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929121990586848&wfr=spider&for=pc古籍中的大熊猫
马睿
大熊猫是中国所特有的野生动物之一,主要生活在四川。在我国浩若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对大熊猫有许多不同的称呼。现将笔者所查到的六十余种名称及记载一一抄录,同时参考胡锦矗《大熊猫名考索引》、孙前《大熊猫古名研究》等前贤著述,以成书时间为序罗列于下,以资学林参考。由于部分名称是否为大熊猫,学界尚有争议。为免遗漏,在抄录过程中一律从宽,不作正误判断。
貔貅(又名执夷、白狐、皮裘、白罴、挚兽、白狢、豰)
西周·姬发《尚书·周书·牧誓》:勖(xù)哉夫子!尚桓桓(huán)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伏生《尚书大传》注:貔,一名执夷,虎属也。)
西周·尹吉甫《诗经·大雅·韩奕》:孔乐韩土,川泽訏訏(xūxū),鲂鱮(fángxù)甫甫,麀(yōu)鹿噳噳(yǔ),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jí)燕誉。……实墉实壑,实亩实藉。献其貔皮,赤豹黄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注:貔似虎,或曰似熊,辽东谓之白熊。又旌旗名。)
战国·庄周《庄子·山木篇》:丰狐文貔,搏於山林,伏於岩穴,夜行昼居,求食江湖之上。
战国·韩非《韩非子·八说·第四十七》:虎貔(一作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一作鼢)鼠同威。万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与监门同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前有挚(zhì)兽,则载貔貅。(《注》:兵车旌画貔貅,形象威猛,使众知警备。……貔貅,亦挚兽也。《疏》:挚兽,虎狼之属。)《礼记·儒行》:鸷(zhì)虫攫(jué)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疏》:虫是鸟兽通名,但兽挚从执下手,鸟鸷从执下鸟。)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有熊氏,敎熊、罴、貔、貅、貙(chū)、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西汉·佚名《尔雅·释兽》:貔,白狐。(许慎《说文解字》注:豹属,出貉国。)
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獑(chán)、胡、豰(hù)、蛫(guǐ),栖息乎其间。
东汉·张衡《南都赋》:豰、玃(jué)、猱(náo)、?(tíng)戏其巓。
唐代·房玄龄《宋书》卷二八《符瑞志·中》:白狐,王者仁智则至。晋成帝咸康八年七月,燕王慕容皝(huàng)上言白狢见国内。
南宋·罗愿《尔雅翼》卷一八:貔,豹属。猛兽,出貉国。
明代·王士祯《香祖笔记》:峨眉、瓦屋山出貔貅,常诵佛号。予《陇蜀馀闻》载之。雅州傅良选进士云,其乡蔡山多貔貅,其状如黄牛犊,性食虎豹而驯于人,常至僧舍索食。
明代·王士祯《陇蜀馀闻》:貔貅产峨眉,自木皮殿以上,林木间有之。形类犬,黄质白章,厐赘迟鈍,见人不惊,群犬常侮之。其声似念陀佛,非猛兽也。予按《毛诗》陆疏云: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执夷,一名白狐,辽东人谓之白罴,与此差异。
清康熙版《峨眉山志·兽类》:貔貅,自木皮殿以上,林间有之。形类犬,黄质白章,厐赘迟钝,见人不惊,群犬常侮之。声訇訇,似念陀佛陀佛。能援树,食杉松颠并实。夜卧高篱上。古老传:名皮裘,纪游者易以貔貅。此兽却不猛。两存以备考。
清代·胡世安《译峨籁·方物纪》“貔貅”条:古老传:名皮裘,纪游者易以貔貅。
驺虞(zōuyú,又名白虎、白熊、酋耳、甝)
西周·佚名《诗经·国风·驺虞》:彼茁(zhuó)者葭(jiā),壹发五豝(bā),于(xū)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zōng),于嗟乎驺虞。(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驺虞。即白虎也,黒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君王有徳则见,应徳而至者也。)
