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汝窑的骄傲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收藏家大家汇”蓝字,直接
  

北宋汝窑天青釉盏托大英博物馆藏


  

点击名片快速
  

本次介绍的八件传世故字号汝窑瓷器分别旧藏于如下地点:


  

「芥字号」—造办处、重华宫厨房存放两件


  

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康熙30年(年),除裱房等留在殿内外,其余迁至慈宁宫茶饭房。康熙三十二年开始设立作坊。康熙47年(年)全部迁出养心殿,后又将部分作坊设在慈宁宫南、白虎殿(已废)北的青瓦建筑里,负责制造各种物品。


  

内廷西六宫以北五座院落统称为乾西五所,始建于明初,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相对称,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每所均为南北三进院,原为皇子所居。

清代乾隆皇帝即位后,将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而后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规整格局。

宋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2.8厘米底径9厘米高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芥三七七旧藏收贮地:造办处、重华宫厨房

底刻“丙”字,铭乾隆御制诗文。诗文如下:“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古丙科为今甲第,人材叹亦或如斯。”乾隆甲午春御题。由此看来这件洗上面的“丙”字的刻写要早于乾隆御题诗的刻写时间。
  

宋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2.8厘米底径8.9厘米高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籠字号」—南库四件与「劍字号」—乐寿堂、遂初堂一件


  

乐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20年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寝室。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37年,嘉庆、光绪年间重修。乾隆御笔匾额,典出晋孙绰之《遂初赋》。乾隆皇帝曰:「宣祖(康熙)临御61年,予不敢上同皇祖,是以践阼之初,苍天默祝,至60年即拟归政,冀得遂初心愿,如践阼之初所盟宿忱。」故命名为「遂初堂」。
  

宋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6厘米底径9.2厘米高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点击名片快速
  

宋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4厘米底径9.2厘米高3.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5厘米底径9.1厘米高3.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9厘米底径9.1厘米高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汝窑天青釉盘及局部

口径19.3厘米底径12.6厘米高3.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劍一一三旧藏收贮地:乐寿堂、遂初堂底刻“寿成殿皇后阁”铭

「成字号」—斋宫、诚肃殿一件


  

点击名片快速
  

斋宫区院落前为斋宫门外院落,斋宫门内为斋宫与其后殿诚肃殿,前后二殿以东西游廊连接。


  

皇帝宿于斋宫举行斋戒期间,斋宫丹陛前会设立斋戒牌和铜人,皇帝与陪祀大臣都佩戴斋戒牌,各殿宇门前也悬斋戒木牌与帘额。


  

宋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8.5厘米底径12.5厘米高3.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成三三五旧藏收贮地:斋宫、诚肃殿

「夜字号」—颐和轩、重华宫厨房一件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


  

颐和轩面阔七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宋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2.9厘米底径8.9厘米高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夜二二旧藏收贮地:颐和轩、重华宫厨房


  

底刻“乙”字

「鱗字号」—慈宁宫东跨院、古物馆库房一件

「號字号」—宁寿宫、体和殿、蹈和门内西北屋一件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28年(年)。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37年(年)至41年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


  

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年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名曰「体和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前后开门。东两间相连,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曾在此进膳。


  

宋汝窑天青釉圆洗及局部

口径13厘米底径8.9厘米高3.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鱗四旧藏收贮地:慈宁宫东跨院、古物馆库房底刻“乙”字


  

宋汝窑天青釉刻御题诗文碗及局部

口径17.1厘米底径7.7厘米高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

瓷一二二〇四號四旧藏收贮地:宁寿宫、体和殿、蹈和门内西北屋


  

乾隆御制诗文:“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底异匏樽。盂圆切已廑(《御制诗文集》中写作“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乾隆丁酉仲春御题。


  

「總字号」—外廷洪宪馆两件


  

点击名片快速
  

宋汝窑天青釉盘及局部

口径19.6厘米底径13厘米高3.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總五四二旧藏收贮地:外廷洪宪馆底刻“蔡”字

宋代能够收藏汝窑瓷器的蔡氏可能只有两人,一人为徽宗时宰相蔡京,他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获得皇帝赏赐的机会大大多于常人,从而得到汝窑瓷器的机会也会很多;另—人为蔡京的儿子蔡絛,他是宋徽宗的驸马,宋徽宗曾七次至其府第,赐予无数珍宝,其中很可能就有珍贵的汝窑器.


  

宋汝窑天青釉刻御题诗文三足洗及局部

口径18.5厘米底径16.9—17.1厘米高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總五三八旧藏收贮地:外廷洪宪


  

点击名片快速
  

其他:

另有留字号(未参加南迁文物)一件,原藏古物陈列所。外借国家博物馆一件,旧藏地点不详。郭世五(郭葆昌)捐献2件。


  

综上所述,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17件汝窑器物分析、排比,以及对其传承过程的追考,结合当时清代乾隆皇帝对这些汝窑器物的褒奖和赞誉,可以明确得知,当时部分收藏到皇宫中的宋汝窑瓷器来源于进贡或是呈献。

清代对宋汝窑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对某些历史文献的解释,以及对汝窑瓷器的欣赏。这是一种历史的局限性,通过这次解读可还原当时人对汝窑的认知,也是对现代人通过科学手段对汝窑调查、发掘、整理的肯定—正是诸多现代陶瓷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使我们能够看到如今汝窑的历史全貌。


  

宋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及局部

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高12.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留字号(未参加南迁文物)


  

口径13.7厘米底径9.3厘米高3.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拨借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 

宋汝窑天青釉盘及局部

口径16.9厘米足径9厘米高3.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年郭葆昌捐献


  

宋汝窑天青釉盘及局部

口径17.1厘米足径9.1厘米高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年郭葆昌捐献

(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