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孜阿甫片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210/4335708.html文
海若
前言
本文约字,将全面简述五行的起源、生克关系、中医应用、历史沿革等内容。建议收藏后慢慢阅读。
阴阳五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之一,其思想本质来源于先圣前贤们对我们这个世界本质的观察和阐释,圣人执天之道,用以养育万物。写作五行系列文章的初衷在于浅要地介绍有关五行的相关内容,在当今急需正本清源的年代,能够一睹前贤之哲思。
《起源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护膊
一、五行的天文学基础
照片上的国宝是一件彩锦护膊。这块彩锦使用了蓝,绿,黄,红,白五种颜色的经线。
锦上编织了日月,云彩,
孔雀,仙鹤,辟邪和虎的纹样。
以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
这里的五星主要是先秦的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和镇星。在秦汉以后,它们又被称为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古代星占学上的常见的占辞。其本身也是一种天文现象,即五大行星在某段时间内,在日出之前同时出现在东方。
在我们上一篇文章中讲到天人相应理解下,五星的运行属于自然界的变化之一,作为高维度的星体,绝对会对我们人类本身产生影响。
在《史记天官书》中记载了相关星辰的运行规律,对特殊的天文现象造成的结果展开描述。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易》
当五星出于东方对于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
其下之国可以义致天下。
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
下一次出现五星聚合的时间约是年。
古人将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为七曜或七政,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先后选择了黄道附件的二十八星宿作为参考的坐标。
它们分别是
(木)东方苍龙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水)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金)西方白虎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火)南方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
(土在五行中比较特殊,后文讲述)
之所以开头给大家讲解有关天文学的知识,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建立在天文学的基础之上。天文和历法是一切文明的源头。
历法的历字最早的写法是秝,后写作歷字。
秝字,是表述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日月星辰等天象的影响和支配。
歷字,表示人在有庄稼的地里行走,引申为日月星辰运行以及日月星辰运行所确定的季节,时令等时间的计量。
五行与五星有什么关系?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张衡认为:五星,五行之精,
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生于天。
五行与五星由同气所生,
五星由其中的精华所合。
万物禀赋天地之气所生,其中也包括了五星等星辰的精气对人的作用,这一点在命理学上也有清晰的讲述。
二、五行的生成
在天地未分之时,其名为混沌。
此时,日月星辰未分,阴阳寒暑未分。
万物的开始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是时一气盘中结(通天下一气耳!)
于是
一,太易生水(未有气曰太易)
二,太初生火(有气未有体曰太初)
三,太始生木(有形未有质曰太始)
四,太素生金(有质未有体曰太素)
五,太极生土(形体已具乃曰太极)
五行也,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五字通午字。
五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五行本身也是天地的产物,在阴阳的交感下而产生,可以理解为是气的不同状态,而不是五种物质的分类。
气分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
五行的进一步发展是天干地支。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万事万物与我所言,都是相关联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心怀天下的原因。唯圣人能够用心若镜,观物无所染。
三、五行的象数模型
《河图》
行言五者,明万物虽多,数不过五。
我国的数学是天文学的产物,
数字的背后是大道的周流运转。
一年有四个极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土居中央。因此我们确定了四季。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
木数八,火数七,金数九,水数六,土数五。——《礼记》
天左行五度,地右行五度,五而复会。——《内经》
天数有五:一,三,五,七,九。
地数有五:二,四,六,八,十。
一,二,三,四是天地阴阳二气生发的过程。
五字的本意就是交午的含义,天地阴阳交午。
交午之后,
才能够化生万物。
天一交五,成地六。
天三交五,成地八。
地二交五成天七,
地四交五成天九,
天五交五,成地十。
十复归于一,
进入新一轮的阴阳二气循环。
由河图我们可知,
水在天为一,在地为六,六和一合于北。
火在天为七,在地为二,二和七合于南。
金在天为九,在地为四,四和九合于西。
木在天为三,在地为八,八和三合于东。
土在天为五,在地为十,五和十合于中。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阴阳相应,奇偶相配,各有所合,
天地之数各有五,五数相配,
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河图》是反映天球星系、太阳、月球、地球综合运动的六十甲子天地运行规律而成。为象数之源头!