西周·姬旦《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射,王以驺虞为节。
西周·姬旦《周礼·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ǒu),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九节五正。
春末战初·墨翟《墨子·三辩篇》: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命曰驺虞。
战国·荀況《荀子·正论篇第十八》:步中武象,驺中韶濩(sháohù),所以养耳。
战国·商鞅《商君书·禁使篇》:若使马,焉能言,则驺虞无所逃,其恶矣。
西汉·焦赣《易林》:五轭(è)四国,优得饶有,陈力就列,驺虞悦喜。说文驺虞,有忠信之,德不吃人。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乗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西汉·伏生《尚书大传》卷二:太公之羑里(yǒulǐ)见文王,散宜生遂至犬戎氏,取美马、驳身、朱鬛、鸡目者。之西海之滨,取白狐、青翰。之于氏(一作于陵氏)取怪兽,尾倍其身,名曰虞。之有参氏(一作莘)取美女。之江淮、之浦取大贝如车渠,陈于纣庭。纣悦,曰:“非子罪也,崇侯也,遂遣西伯伐崇。”郑玄曰:翰,长毛也。虞,葢驺虞也。
西汉·司马相如《封禅颂》: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旼旼(mín)穆穆,君子之能。盖闻其声,今观其来。厥涂靡踪,天瑞之徵(zhēng)。兹亦于舜,虞氏以兴。
西汉·佚名《山海经·海内北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驺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长于身。出孟山,亦出鸟鼠同穴山。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白虎黑文……食自死之肉,名曰驺虞。有志信之德,不食人。
东汉·张衡《东京赋》:礼事展,乐物具。《王夏》阕,《驺虞》奏。……圉林氏之驺虞,扰泽马与腾黄。鸣女床之鸾鸟,舞丹穴之凤皇。
东汉·蔡邕《五灵颂》:大梁乘精,白虎用生。思睿信立,绕于垣坰。
东吴·薛综《驺虞颂》:婉婉白虎,优仁是崇。饥不侵暴,困不改容。敛威扬德,恺悌之风。圣德极盛,驺虞乃彰。
西晋·荀勖《汲冢书》卷七《王会解·第五十九》:央林以酋耳,酋耳者,身若虎豹,尾长,参其身,食虎豹。……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其西般吾,白虎。屠州黑豹,禺氏騊駼(táotú)。
东晋·葛洪《抱朴子·逸民篇》:夫锐志于雏鼠者,不识驺虞之用心。《抱朴子·博喻篇》:驺虞侧足以蹈虚,豺狼掩群以害生。
东晋·郭璞《驺虞赞》:怪兽五采,尾参于身。矫足千里,倏忽若神。是谓驺虞,《诗》叹其仁。
梁代·萧子显《南齐书》卷一八《祥瑞志》:升明二年,驺虞见东安县五界山,狮子头,虎身,龙脚。
梁陈·顾野王《玉篇》:驺虞,义兽,至德所感则见。
唐代·房玄龄《晋书》卷七《成帝本纪》:咸和八年……五月,有星陨于肥乡。麒麟、驺虞见于辽东。
唐代·房玄龄《晋书》卷十《安帝本纪》:隆安二年……冬十月,新野言驺虞见。
唐代·房玄龄《宋书》卷二八《符瑞志·中》:晋安帝隆安五年十一月,襄阳言驺虞见于新野。……宋文帝元嘉二十年十二月,白熊见新安歙县,太守到元度以献。
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天后时,涪州武龙界多虎暴。有一兽似虎而绝大。日正中,逐一虎直入人家,噬(shì)杀之,亦不食其肉。自是县界不复有虎矣。录奏,检《瑞图》,乃酋耳,不食生物,有虎豹则杀之。
唐代·李延寿《南史》卷六《梁武帝本纪》:天监十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大赦。戊申,荆州言驺虞见。
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二》: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鸑鷟(yuèzhuó)有时鸣。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梁父吟》:猰貐(yàyǔ)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唐代·杜佑《通典》卷六四《礼廿四·沿革廿四·嘉礼九》:隋制……革辂,白质,鞔以革。左建旗,画驺虞。右建闟(xì)戟,驾白骆。
