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71022/5781307.html疫情期间,按照学校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思想,除了巩固同学们的文化课成绩,更要注重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民族认同感,增强对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了解,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民族文化氛围。在我校党委的指导下,校团委现举办“舌尖上的民附”主题教育活动。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况味和回味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用滋味传递情怀,以美食弘扬文化。活动期间,收到了同学们大量分享,跟着小和一起来看看全国各地的美食吧!
PS.:文章最后有投票哦
糌粑和奶茶
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它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
作为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藏式奶茶能够驱寒保暖,如果去草原,在保暖瓶里装一些奶茶,在寒冷时喝一口,胃里面暖暖的。又由于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当喇嘛祭祀时,虔诚的教徒要敬茶,有钱的富庶要施茶。他们认为,这是"积德"、"行善",所以,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多备有一口特大的茶锅,通常可容茶数担,遇上节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门的一种施舍,至今仍随处可见。
高一(8)班王浩玥土族
蒙古奶茶和炒米
蒙古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米”,食用炒米的历史自汉代就有记载。人们长时间的游牧消耗大量能量,而且携带的食物必须放得住,不易变质,储存时间长,而炒米十分解饿,耐储存易携带,是游牧生活的不二选择。
炒米营养丰富,尤其是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含量极高,低脂肪高钙,适用于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病的预防,绿色健康。
奶茶则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饮品,砖茶一度十分珍贵,可以在草原上当做货币使用。主妇每天清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煮好一锅奶茶供家人享用。
而最简易的一餐是这样:热奶茶倒进半碗炒米,再泡上奶豆腐奶皮子,加黄油加砂糖,等炒米泡软膨胀就可以吃了。
高一(16)班她林呼蒙古族
饺子
饺子是深受中国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北方的年节食品,在中国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惯。中国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
北方人逢年过节就要吃一吃饺子,尤其是北京人,极偏爱饺子。
在家学习生活之余来一点荤菜来解解馋吧,排骨玉米汤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既有肉这样的干的吃食,又能喝汤,来点稀的解腻、提鲜、润燥
高二(1)班刘新颖汉族
烩羊杂
每逢古尔邦节或家中过乜贴时,烩羊杂总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从小我就对它的味道念念不忘。这次假期我本想再重温它的味道,却因疫情原因而无法实现,我便想借着这次机会亲手尝试一回。这一回,我不仅重温了它的味道,还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烩羊杂是一道著名传统小吃,宁夏区内各地均有制作,年5月曾被评为“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羊杂,又称“羊下水”或“羊下脚”。我国古时本有“下水不上宴”之俗,直至清代继“满汉全席”之后兴起的“全羊席”问世,才得以改观。羊下水本来不是被人们重视的东西,但经过厨师的精心烹制,下脚料变成了美味佳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既是风味小吃,又是宴席上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肴。
高一(16)班杨之爱回族
四川麻婆豆腐
和糌粑
麻婆豆腐的起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陈森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是四川的藏族家中的一道常菜。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稞,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稞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撒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高一(6)班周婷藏族
牛肉干
牛肉干是蒙古人民的传统食品,草原的恩赐,相传也是成吉思汗的行军粮,“牛肉干三斤天地冻,杜康酒无碗热情高”,反应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迈。
牛肉干产自于科尔沁草原,据传是纪念蒙古的英雄巴特尔。作为优秀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今天来尝试制作牛肉干。
高二(8)班徐扬蒙古族
“手抓羊肉”
内蒙古地处中国最北端,纬度比较高,冬天十分寒冷,因此当地人民会多吃些肉食、奶食品来御寒。草原上最多的食用肉食便是牛、羊肉。蒙古族人民宴请客人以羊肉为主,烤全羊、羊背子是对客人最高的礼仪表示。平时宴请客人或是自己饮食则是食用手把肉。
手抓肉是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牧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这种草原牧区牧民们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据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
在我们的家庭聚会或是朋友聚会中,传统的基本菜式便是手抓羊肉。所以,手抓羊肉的味道,在我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家和对朋友眷恋的味道。另外手抓羊肉是平常居民常会食用,很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一种饮食文化。我想把它分享给大家。寓意一家人能够团聚,平安、美好、喜乐!