上述玄之又玄的文字的本质是《河图》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概括。
东汉末年,天文学家刘洪根据《河图》的理论,准确计算出了近点月的月行周期。与近代的测算数值相比仅误差0.日。
发散一点,
文章讲述的内容都是几千年前圣贤传承下来的精髓,我们的先贤一开始就将自己的目光放在天地之中,这已经达到了人类文明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峰,其高度令人震撼。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洞彻了天地之道后,
先贤们可以将其运用到各个方面。
古人将其运用到农业上,
直接促进了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
为何当今人类有那么多的痛苦?
痴人有很多种,
或因情深而痴,或因智浅而痴。
当一个文明的高度以天地为基础时,
抛弃了文明,意味着丧失了立身之本,
纯白不备,丧失了自己的天真。
《体用篇》
神,天德;化,天道。
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张载
天德氤氲不息,为化生之本。
四时百物各正其秩序,为古今不易之道。
体者所以用,用者即用其体。
万物在刚刚生成的时候,都是没有自己的名字的。无名为万物之始,有名则为万物之母。圣人象类而制其名,并根据其功用而设置称谓。
五行为万物之先,我们在上一篇讲到了五行名字的含义,这篇文章会讲述五行的体用关系。
着重提一点,“体”不能单纯理解为物质,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无论是物质现象,还是精神意识,都是来源于天地的造化。两者的关系,是很自然的关系。不能机械地将其割裂和对立。
太和所谓道,
合同而不相悖害。
万物都有其形神,
形主地之阴柔载质之用,
神主天之强阳之造化。
下面开始正式讲述五行。
木曰曲直
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
木,触也,触地而生。东方之行。
东方有神曰太昊,乘震执规司春,
生仁风和气,万物生发。
木的方位在东方,东者,动也。震气故动。
与木对应的是春天,我们想象一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自己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万物复苏,蠢蠢而动。很多的植物冒地而出,很多植物发芽的时候,有一个弯曲的过程,能曲能伸,能升能发。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升发之气。风五行类木,其本质是气。
有句大家都熟知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春风有催发万物生长的作用。
有了生机,就有了生命的希望。小孩子有木的特性,有少阳之气,生长地很快。小孩子光长得快还不行,还必须要有木的韧性,能屈能伸,百折不挠,没有韧性就会出问题。如果缺少磨炼,很难有韧性,得不到真正的成长,身心都比较脆弱。
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其时夏。
夏,假者,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
南方有神农帝,乘离执衡司夏,生艳阳酷气,万物至此咸至。
火有什么作用?我们使用火来取暖,用火来加热食物或者利用火的温度来加工产品。火应夏,万物在夏天茁壮成长,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都是火德的功劳。
在火的作用下,可以使物质发生变化,就像化学反应一样,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火的特性与阳气的特性有共通之处。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我们需要火来光照万物,眼前的黑暗可以使用火来照明,
心中的黑暗则需要智慧的光明来照亮。
在中医里面,经常会讲肝开窍于目。这主要讲的是肝血对眼睛的濡养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心阳(火)的温暖和照明作用,眼睛明亮地起来吗?
因此,炎字的两个火字,下面的火用来创造物质世界,上一个火用来创造中华的精神文明。——这就是炎帝的伟大之处!