唐代·白居易《驺虞画赞并序》:虞,仁瑞之兽也,其所感所食,暨形状质文孙氏,瑞应图具载其事。元和九年夏,有以《驺虞图》赠予者,予爱其外猛而威,内仁而信又嗟其旷代不觌。引笔赞之词曰:孟山有兽,仁心,毛质不践,生刍不食生物,有道则见,非时不出。三季已还,退藏于密。我闻其名,徵之于书,不识其形得之,于图白质黑文,猊(ní)首虎躯,是耶,非耶,孰知之乎。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二四《帝王部·符瑞》:武德五年,丰州言驺虞见。……武德七年,仁州言驺虞见。……太宗以武德九年八月即位,十月,沂州言驺虞见。贞观二年十月,安州言驺虞见。……贞观六年四月,楚州言驺虞见。……贞观九年闰四月,衡州言驺虞见。……贞观十年三月,襄州言驺虞见。……贞观十五年四月,庆州言驺虞见。……贞观十九年二月,滁州言驺虞见。……贞观二十一年十月,南代州驺虞见。……开元二十四年三月,获瑞兽。酋耳,形类虎。尾长于身,有豹文,能食虎。……文宗太和元年十一月,河中观察使薛平奏:当管虞乡县王贤乡有白虎,入灵峰观。谨按孙氏《瑞应图》:白虎者,义兽也,名驺虞。王者德至鸟兽,泽洞幽冥则见。谨画图,进上敕付所司。
北宋·陆佃《埤雅》:驺虞……西方之兽也。不履生草,食自死之肉。
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八九〇引《宋书》:元嘉二十六年,琅邪有白驺虞见,二赤虎从之。
南宋·罗愿《尔雅翼》卷一八:甝(hán),虎西方之兽,白西方之色,文质皆应,其方,故古者祭祀之礼,以白琥礼西方。白,言其色。虎,言其形也。礼西方者,以其物享之之义也。然白虎不常有。……晋宋时,正旦元会,设白虎尊于殿庭盖上,施白虎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尊饮酒盖杜举之遗式,欲令言者猛如虎,无忌惮也。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世所谓祥瑞者,麟、凤、驺虞皆是也。……武成元年,驺虞见武定。永平三年,驺虞见壁山,有三鹿随之。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三九《乐考十二》:宋仁宗明道时,礼官言:“柷(zhù)旧以方画木为之,……柷之中,东方图以青隐而为青龙,南方图以赤隐而为丹凤,西方图以白隐而为驺虞,北方图以黑隐而为灵龟,中央图以黄隐而为神螾(yǐn)。撞击之法,宜用康成之法。”奏可。
明代·姚广孝《驺虞诗》:驺虞之出,实彰上之至德。
明代·胡俨《驺虞赋并序》:永乐二年九月丁未,周王献驺虞于朝……周南之山谷,乃鹊巢之休徵,从二虎以为卫,岂百兽而同群,不食生物,不折柔茎,动则千里,啸则风生,猰?屏其丑类,骐麟协乎。……歌曰:吁嗟,驺虞兮。国之祯抚不惧兮,逼不惊黑章绕兮。白毳(cuì)明倏(shū)长啸兮,祥风兴履择地兮。食不生参二虎兮,从百灵王用躬致兮。《应制献驺虞诗并序》:永乐十一年夏五月,驺虞见于山东之曹县。六月丁未朔,臣下以进白质黑章,惟性而驯,徵之载籍,实为瑞兽……于此山东产灵兽,玉烛储精天降祥。雪花英英莹毛质,元云冉冉凝天章。不履生刍性仁厚,虎豹遁迹蛟龙藏。
明代·解缙《驺虞颂》:如有白石蹲,非熊毛质异威,若虓(xiāo)虎何其驯。三旗旦七夕烂,渡江东云影粲,如玉斯温雪,斯白白毛滃滃(wěng)间花黑露,漙漙(tuán)凝石黑率舞。《驺虞歌》:躯体隆然,白毫滃滃。……抚之不惊,光辉隐显。
明代·陈祥《驺虞颂并序》:永乐二年,周藩献驺虞……昔在钧田,驺虞出焉,白质元章,仁性自然。
明代·夏迪《驺虞颂并序》:驺虞见于周王之阙下,中外臣庶观者……白质采黑章猊首,奋迅虎躯,昂藏是为驺虞,希世所有。生物不食,生刍不蹂。
明代·王直《驺虞诗》:有灵者兽,是曰驺虞。……既元其文,而白其质。猊首虎躯,尾参于身。一日千里,孰知其神。振振仁厚,不践生草。彼物之生,亦不以饱。……神祇效灵,驺虞乃出。石固之山,荣光烛天。百兽从之,其行跹跹(xiān)。……驺虞在廷,实为大瑞。……驺虞之来,颂声沨沨(fēng)。……驺虞复来,以昭盛治。
明代·赵彝《驺虞赞》:猊(ní)首虎躯,素质黑章。尾修于身,目如电光。不食生物,其性若猛而驯,其行若徐而疾。
明代·王景《驺虞颂》:猊首虎躯,白质黑章。不践生草,不食生物。仁而有恒,驯而不猛。文采炫于丹陛,灵光煜于中外。
明代·黄淮《驺虞颂》:钧乃中州之地,和气所钟,驺虞发祥于此,诚王道成之嘉应。
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卷四四《驺虞颂》:及肇建北京,乃永乐七年车驾巡幸……十一年……五月驺虞见济宁州曹县。
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之“酋耳”条:英林山有酋耳,周成王时,曾献之尾长于身,食虎豹,王者威及四夷,则此兽至。