高一(1)班孙明虹蒙古族
芸豆糕
核桃酥
鲜花饼
芸豆糕,老北京的名小吃。若追溯起源,皇帝的年代就有了,是典型的宫廷小点,与豌豆黄齐名。
其实芸豆糕原本属于老北京的民间小吃。盛行于街头巷尾。据说通常是有小贩背一圆木桶,上蒙白布,内装白芸豆泥,可做成带馅的小饼和苹果,亦可这样用云豆泥包上馅料,大多是红豆沙或山楂糕,揉成团,逐个摁在月饼模子里,然后磕出。小巧玲珑,煞是好看。
宫廷桃酥由来:相传明嘉靖年间,江西出了两位首辅,夏言和严嵩,一忠一奸,分宜籍人夏言提拔的,却被严嵩陷害致身首异地,夏言属后裔有一部分逃到上清挂洲村,一部分人在今龙头山下,把宫廷做桃酥为技术传了下来,在靠近北极阁地方,开设了码头埠做起了果子生意,专卖"宫廷桃酥"。建国初期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送上一包桃酥,一斤为一包,圆扁扁的一块块桃酥被包成长方型,一根筷子长,半根宽,四角成棱形,上窄下宽,包时很讲究,里外三层,里层为晒干的荷叶,第二层为厚草纸,再用黄纸或白纸缚外,上面贴张印花,像是当今的商标,又酥又甜的桃酥馨香诱人,那种滋味实在是无法让您从文字中得到满足的!后有周宗林在北京开了一家桃酥王店后而名声大振,并把品种不断更新,由原来单一的宫廷桃酥增加到现今20余品种从而北京桃酥王名誉海内外。
鲜花玫瑰饼是承德市名特产品,以当地特产鲜玫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此产品历史悠久,是清朝年间宫廷御膳食品之一,具史料载,每当康熙来承德避暑或去围场打猎时,都把此饼作为专供食品享用。
高一(1)班朱上然汉族
湘西苗鱼
就像歌里唱得那样,湘西高山有好水,无论沅江、酉水,还是峒河、沱江均水质清冽,适合淡水鱼生长,所以湘西的鱼也格外纯净、鲜嫩。到了湘西,那是一定要吃鱼的。湘西鱼的种类很多,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做法,如:剁椒鱼头就要选择大个的雄鱼头,煮汤则选择鲫鱼和黄刺骨,相对来说这些菜式在选材上还是多了几分讲究。
独独湘西苗鱼,揉合了湘西人豪爽粗砺的生活态度,用什么鱼都可以做,鲤鱼、草鱼、鲢鱼、刁子鱼,大鱼、小鱼一律不管,做得方法又简单,一把红辣椒、一块姜、几粒蒜,炸一炸,焖一焖,就可以了。端上桌,那是一派红红火火,色、香、味全没话说。金黄的鱼,红艳艳的辣椒,单是看着,就已经口舌生津了。吃在嘴里更是妙不可言,鱼肉酥香,辣味浓烈,好吃地根本就停不下来。
湘西苗鱼,既香,又辣,吃完唇齿留香。但对我来说,苗鱼不仅仅是餐桌上深受喜爱的一道菜,更是我在孤身一人在远方求学时,对故乡的一片浓烈牵挂。
高一(15)班张博雯苗族
北京炸酱面
清朝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中华,打到北京后,使清宫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随从,从北京逃西安城内南大街,闻到一股清香味,总管李莲英抬头一看,是家炸酱面馆,及时禀报太后、皇帝,由于长途跋涉皇帝和太后也正是饥渴交加,说那就吃吧。进入店内,李莲英向店老板要了专营的素酱面,所有人吃了一碗后说:“味道真好,再来一碗!”,吃完之后太后问众随从这面味道怎么样?众人异口同声说:“绝对的好面,好!好!”这时太后皇上要起驾上路,太后吩咐总管李莲英把做炸酱面的人带到北京,带到宫里做炸酱面,从此后素炸酱面在北京落户。
高一(10)班王佳茗汉族
花子卷铺盖
叫花子卷铺盖是白族特色小吃。做法简单易行,一家人都很喜欢吃叫花子卷铺盖这道小吃,很久没吃了想自己尝试做一做。叫花子卷铺盖是白族人民的一种民俗小吃,是当地人春节必做的一道美食,并且一般只在大年初一制作。
云龙县是云南大理的一个山里小镇,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候微寒,适合核桃生长,因此选取了核桃作为原料;糯米做成的粑粑软糯可口,且糯米不易消化,充饥效果好;再配上红糖作调味,补充糖分,味道甜而不腻。
因此,操作简单、管香管饱的叫花子卷铺盖作为一种美食,不仅方便携带而且放凉之后口感也不会变质,是在山上劳作的白族劳动人民的不二之选,叫花子卷铺盖就这样并一代代流传下来。
在以前,糯米产量并不多,因此现在白族人民大年初一吃叫花子卷铺盖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现在生活富足的一种象征。
同时,现在白族人民做叫花子卷铺盖亦是对美食文化的一种传承,对民俗的发展。
高二(7)班吴心图白族
香碗
据爸妈说,香碗是他们儿时做客时,才能吃到的美食,一桌有八个人,香碗里有八片,一人只能吃一片,十分珍贵。可惜我没吃过,唉。为什么只在请客吃饭时才做这道菜呢?一方面是制作工序复杂,我的制作过程算是简化版,另一方面香碗也代表了主人对客人的美好祝愿,是我们禄劝彝族的骄傲。至于我选择这道菜的原因,第一,我自己想吃,第二,想让爸妈年轻一回,找回他们儿时的记忆。
高二(7)班孙昕垚彝族
桃花虫
桃花虫是湘西地区苗族的特色菜,每年三月桃花开放时的虫子最为肥美,因此有了“桃花虫”的美称。湘西地区遍布崇山峻岭,苗族人民大多就生活在这些遍布蛇虫的深山之中,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苗族人民逐步认识了各种虫子,桃花虫就是其中之一。
在亲自下河捕捞桃花虫时,我才发现捕捞虫子是多么不容易。三月的河水还有些寒意,为了探寻这美味,我拿上锄头和自家织的三角篓,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河里打捞,才找到了约莫一碗多的虫子。桃花虫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食,不需要加太多调料,油炸至金黄后,加上辣椒和大蒜等天然的调味品,就可出锅,变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桃花虫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也始终铭记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抱有一颗感恩之心,这样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高二(13)班石依楠苗族