金,从革不违,西方之行。
金曰从革,能刚能化,能降能敛。
金,禁也。阴气始起,万物禁止也。
西方有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
生肃杀静气。万物至此收敛。
一谈到金,我们会想到金属武器的那种肃杀感觉,令人心生寒意。每当我们注意力集中时,能够感受到气的内敛。
到了秋天,阴气开始渐渐升起。与夏天的那种全身舒展放开的状态不同,我们穿的衣服逐渐增多,身上的阳气开始由表向体内收敛。
秋气像刀一样,英气肃杀,使得草木开始凋零,逐渐成熟,植物的成熟果实也是一个气聚的形态。
水,准也,
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
中有微阳之气。水曰润下。
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
北方有神颛顼帝,乘坎执权司冬,生凝结严气,万物至此藏伏。
水方位应北,北,伏也。万物至冬皆伏,贵贱若一也。阳气潜伏起来,藏到了哪里?藏到了地里面,藏到了水里面,等等。
冬天的潜藏,是为了养精蓄锐,为了来年有更好的发展。水是五行的开头,是元气在液体的体现,中间有微弱的阳气。水曰润下,说明的是水滋养万物的特性。
土之为言吐也,
含吐气精,以生万于物。
土爰稼穑。能实能固。能纳能生。
中央有神黄帝,乘坤执绳司中土,
况木火金水皆不可无土。
故将戊己居中央,
辰戌丑未散四维,各得所占。
四维:春三月,夏三月,秋九月,冬十二月
何公论曰:天若无土,不能圆盖于上;地若无土,不能厚载于地,五谷不生;人若无土,不能营运于中,五行不立(谓仁义礼智信为五常,金木水火土为五行)。此三才不可缺土也(三才谓天地人)。木若无土,有失载培之力;火若无土,不能烛照四方;金若无土,难施锋锐之气;水若无土,不能堤泛滥之波;土若无水,不能长养万物。此所以五行皆不可无土。所以土居中央,支散四维,建立五行而成也。
土就是吐,含土气精来利于万物生长。天地者,人之父母也。土方方正正,有中的含义。我们是崇尚土德的民族。土能养育万物的。在五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中,万物在四季最后的一个月是最旺盛的,所以称之为老。在这个时候,正是皇极之正气,含黄中之德来养育万物。这也是土居四维的原因。
在人体中,土指脾胃,是人后天生养的基础,能够决人生死。
难经有言: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胃气的重要性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土厚德载物,有调和万物的作用,即是有调和阴阳的作用。人体生病必然伴随着体内阴阳失调,胃气类土,有调和阴阳的作用,能够使人体达到阴阳和调的中。
思考一个问题。
中医里面讲脾主升清,但是在五行中,脾类土啊,土性厚重,土真的能够升起来吗?在自然界中,土在什么时候能够升起来吗,在起沙尘暴的时候,在风的作用下,裹挟土升起来。风类木,肝也类木。所以,在人体中,脾的升清是需要肝气的帮助的。
这里播放一段郝万山先生关于五行的视频。让大家体会一下中医大家对五行的理解。
《生克篇》
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更互用事,轮转休王,故相生也。
五行是什么?五行是气的运行状态。气化成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五行存在的错误认知是仅将五行当做物质的分类。
五行包括物质,物质也是气的状态体现。
但是五行不等同于五种物质的分类。
一、五行的相生
先说五行的相生。
相生即是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意思。
比如,一个植物的成长过程包括: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就植物体内气的运行状态而言,
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春天木气慢慢生长,逐渐变为夏天火气。
时间与空间不同,气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五行的相生其实是因为阴阳二气的作用。
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我们称之为:木为火之初,火为木之极。
没有木气生发,就没有火气盛大的体现。
在中医里面,心阳是胆气循督脉生发出来的,这里我们看出是气的状态改变,而不是什么物质的相生。
《五行大义》认为五行相生就像人一样,由天之元气所生,濡气生水,温气生火,强气生木,刚气生金,和气生土。五行之间是有所差异的,像夫妻一样,就要想化生更多的物质,必须要相互配合,资助。
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
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如木生火,木是火的母,火是木的子。
按照人伦关系,
儿子对母亲有孝养顺从的义务,
母亲对儿子有教育训抑的权利。
故子行遇母行处于被抑制的地位。
同样,
母行遇到子行,则可以得到儿子的扶助。
抑扶的这种关系一般在命理学上运用地较多。
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一个圈,
像太极图一样,轮回往复。
郑钦安先生说过:
五脏六腑皆是虚位,
二气流行方是真机。
中医调的是气,
二气即阴阳二气,
把握了阴阳二气,
就把握了生死!
在人体内,每个脏腑都有其对应的五行。
肝对应木,心对应火,
脾胃对应土,肺对应金,肾对应水。
五行在体内也是气的形式体现,
其运行有其特定的规律。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
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
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
正常情况下,是母亲给儿子气,
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
病理情况下,变成了儿子给母亲气。
木行乘水,火行乘木,名曰逆。
出现了这种母子颠倒的乱象,
这样会导致整个五行传化的混乱。
我们以木为例,探讨病理情况下木的变化,
肝气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受气于心,然后肝气把气传给自己的母亲肾气,这样会导致肾气强盛,而心气衰弱(水克火),火气衰弱无法制约金气,金气没有制约最后还会损伤肝气(金克木)。
以上为病理情况下,
木气的传遍过程。
其实,讲到这里,
就可以讲述中医的未病先防,
我们连疾病怎么发展都知道了,
为什么不提前准备,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呢?