清顺治十四年版《汾阳县志·山川》:白彪山,城西二十五里,石巉(chán)峰耸林茂,泉飞迤南。洞壑村墟,为郡胜境,传驺虞见此。驺虞,白质黑文,故名白彪山。
清代·陈梦雷《类书集成·虎部·纪事二》:永乐甲申八月,驺虞出周郊,二虎随之。宣德乙酉,来安县石固山获驺虞二。
清代·张英《渊鉴类函》卷四二九引《中兴徵祥说》:天下太平,则驺虞见。驺虞,仁兽也。状如白虎,而黑文,其尾参倍。
清代·张英《渊鉴类函》卷四二九引《说文》:白虎有忠信之德,不吃人。出则偃武。《郁离子》曰:其性好仁,故出则天下偃武。仁心毛质,猊首虎躯。并详白居易《画驺虞赞》。
罴(又名黄熊、豭)
虞代·虞舜《尚书·舜典》:让于朱虎、熊罴。
夏代·大禹《尚书·禹贡》:熊、罴、狐、狸织皮。
西周·尹吉甫《诗经·大雅·韩奕》:献其貔皮,赤豹黄罴。(《诗经正义》:罴有黄有赤,罴大于熊。)
西周·佚名《诗经·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huǐ)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黄罴,大如熊,脂如熊,白而稍粗理。)
西周·佚名《诗经·小雅·大东》: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西周·姬旦《周礼》卷三七:穴氏掌攻蛰兽,各以其物火之。(《周礼注疏》:蛰兽,熊罴之属冬藏者也。将攻之,必先烧其所食之物於其外以诱出之,乃可得之。)《周礼·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元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注〉郑锷曰:熊之为物猛而有威,百兽畏之。蒙熊皮所以为威也。)
战国·商鞅《商君书·画策篇》:虎、豹、熊、罴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
战国·佚名《穆天子传》:舂山,百兽所聚也。爰有赤豹、熊罴。
西汉·佚名《尔雅·释兽》罴如熊,黄白文。(《注》: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关西呼曰:豭(jiā)。《疏》:舍人云:罴如熊,色黄白也。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罴有黄罴,有赤罴,大于熊,其脂如熊,白而麤(cū)理,不如熊白美也。)
西汉·焦赣《易林》:左抱金玉,右得熊足,常盈不亡,获心所欲。虎豹熊罴,游戏山谷。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赵简子疾,梦之帝所,听钧天之乐,次射杀熊,又有一罴来,亦杀之。天帝甚喜。……《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载与俱归,立为师。……《史记》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尔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语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有一熊欲攫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sì),皆有副。
西汉·刘向《淮南子·道应训》:纣拘文王于羑里。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黄罴,以献于纣。纣见而说之,乃免其身。……《淮南子·说山训》:熊罴之动以攫搏。……《淮南子·兵略训》:今夫虎豹便捷,熊罴多力,然而人食其肉而席其革者,不能通其知而壹其力也。
西汉·佚名《山海经·西山经》:嶓(bō)冢之山,汉水出焉。……其兽多犀、兕(sì)、熊、罴。……《山海经·中山经》:鬲(gé)山,其兽多熊罴。
西汉·扬雄《长杨赋》: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网罝罘(jūfú),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yòujué),狐兔糜(mí)鹿,载以槛(jiàn)车,输长杨射熊馆。
西汉·刘向《淮南子》:熊罴之动以攫搏,兕牛之动以抵触。是也其白生于心之下肓之上,亦如熊白而粗,秋冬则有,春夏则亡。猛憨多力能拔大木……至俗说熊罴富脂,至春臕痒(biāoyǎng)。即登高木自坠谓之扑臕,旧说狮子、虎见之而伏,豹见之而瞑,罴见之而跃。
