮湿寒冷之地而受凉;饮食偏嗜,喜欢食冷饮或辛辣等,都有可能导致上热下寒。上热下寒的症状是:上面出现“上火”: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痘痘、脂溢性皮炎、口疮口臭、牙疼、咽痛、心烦不安、焦躁、易怒,症状主要出现在上焦及中焦。下面出现“寒气”:手脚冰冷、腰膝酸软、尿频、小便清冷、便溏腹泻、腹冷胃痛、女性出现白带清稀、宫寒不孕等,男性出现精冷不育等。从中医角度来看,上热下寒的病理机制一般有三点:水火不相济:这里的水是指肾水,火是指心火。人的是正常状况是水火既济的和谐情况,但当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时,可使心火独盛,循经上炎,引起“上火”等症状,但这个火并非“实火”,而是“虚火”,为“离根之火”,因为除了这些症状外,还因为肾水没有得到心火的温煦,下降寒冷,出现“下寒”的症状。脾胃中枢升降失常:脾胃是人体阴阳的缩影,寒热错杂证多与脾胃相关。脾为脏属阴,喜燥恶湿,主升清、运化水谷而用阳;胃为腑属阳,喜润恶燥,主降浊、受纳水谷为用阴。脾胃同居中焦,一升一降、一运一纳、一阴一阳,斡旋气机,脾升则肝肾亦升,胃降则心肺亦降,乃阴阳升降之枢纽。若两者升多降少,浊气在上,则可见口干口苦、干噫食臭、呕吐、腹满而痛、舌红、苔黄腻等症;若两者升少降多,清气在下,则多有便溏或泄泻、腹中雷鸣、小便清长等表现。肝经逆乱:肝属木,木气主升,就如春天万物生长的态势。若肝经病变,则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在五行关系而言,肝木容易克脾土,肝经的逆乱容易导致脾胃虚弱,治疗上要先顾护脾土,否则形成土不载木的情况,恶性循环,导致肝气不能有序升发,郁而化热,火热则上扰心神,脾胃虚弱久则脾肾两虚,从而形成上热下寒的情况。肾为母,肝为子,子病则容易伤及母,而且肝内寄相火,若平时肝气火爆,这时候容易出现相火上动,可见脸红目赤,口气重,舌红等情况。若长期以往,相火不能藏于肾水之中,导致肾气虚寒,形成水不涵木的情况。这就是上热下寒的成因的常见原因。引火下行,把火引下来养肾冰糖乌梅水乌梅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的功效,与冰糖的甘味结合,酸甘化阴,可补充津液,又能引火下行,不伤阳气。一般用45-60g乌梅,30g冰糖(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减)加用适量水煲40分钟左右就可以饮用了。艾灸,引火下行
穴位:中脘,神阙,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将人体上部的阳气下引,抑制过旺的心火,引火归元。
?广州蘇匠日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蘇匠日和健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