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夫肝之病,补用酸,
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既然肾气会变强,
我们就想办法克制肾,
用甘味助脾,让脾来压制肾,
肾水被压制了,水就不能克制火,火就会克金,金气被克制后,金就不能去伤害木,肝木就会松一口气,得以休养生息来恢复健康。
平常人的未病先防还有两种。
一种是依据《黄帝内经》的摄生法则修养,如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一种是可以运用天干地支,推算每天天地的运势,从而进行食疗,锻炼等方面的活动,以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五行的相克
生者死之根,
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五行里面的相克,不是大家认为的死对头的那种紧张关系,相克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维持自然平衡的一种微妙关系。
在不同情况下,
五行的相克有好坏之分。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任何事物都应该有所限制,
使之趋于一种和的平衡状态。
如果没有克制则会无法无天,毫无法纪。
下面放一张图让大家来体会五行的妙义。
三、五行的制化
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
相制是通过相生来制服克我之物.
如金能克木,但木能够生火来克金。
相化,通过相生之物来化相克制之物的矛盾。
如金克木是一对矛盾,但金通过生水,水能够生木,来化解金与木的对立。
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意味着事物没有生长和发生,没有克,就意味着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
所以必须要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生克两者相辅相成,才是阴阳合和。
五行的制化和《黄帝阴符经》的恩害关系是一致的。
五行的生克制化思想,
已经深刻地嵌入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大家熟知的红楼梦中的人物角色,贾宝玉本是一块补天不成的石头,五行属金,林黛玉则是灵河岸边的一株仙草,五行属木,薛宝钗名为宝钗,又有道士所赠宝石一块,五行属金。
金克木,两人难成眷属。
而宝玉和宝钗同属金,同类比肩,
虽然可以结合,但又有同类相斥的一面。
五行在正常情况下是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异常的情况下则是相乘相侮的关系。
五行中的任何一方本身不足,太虚弱了,那么克制它的一行就会趁虚而入,从而使它变得更加不足。这就是相乘。
相反,如果如果五行中的一方太强大了,使得原本克制它的一行无法正常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伤害,这就是相侮。
当出现了乘侮的现象时,
五行就会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
这时,五行可以有两种调节机制来维持平衡。
一是生克制化调节机制,
二是异常情况下产生的胜复调节机制。
接着我们讲一下,
五行的互藏关系。
五行者,
水火木金水也,
第人皆知五之为五,
而不知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
五行互藏,
就是在五行的任何一行里,
同样有其他的四行的存在。
如木不单纯是木,还具有火土金水的成分。
为什么呢?
五行本质就是阴阳二气所化生,
气无处不在,其气周流,随事而用。
《干支篇》
气有二者为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
凭天干远取诸物,藉地支近取诸身。
天出其精地出形,天地合气命曰人。
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天干地支有着开天辟地,决人生死的作用。智者用其道,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愚者乱其心,流散无穷于方寸之间。
天干地支有自己的体系,与五行并行而不悖。作为介绍五行的系列文章,必然离不开介绍天干地支。个人学识有限,只能管中窥豹,短浅地介绍天干地支。
五行与干支的关系十分密切,古人很早就将五行和干支相配,使干支具有与五行相同的属性。在干支身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五行的属性和功能,古代术士在五行的基础上,还在天干地支中派生出刑,冲,害,化,合等关系。某种意义上,干支是五行的延伸和发展。
一、天干地支的来源
天干地支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真正的来源还是来源于古天文学,由圣人观天象所创立。
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始作十干,十二支。