东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chí)。
东吴·陆云《南征赋》:飞烽戢煜(jíyù)而泱漭(yāngmǎng),乃有熊罴之旅,虓鬫(xiāokàn)之将,雄声泉涌,逸气风亮,超三军以奔厉。贾馀勇而成壮,兆洪音于寂寞,先无形而高唱,纷若屯云,涣若积波。
西晋·荀勖《汲冢书·王会解》:不屠何青,能东胡黄罴。……《汲冢书·王会篇》:东湖黄罴成王,献此兽。
东晋·葛洪《抱朴子·广譬篇》:熊罴不校捷于狐狸。
前秦·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起昆昭之台,设狐腋素裘、紫罴大褥。二人以指弹席而暄风入室。
刘宋·祖冲之《述异记》:尧使鲧治洪水,不胜其任,遂诛鲧于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泉。今会稽祭禹庙,不用熊。曰黄能,即黄熊也。陆居曰熊,水居曰能。
梁代·萧绎《落日射罴》:促燕引枚邹,中园观兽侯。日度棚阴广,风横旗影浮。移竿标入箭,叠鼓送争筹。附枝时可息,言从清夜游。
刘宋·谢灵运《山居赋》:山上则猨(yuán)狸貛,犴獌(hānmàn)猰犭盈(yàyíng)。山下则熊罴豺虎,羱(yuán)鹿麕麖(jūnjīng)。
唐代·房玄龄《晋书》卷一一二《载记·第十二》:符健,字业,(符)洪第三子也。初,母姜氏梦大罴而孕。及长,勇果便弓马,好施,善事人,甚为石季龙父子所亲爱。
唐代·令狐德棻(fēn)《周书》卷一八《王罴传》:齐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之觉。……时关中大饥,征税民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棰,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dú)。沙苑之役,齐神武士马甚盛。太祖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罴语使人曰:“老罴当道卧,貆(huān)子安得过!”太祖闻而壮之。
唐代·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活国名公在,拜坛群寇疑。
唐代·韩愈《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奉和》:鹓(yuān)鹭欲归仙仗里,熊罴还入禁营中。
唐代·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sù)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王师嶷嶷(yí),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jí)。
唐代·柳宗元《罴说》:鹿畏貙(chū),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
唐代·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熊罴交黑槊(shuò),宾客满青油。今日文章主,梁王不姓刘。
唐代·元稹《捉捕歌》:外无枭獍(xiāojìng)援,内有熊罴驱。狡兔掘荒榛,妖狐熏古墓。
唐代·陆龟蒙《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其二》:恐是夸娥怒,教临嶻嶭(jiéniè)衰。节穿开耳目,根瘿(yǐng)坐熊罴。
北宋·苏轼《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北宋·陈师道《罴说》:晋人大猎以五犬逐一罴。罴鸷而力,长于用大。所与敌者皆天下彊有力也。犬弱而健巧于用小,顾左而右逐,前而后罴不能搏也。行不数十里,罴败而伏犬,更前而杀之。兽之鸷者爪莫如虎,齿莫如豕,而罴食之。故称勇力必曰罴,罴而受制于犬者,遇非其敌。困于群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罴之谓矣。
南宋·罗愿《尔雅翼》卷一八:罴,似熊。黄白文,长头、髙脚、猛憨、多力。能拔木,关西呼曰:貑。
明代·孙毂《古微书》辑本《孝经援神契》:赤罴见,奸宄息。佞人离则出。
清乾隆元年版《四川通志·物产》:叙州府,……山鸡、熊、罴、鹿、麂。……直隶达州,……熊、罴,达州东乡、太平俱出。
清道光廿二年版《龙安府志·食货志序·物产》:夏《书》梁州之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土物久称瑰丽矣。
山驴