菠萝饭
相传某次傣王的御厨在做饭的时候,不小心在主食糯米饭里面混入了切好的菠萝。在呈给傣王时,傣王又误以为这是厨师的创新,还对菠萝饭的香糯酸甜赞不绝口。
在这以后,御厨又改良了菠萝饭的做法,把糯米直接放在挖空果肉的菠萝里面蒸煮食用,不仅美观,果香也更为浓郁。多年之后,在百姓间也流传开来。
高二(10)班许欣然傣族
炒文蛤
拥有多公里海滩的南通市如东县得天独厚地盛产高品质的文蛤,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如东县的文蛤就出口日本、欧洲等地,相传当年乾隆帝下江南,当地官员以文蛤奉侍,乾隆品尝后,龙颜大悦,曰:此物鲜极,堪称天下第一鲜也。
炒文蛤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两三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取食文蛤。在浩荡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各朝皇帝路经江北,品尝炒文蛤,留下了无数的美谈。自古时就已名扬天下的“南通文蛤”,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杰出美食之一。拥有着传奇历史的这道菜,在中国拥有着跨民族的意义。
高二(1)班马子淳汉族
乳饼
奇石高耸的南方秘境石林里,放羊曾是每户彝族撒尼人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人们早已迁入坝区,但闲暇时总会想起那羊乳饼的浓郁奶香,裹挟着山风,绿水和旧时光。
高一(15)班毕宇铖彝族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乳饼制作过程
东坡肉三杯鸡
汉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那么谈及美食当然更是种类繁多。步入今天正题,我今天带来的是两道家喻户晓的菜肴——红烧肉和三杯鸡。首先我们来说说红烧肉,若考究起红烧肉的历史,确实难以说清楚它产生于何时、何地。它属于东西交汇、南北通吃的大众菜肴。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中,处处可以寻觅到它的踪迹。当然,各菜系中以及各地的红烧肉都已经具备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苏式红烧肉、川式红烧肉等等。今天我带来的是苏式红烧肉。
三杯鸡是江西宁都的传统名菜,它的来历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是赣菜的一道经典制作。三杯鸡这道菜色泽酱红、原汁原味,色香味俱全。南宋末期,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江西的老婆婆得知文天祥即将被杀,就带了一只鸡和一壶酒来狱中探望他。在一位狱卒老乡的帮助下,老婆婆见到了文天祥。她把带的鸡收拾好切成块,在瓦钵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一个时辰后,两人把鸡肉端到文天祥面前,他心怀亡国之恨吃完了最后这顿饭。这个狱卒回到老家江西宁都后,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这道菜祭奠他。后来,厨师将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酿、一杯酱油、一杯猪油,而且用江西宁都特产的宁都黄鸡做原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杯鸡了。
高二(1)班王烁欣汉族
鲜猪血
鲜猪血是贵州黔南过年杀猪的第一道菜。逢年过节只要是杀猪,第一刀割喉之后,一定先用一干净大盆子,接一盆新鲜热乎的猪血。要撒很多盐,叫这猪血保存到刮完猪之后,取其肥肠五花,烹饪成哨子,吊一锅鲜香肉汤,做成鲜猪血。请这帮宰猪屠夫先喝一碗滑嫩鲜美的猪血,先犒劳他们一早上的作业,待到家里巧妇主厨拿着新鲜活剥猪肉做好宴席,客人皆悉数到位,才开始吃年饭。这便是黔南历来宰猪一定要有的风俗。宰猪人乐于帮忙,主人家热情好客,无不体现在这一碗,鲜美爽滑如脂如膏的鲜猪血上,这边是南方大山深处的风情。选这一道菜,就是展示我们民族朴实自然,热情好客的民族风貌。是茂茂的大山里,山水阻隔,人与人之间却心连心,路窄地狭人心却宽广的写照。
高二(10)班杨瑞骐布依族
酸菜粉丝汤
糌粑
在我们藏族人的饭桌上,酸菜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我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吃这道菜。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将酸菜剁成小丁加上辣椒酱把它密封在玻璃罐中想吃的时候就可以拿来吃,这样非常的方便。糌粑起源于公元7世纪,藏王经常带兵打仗。但雪山连绵,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军队给养十分困难。为此,藏王日夜忧虑。一天晚上,在天的格萨尔王给藏王投了一梦:何不将青稞炒熟磨成麦,既便于携带又易于贮藏。藏王醒来,恍然大悟,立即命令部下烧锅磨麦,筹集军粮。青稞炒麦飘香,其加工方法很快传遍了雪山草地。
高一(4)班陈雨芳藏族
藏族酥油茶
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俗。
高一(14)班洛绒扎姆藏族
排版
哈吾儿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