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天干地支的用法千变万化,但追根溯源,它和五行一样,作为天文和历法的产物,就有反映天地阴阳之气消长的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天干地支的源来也离不开上古先贤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总结。古人从植物的主干和枝条联想到干支,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来解释天干地支的命名。
植物从出生到死亡,有不同的阶段,有刚刚诞生时的萌动,有刚刚生长时的弯曲,有肉眼可以观察的逐渐生长,有茂盛时的成熟,也有盛极而衰的凋零等等。
我们以干支来表示这些不同阶段的特点。
这里和我们之间讲述五行的体用是一致的。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时间和节令的变换,因此干支被用做记载时间流逝和变化的历法。我们在之前关于天人相应的文章中提到过历法,天干地支也是历法,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计时单位,也意味着宇宙万物生化的秩序和过程。
二、天干地支的天文学基础
运,转也;动也;行也,用也。
日月星辰的运转变化我们称为天象。日月星辰的变化带来的四时节令的变化我们称为地象。
天与地相结合,构成了历法。
制礼大数,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
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黄道是从地球上看太阳一年所经过的路线,由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上的运行态势,将太阳每年沿黄经运行度划分24等分,分别对应十二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纪日
以干支纪日开始与殷商时期,并以六十甲子循环往复进行纪日。古人纪日有时只记天干,不计地支,用干支和地支纪日是后续发展起来的。在一个月中,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最后一天叫晦。
纪月
古人以黄昏之时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季节和月建,称之为斗建。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当春天到来时,阳气初动,刚刚上升,五行中类木。
在地支中与寅的特点对应,故寅在五行类木。
其他的季节以此类推,每一个节气都有与之特点类似的地支来对应。
月建表示的是季节的变化,是一种时间观念。
而月将是指太阳以一周年为循环在黄道十二宫运动的十二个位置,属于空间的观念。
北斗星的斗柄不仅用于确定季节和月建,同样用于确定属于空间概念的月将。
这个时候,我们同样赋予十二地支以空间的概念,用以确定位置。
例如
寅月雨水至卯月春分时段,称之为月将在亥。
丑月大寒至寅月雨水时段,称之为月将在子。
月建和月将相结合,我们称之为相合。
正月建寅,月将在亥,寅与亥合,寅亥合化木。
其他以此类推。
在纪月时,我们将天干和地支搭配进行纪月。
纪年,和纪时等同样也是根据天文学来确立,这里不进行过多的阐述。
讲到这里,大家发现一件事情没有?
天干地支与古天文学是紧密相关的,在时间与空间结合之下,化生宇宙万物。
古往今来曰宇,上下四方曰宙。
三、天干地支与五行
每个天干和地支都有对应的五行。
并且按照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进行分类。
甲乙属木
甲为阳木、为栋梁之木;
乙为阴木、为花果之木。
丙丁属火
丙为阳火、为太阳之火;
丁为阴火、为灯烛之火。
戊己属土
戊为阳土、为城墙之土;
己为阴土、为田园之土。
庚辛属金
庚为阳金、为斧钺之金;
辛为阴金、为首饰之金。
壬癸属水
壬为阳水、为江河之水;
癸为阴水、为雨露之水。
地支同理,也分五行和阴阳,
寅卯属木、巳午属火、
申酉属金、亥子属水。
辰戌午未属土,称之为四库土。
地支有个地字,地属土,土是可以藏东西,在每个地支里面都藏着天干。
地支藏干有其非凡的意义。无论在命理学或中医学都有直接的作用。
五行当中,干支各有分工,干寓其气,支寓其位。地支相当于物质基础和处所,天干偏于功能的体现。气的始壮盛衰不同,位的生养死绝不一,故六十甲子有不同程度和品味的金木水火土。古人有歌诀加以区分,如甲子乙丑海中金等。
这里讲一下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相就是处于旺盛的状态。相就是处于次旺的状态,休就是休然无事,即将退休。囚就是衰落被囚,死就是被克制而生气全无。
在春天的时候,阳气升发,这个时候是木当令的季节。所以木旺,木生火,所以火也相对旺盛,属于相。木被水所生,所以水休,木被金克,都是木气处于最强盛的时期,金没有足够力量来克制,所以被木囚在一边,木克土,此时克制的力量更强,土属于死。其他季节以此类推。
因为土的特殊性,一方面我们认为夏天和秋天之间的一段时期季夏属于土,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四季的末尾阶段也属于土,因此这里就有两套配置方法。
这里只介绍其中的一种。
由于干支也具有五行的功能,故干支在四季也有旺相休囚死的体现。
人与天地四时要保持相同的节律,五行或天干地支在天地这个大环境中处于什么样的运行态势,相应的人也要处于相同的状态下。如果人自身的功能失调或者物质不足导致人无法与天地的节奏保持一致。
人就会生病!