清代·李心衡《金川琐记》卷四:山驴,尝于马游戎(麒)处见一山驴驹,高二尺余,与寻常枥中所畜无甚歧二,惟头戴茧栗为可异。其家因与马驹同牧,日渐驯扰,小儿骑跨,予戏谓曰:“他时头角峥嵘,恐不知者笑其指鹿为马。”
甪端(lùduān)
明代·王士祯《陇蜀馀闻》:甪端,产瓦屋山,不伤人,惟食虎豹,山僧恒养之。
清嘉庆十八年版《洪雅县志·方舆物产·毛之属》:甪端,产瓦屋山。
清光绪十三年版《雅州府志》卷五《物产》:荥经县……甪端,瓦屋山中峨眉僧寿安云:“此中有兽,不知其名类画图中。”甪端,食虎豹而不伤人。僧养之,以为一山之卫。
貘(又名白豹、啮铁、貘?、貘豹、干将、镆铘)
西汉·佚名《尔雅·释兽》貘,白豹。(《注》:似熊,小头脚,黑白駮,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羔裘豹饰”:豹,赤豹,毛赤而文黒,谓之赤豹,毛白而文黒,谓之白豹。)
西汉·东方朔《神异经》:南方有兽,角足大小,状如水牛,其毛黑如漆。食铁而饮水。其粪可为兵器,其利如钢,名啮铁。……西荒掷晷有人焉,头如人,著百结败衣,手足虎爪,名曰貘?,伺人独自,辄往就人睡,先使捕虱,得卧而舌出盘地丈馀。烧大石投舌上,于是而死。……西荒之中,有兽焉,名貘豹。欲食人脑,或舌出盘地丈余,人先闻声,烧灰石,投其舌乃死。……闵氏……误吞针入腹,刺血盈盘,以貘溺(尿)服之,其针消矣。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似熊而黄色,出蜀中。
西晋·郭义恭《广志》:貘大如驴,色苍白。舐铁消十觔。其皮温煗(nuǎn)。
东晋·葛洪《抱朴子》:刘子知二负之尸,东方生识啖铁之兽,实赖鸟禹之书、大荒之籍矣。
前秦·王嘉《拾遗记》:昆吾山狡兔,形如兔,雄黄雌白,食丹石铜铁。昔吴王武库兵器悉尽,掘地得二兔,一白一黄,腹内皆铁,取铸为剑,切玉如泥,皆貘类也。又苏颂曰:唐世画貘为屛。
唐代·白居易《貘屛赞序》: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
五代·刘昫《旧唐书》卷六九《薛万彻传》:太宗尝召司徒长孙无忌等十余人宴于丹霄殿,各赐以貘皮,万彻预焉。
南宋·罗愿《尔雅翼》卷一八:貘,白豹,似熊,小头。庳(bì)脚,黑白駮,能食铜铁及竹,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寝其皮可以驱瘟疠。貘,今出建宁郡,毛黑白,臆似熊而小,能食蛇,以舌防铁,可顿进数十斤。溺能消铁为水,有误食铁针在腹者,服其溺则化。取其粪为刀,可以切玉。……王子年《拾遗记》曰:见吾山有兽,大如兔。毛色如金,雌者如银。食丹石铜铁。昔,吴国武库兵铁食尽。检库穴,得双兔一白一黄。杀之,开其腹,而有铁。胆肾乃铸以为剑。雄号干将,雌号镆铘,可以切玉断犀。……今蜀人云:峨眉山多有之,其上浮屠所居往往有悬釜而炊者,惧铁器为所食。皮略如虎,气色深黑,能折酲。……今黔蜀中时有之,象鼻、犀目、牛尾、虎足,土人鼎釡多为所食,颇为山居之患。亦捕以为药,其齿骨极坚,以刀斧椎鍜,铁皆碎。落火不能烧,人得之诈为佛牙、佛骨以诳俚俗。
明嘉靖版《巴东县志》:巴东……产貘。
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晋重耳周游列国,秦怀嬴重婚公子》:须臾,围场中发起喊来。楚王使左右视之,回报道:“山谷中赶出一兽,似熊非熊。其鼻如象,其头似狮,其足似虎,其发如豺,其鬣(liè)似野豕,其尾似牛,其身大于马,其文黑白斑驳。剑戟刀箭,俱不能伤。嚼铁如泥,车轴裹铁,俱被啮食。矫捷无伦,人不能制,以此喧闹。”楚王谓重耳曰:“公子生长中原,博闻多识,必知此兽之名?”重耳回顾赵衰,衰前进曰:“臣能知之。此兽其名曰‘貘’,秉天地之金气而生。头小足卑,好食铜铁,便溺所至,五金见之,皆消化为水。其骨实无髓,可以代槌。取其皮为褥,能辟瘟去湿。”
明代·张自烈《正字通》:貘齿最坚,以铁锤之,铁皆碎落。火不能烧,惟羚羊角能碎之。
清同治三年版《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貘食铁器也,国初时,州北小坝等地有之。
貊
西周·姬发《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
西周·尹吉甫《诗经·大雅·韩奕》: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
西周·佚名《诗经·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
东汉·桓谭《新论》:走貊美铁。
西晋·郭义恭《广志》:貊色苍白,其皮温暖。