而我们先贤们已经观测出了天地之道,并以五行干支等形式表达出来,我们可以使用五行干支来提前预测,为未来发展提前做好准备。
五行寄生十二宫
五行寄生十二宫,是将天干中的五行放到十二支月中,看具体的五行在十二个月中从生长到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被分为十二个阶段,称为十二宫。
绝:又叫受气或胞。
胎:受胎。
养:成形。
长生:生长。
沐浴:又叫败,万物始生,形体柔脆易受损。
冠带:喻人或物初步长成。
临官:人或物处于事业初成始而成用的阶段。
帝旺:达到荣华富贵的顶点。
衰:开始下滑。
病:衰而至病。
死:终结。
墓:归于墓库。
归于墓库之后,又开始新的开始,顺次轮回。
天干地支与五行一样,相互之间有着生克等关系,除此之外,干支还有纳音等内容,作为五行系列的文章,这里不进行过多的扩散。
《类象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观鸟兽之纹,与天地之宜。
在我们之前四篇讲述五行的文章中,我们讲述了五行的生成、特性等,是以分门别类的形式展开。在这篇文章中能够我们会将五行系统化,和大家聊一聊象思维,浅谈在象思维的理解下五行系统的组成。
一、象思维
象思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不去学习象思维,根本不会理解我们的文化内涵。上古圣人伏羲观象于天地,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什么是象?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当一个人的品行极差,与他的父辈大相径庭时,我们常用“不肖子孙”来形容这个人。肖就像画画的肖像一样,不肖子孙说明这个人和父辈相比较,完全不像,在品行和外貌等方面不一样,存在差异。
象有像的意思,而我们看到的事物,在我们的脑海中会以画面的形式展开,这个画面也算是一个象。
象既可以是一种具体的象,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理想的象。
比如《道德经》中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太极图也算做是象,天地万物皆是象,圣人们最初观察天地,观测天地之间所呈现的象,来领悟天地之道。我们的所见所感所想等,其实都可以算做象。
对于人而言我们有面象、舌象、脉象、形象等。
对于自然界而言,有天象、气象、物象、景象等。
天地一气,气动成象;
象显数生,象数互藏。
象是阴阳的产物,阴阳交感,气动成象。在阴阳的作用下产生了象。看到一个具体的物品时,其实看到的是器,器就是器具。这个器呢,是由阴阳二气所组合而成的,首先是气团形成象,象进一步发展则形成器。
器作为一个容器,可以装东西,可以作为度量的工具。
为什么我们常说“君子不器”?
不器就是没有办法衡量,天之高犹可衡量,地之广犹可丈,唯有一颗正人之心无法度量。
不器的另一个含义是君子可以精益求精,在修身齐家治国的水平上能够一直进步。
综上可知,象的范围很大,无所不纳。
象的第一种含义就是客观事物表现于外的现象,形象等。
二、取类比象
小小的象,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唯有不断感悟才能超脱象外。象本身是天地阴阳之气所化生,天地有其规律和常性。
象的背后是道的体现。
从这一点出发,象就不单单是象,而是作为我们追寻道的一个途径。
象的另一个含义是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和关系上的相同或类似。
这种象在中医学中称为取类比象。我们在五行体用篇中简述过五行各自的特点和属性,取类比象就是要将事物的性质特点属性等和五行的属性相类比,将其归类,若事物与五行中的某一行有联系或者有相似的地方,我们就将其划分为某行。
简而言之,就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需要提醒的地方是,五行中有分类,但是五行不等同于五种分类。具体的解释,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五行起源篇。
因为五行加入了取类比象,将五行的内容得以充实,也将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五行紧密联系起来。五行也因此逐渐对应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方面。
五行的对应系统至此建立。
五行中的每一行有不同的特性,运用五行来进行分类,以不同的角度和规则来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也是五行对应系统繁杂的原因。
五行的取类比象更多的是依靠联想来进行分类,如果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物象在某个方面上有相似性,那么这两个物象就建立了联系。
这样来看,单靠想象和理论进行取象比类,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圣人天赋异禀,与天地的感应能力异于常人,可以准确把握观象和比类,但普通人如果不经过实践的验证,很容易陷入主观臆测当中去。
虽然五行的这种对应系统也存在一些缺陷,但是不影响我们感悟五行类象思维的伟大之处。从五行的对应系统,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文化的整体性,看似零零散散的事物,却能够以简执杂。
西方的思维缺乏整体性,喜欢分科而学,容易一叶障目。在处理很多因素影响下的事情,如果没有整体性的思维,可能会出错,甚至误入歧途。
三、五行对应系统
最早将物象和五行归类进行总结的是《吕氏春秋》。在《吕氏春秋》中,与五行对应的系统有天干、五帝、五神、五方、五色、五音等等。此时的五行系统偏向于自然界的物象的归类。
五行的对应系统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圣人最初观象是为了授时,直接指导人民生活生产的。相应的,后世总结的五行系统,有很多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过颠簸不破的真理。
五行对应系统和历法一样,有规范人们生活作息和日常活动的作用。其实用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黄帝内经》中,将人体的器官,功能等与五行对应,进一步完善五行对应系统。
象,谓气象也。言五脏虽隐而不见,然其气象性用,犹可以物类推之。——《素问·五脏生成篇》
《黄帝内经》中为什么要把人体与五行对应起来?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一句话,天人相应。人本身由天地所生,人的五脏六腑经络的生成阴阳五行的参与。简单的表格背后是人作为个体与天地万物的直接联系!
我们以土这一竖列来进行解读,人体中脾胃对应土,湿也对应土,所以湿与脾是有联系的,湿容易伤害脾,化是变化的含义,像土一样,可以生出来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把种子变化为果实。在人体里面脾胃的作用也像土一样,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身体的营养物质。脾胃功能好,长得也好,肌肉丰满,嘴唇红润。其他表格的内容可以参考《黄帝内经》的讲述,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
《中药篇》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
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食治》
上古之人,思虑淳朴,病位较浅,用针灸,食疗等即可治。后世之人,散纯消朴,思虑繁杂,光靠针法难以完全治疗疾病,要中药来疗疾,自神农尝百草伊始,中药伴随着中华民族成长,源远流长。
至如今,人们抛弃了中药的魂,中药却一直未曾远离中医。
学习中医,学习中药还是要返璞归真,归于道的本源。现在中药学的最大问题是抛弃了传统文化,只讲述何药治何病,而不知其所以然,看似讲述的是中医,实则是自掘坟墓。很多中医大师口耳相传的秘法,后人却以一笑而过。
学习中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学习中医中,如果体系建立完整,理法方药,一应俱全,那么治病自然得心应手。学院派中医将完整的中医分割为多个课程,失去了中医重要的完整性,学生因此很难建立起中医的体系。
我们在前五篇内容简要讲述了五行的相关理论,本篇文章将结合之前的内容,以传统思维来粗浅学习中药。
造化天地宝,万物皆为药。中药必须是运用中医思维来使用的药物,其中的理用的好,世间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药物来使用,包括音乐,语言等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思维不对,中药就是毒药,杀人于片刻之间,庸医不博古参今,流毒无穷!
中药的思维方式,包括象思维,五行思维,阴阳思维,术数思维等等,这些思想都需要我们去学习,融会贯通。
一、人得天地之全,药得天地之偏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人感受到的天地之气是相同的,植物和人一样,也在相同的地点禀赋天地之气。
正是因为生活在相同的地点,当地的应时蔬菜更适合当地的人吃,因为禀赋的气相同。如果是反季节,外地的蔬菜,禀赋的气不同,容易导致人体内部气机的混乱,而使人生病。
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而动植物却不是?
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天地的产物,但天地却是偏心的,给了人多一份和气,给动植物多了一份偏气。人与动植物不同,人可以四处走动,可以在人生中度过无数的春夏秋冬。而动植物的生命有限,居住的场所也比较固定,或如蜉蝣一日,浮生一世,又或是春生夏死。
四季每个季节的天地之气不同,连四季都没有度完的动植物,其体内的气自然是有偏性的,如有的植物只在春夏生长,自然禀赋的主要是春夏之气。
人在生病的条件下,体内的气混乱了,不再是和合的状态,我们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植物的偏性来以偏纠偏,使人体恢复正常。
人为万物之灵,一个真正的人,自身的言行品格应当和天地之德保持一致,而不是自甘堕落,不知礼义廉耻。
二、中药药理
学习中药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像解谜一样,需要亲近自然,不断地思考和感悟,以此来分析药理,药性。
物侯
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功,卒无裨益。
植物体内蕴藏的是天地的精气,要想让植物变为救人的中药,要遵循天地的法则在相应的时间,地点采摘,然后依据药性进行炮制,才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中药,违背其中的任意一点,制作的中药就如同朽木一样,毫无作用。
现代人急功近利,不依时采取,炮制粗制滥造,北药南种,南药北种,药效自然大不如前。药不行,又如何医人?