刘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哀牢夷者,……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兽。(注:《南中八郡志》:貊大如驴,状颇似熊,多力,食铁,所触无不拉。《广志》曰:貊色苍白,其皮温暖。又《韵补》叶末各切。《张载·七命》华裔之奚,流荒之貊。语不传于輶轩(yóuxuān),地不被乎正朔。)
明万历三十七年版《归州志》:归州……产貊。
清乾隆十五年版《直隶澧州志林》:貊多力,好食竹,皮大毛粗,黄黑色。可以为鞯,寝之,有警则毛竖,永定(今湖南大庸)间有之。
清嘉庆五年版《清溪县志》卷一:以牦牛、莋(zuó)马为最……若虎、豹、獐鹿、熊、罴、猿、猴、貊貊,皆与他处同也。
清光绪十三年版《雅州府志》卷五《物产》:清溪县,……貊貊,似熊而黑,能食钱。
民国三十年版《汉源县志·食货志·动物类》:……貊貊,《南中八郡志》:貊大如驴,状颇似熊,多力,食铁。郭璞《山海经》注:邛崃山九折坂有貊,貊似熊而黑白駮,食铜铁。《寰宇记》:邛崃山有兽名貊。貊似熊而斑,能食铜铁,今无。
马熊
明代·毛晋《毛诗陆疏广要》:今猎者,熊有两种,猪熊其形如猪。马熊,其形如马。各有牝牡(pìnmǔ)。
民国四年版《新纂南坪乡土志·物产·兽属》:黄牛、石羊、绵羊、岩羊、金钱豹、狼、豺狗、马熊、野猪、山驴、牛熊、狗熊、马、骡、驴、金线猴、狐、鸡豹子、川猪、刺猬、松鼠。
民国九年版《绵竹县志》卷八《物产》:马熊,《尔雅翼》:“能,即马熊。”为熊类之一种,酷似马,而白色……其性凶猛,舌有肉刺,能攫人畜食之,性不冬眠。
民国二十九年版《四川陆军测量局考察记·黑水夷情略记·出产》:……瓦钵梁之贝母极广,亦不许挖。均因迷信地保风水之说所致。其他如麝香、熊胆、羌活、木香、麻黄等,出产皆佳而且富。又有金线猴、黄猴、豹、马熊、狗熊、麝、鹿、麞、麂、野雉、雕、鹰、鹊、鹳等。
狢(mò,又名兔儿牲)
西周·姬旦《周礼·考工记》:貉逾汶则死,土气然也。
战国《穆天子传》:天子猎于渗泽,得白狐、玄貉,以祭河宗。
西汉·佚名《尔雅》:貉,子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貉,似狐,善睡。
南宋·罗愿《尔雅翼》卷二一:貉,善睡之兽。……扣之则寤,已而复寐。
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二四九引《后秦记》:姚襄遣参军薛瓒使桓温。温以胡戏瓒,瓒曰:“在北曰狐,在南曰貉,何所问也?”
北宋·彭乘《墨客挥犀》:貉行十数步辄睡,以物击竹警之乃起,既行复睡,性嗜纸,状如兔毛,质滑腻可爱,予元符中于京师卖药翁处见之。
清嘉庆十八年版《绵竹县志·物产·兽》:虎、豹、鹿、兔、麞、麂、狐、狢、豺、獭、山牛、豪猪。
清道光二十九年版《绵竹县志·物产·兽》:虎、豹、鹿、兔、麞、麂、狐、狢、豺、獭、猿、山牛、豪猪。
民国十三年版《松潘县志》卷八《物产》:狢,形似狸,头锐鼻尖,毛斑,色深厚。温滑,俗呼“兔儿牲”。
玄獏
西晋·荀勖《汲冢书·王会篇》:孤竹距虚,不令支玄獏,不屠何青熊。(朱右曾校释:《説文》云:似熊,黄黑色。)
猛豹
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五九《方物记》:西山经云,西百七十里曰南山,多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及铜铁。
猛氏兽
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径峻赴险,越壑(hè)厉水。椎(zhuī)蜚廉,弄獬豸(xièzhì)。格虾蛤,鋋(chán)猛氏。羂騕褭(juànyǎoniǎo),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dòu)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兽部》二五:郭璞曰:今蜀中有兽,状如熊而小,毛浅有光泽,名猛氏。
食铁兽(又名舔铁熊)
西晋·左思《蜀都赋》:出彭门之阙,驰九折之阪。经三峡之峥嵘,蹑五屼(wù)之蹇浐。戟食铁之兽,射噬毒之鹿。皛貙氓(chūméng)于葽(yāo)草,弹言鸟于森木。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铁熊(舔铁熊的谐音),高宗时,伽毗叶国献天铁熊,擒白象、师子。
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五九《方物记·兽部》:《蜀都赋》:戟食铁之兽。(注:貊,兽毛黑白,臆似熊而小。以舌舔铁,须臾便数十斤。出建宁郡,其皮毛麄(cū)厚中蓐席。《尔雅·貘》即白豹。唐世多画作屏,白傅有《赞》序之。《抱朴子》:东方识啖铁之兽,寔(shí)赖神禹之书,大荒之籍矣。)
民国廿一年抄本《北川县志·动物·野兽类》:豹、食铁兽、野羊、野猪、山驴、岩羊、熊、豺狼、猴、线猴、刺猬、汤猪、竹?、麞、麂、兔、狐狸、青狼、飞狐狸、豺狗。
清同治三年版《酉阳直隶州总志》卷一九《物产志·兽部》:貘,食铁兽也。
清同治四年版《房县志》: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土人鼎釜,多为所食。
狻猊(suānní)
西汉·佚名《尔雅·释兽第十八》:狻猊,如虦(zhàn)猫,食虎豹。
南宋·罗愿《尔雅翼》卷一八:狻猊……日走五百里,其为物最猛。虽虎豹犹畏之。
駮(bó)
春秋·佚名《诗经·秦风·晨风》:隰(xí)有六駮。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西汉·佚名《尔雅》:駮如马,倨牙,食虎豹。
西汉·刘向《说苑》:晋平公出畋,见乳虎,乳虎伏而不动。顾谓师旷曰:“吾闻之,霸王之主出,则猛兽伏而不敢起。今者寡人出见乳虎,伏而不动,此其猛兽乎?”师旷曰:“鹊食猬,猬食鵕鸃(jùnyì),鵕鸃食豹,豹食駮,駮食虎。夫駮之状,有似駮马。今者君之出,必骖駮马而出畋乎?”公曰:“然。”
西汉·佚名《山海经·中曲山》: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豹,可以御兵。
东晋·郭璞《駮赞》:駮惟马类,实畜之英。腾发骧首,嘘天雷鸣。气无不陵,吞虎辟兵。
南宋·罗愿《尔雅翼》卷一八:駮,如马,白身黒尾……虎爪,其音如鼓,喜食虎豹。
混沌(又名无耳、无心)
西汉·东方朔《神异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两目而不见,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而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而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人有凶恶而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一名无耳,一名无心。所居无为,常咋尾回转,向天而笑。
魋(tuí)
西汉·佚名《尔雅》:魋,如小熊,窃毛而黄。
贙(xuàn)
西汉·佚名《尔雅》:贙,有大力。郭璞曰:出西海,大秦国有养之,似山狗,多力犷恶也。
獜(lìn)
西汉·佚名《山海经》:依轱之山有狩焉,状如虎,有爪甲,名曰獜。……食之不畏风。
鹿蜀
西汉·佚名《山海经》:杻阳之山有兽,状如马而白文,头如虎而长尾,其音如谣(如人歌)。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东晋·郭璞《山海经图赞》:鹿蜀之兽,马质虎文,骧首吟鸣,矫矫腾群。佩其皮毛,子孙如云。
幽頞(è)
西汉·佚名《山海经》:边春之山有兽,状如禺而文背。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頞。其鸣自呼也。
东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幽頞……俾愚作智,触物则笑,见人佯睡。
兹白
西晋·张华《博物志》:兹白,若白马,锯牙,食虎豹(其状如酋耳,身若虎豹……)。
彪
清光绪三年版《增修崇庆州志·田赋物产》:彪,虎子也,其文彪炳,故名为彪。
白熊
日本《皇家年鉴》引《日本书纪》:公元年10月22日,武则天将一对白熊和70张皮作为国礼赠给日本天武天皇。
清嘉庆十年版《汶志记略·物产·兽》:熊,有数种,有马熊、猪熊、狗熊。又有白熊,白团花毛,性最痴。
民国廿九年版《汶川概况资料辑要·物产·动植物·兽》:熊,有数种,有马熊、猪熊、狗熊。又有白熊,白团花毛,性最痴。
民国卅三年版《汶川县志·物产·动物类·兽属》:白熊,亦称熊猫,腹胸背均白,头腿杂以黑色。胸部以金黄色者为贵,俗呼“太吉图”,相传人寝其上,可卜吉凶。产草坡乡,为世界上著名之特产。
民国卅四年版《汶川图说·汶川物产说》:白熊。尝出风头于亚美利加者,实为本县草坡产物,耿达桥一带亦有之。此物在乡,本不名贵,后以蒋夫人馈送友邦,飞渡重洋。饱受美人青睐之故,遂亦以令国人另眼视之矣。
其他
潘达(羌语)、荡(藏语)、杜洞尕(藏语)、登嘎(白马语)、峨曲(彝语)、嘞玛(傈僳语)、花熊、竹熊、银狗、大浣熊、猫熊、黑白熊……。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加之时间仓促,必有遗珠之憾,还望学界不吝赐教,以匡不逮。
(作者系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记者)
责任编辑杨治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