白芍天上飞
一寸白芍经过炮制,可以切成多片,轻轻一吹,如飞雪般四散飞落。
槟榔不见边
一颗槟榔可以切多片薄如蝉翼的切片。片如轻羽,随风飘落。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极其优秀的中药纪录片——《本草中华》
形
天地赋形,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
中药有以形治形的观点。
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入肾。
(入就是可以治疗,有疗效的意思)
也有因为性质相同,来治病。
如药之头入头;干入肢;皮入皮。
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等。
这些思想是中医独有的特色,也是自然之理,学者需要多加学习,要善用而不滥用。
每个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其形状与阴阳五行对应。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这种对应关系。
有时候将药物的形状改变,其药性药效也会发生改变。
为什么新冠病毒直接对肺造成伤害?
新冠病毒的形状是圆球形的,有很多的突起,圆在五行对应金,肺在五行对应金,去年是庚子年,庚为天干,为阳金,同气相求,必然首先由肺受邪。
突起是因为病毒的气很足,都把病毒的细胞膜都撑起来了,气有余便化热。故可见发热的症状。
性
每味药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性格,可以称之为药性。
性从地变,质与物迁。
药物的药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地理位置,天气条件等。一旦将药物移植,人工种植,得不到自然界的养育,药效也会大大降低。这就是为什么道地药材功效好,比较珍贵的原因。
气味
味,滋味也。
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
药物有不同的滋味,每个味道都对应有相应的五行,当然有些药物不止有一种味道,而是有多种味道。药物味道有浓有淡,气有薄有厚。
每种味道都有独特的功效,每种气也有其独特的走向,这些都是用来指导临床的依据。
三、中药解读
我们以部分中药为例,来进行解读。
桑,处处有之,而江浙独盛。二月发叶,深秋黄陨,四月椹熟,其色赤黑,味甘性温。
桑叶,气味苦寒,主除寒热,出汗。——《神农本草经》
桑树又叫做白桑,枝干都是白色的,白色对应金,所以桑禀赋有阳明金精之气。
桑叶主要是春天生长,在春天,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桑叶快速的生长,绿油油的,这种生长的特性是对应对应五行中的木,桑叶因此也禀赋春天的少阳之气。
有一副对联这样形容桑叶
得箕星之精气,能搜肝络风邪;
禀靑帝之权衡,善泄少阳气火。
箕星我们在五行起源篇提到过,是对应木的。古人认为箕星好风,当箕星很明亮时,地上就会起风。
天上的星宿是五行的精华所化生,桑叶与天上的箕星相应,能够入肝治风,入胆清火。其实也可以理解桑叶禀赋金气,金克木,风对应木,所以能祛风。
风往上行,人的头晕,眼睛发红等与风火有关。可以用桑叶来清洗来治疗。
头发其实也怕风吹,风一吹头发会掉,干枯的头发更容易掉落。桑麻丸用芝麻滋阴,桑叶祛风,以治阴虚兼风的脱发。
桑叶有细小的脉络,与人的经络类似,桑叶可以深入细小的络脉中驱风以止汗。
人生要经过风霜的吹打,才能得以成长,获得幸福。同样,很多果实打了霜后才会更甜,桑叶经过霜后,叫冬桑叶,冬桑叶微甜,可以养阴液,填充骨髓。
白术
白术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药物不同的剂量作用会发生巨变,这是中医的奇妙之处。
白术大家都很容易想到是一个补脾的药。可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的,他们之间有着严密的分工合作。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脾又是一个枢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之前提到了土多金埋,用量如果多了后效果完全不同。生白术15克是培土生金,25克就变成土多金埋。
白术25克入脾,20克入肾,15克入肺。
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为调和脾土之药。怎么调和?这些都是要在脾胃的物质基础和功能作用上来体现的。
白术能够通降胃气,清上焦,纳下焦。把上焦的气让下焦收纳起来。除热,是除虚热,虚阳外越,可用白术把外越的虚阳纳藏以除热。
术的气味较大,芳香四达,不仅仅只是作用于脾胃,又能通达筋脉肌肤。
风寒湿合而为痹,白术辛温,又能补脾,土气动起来后,能够通达全身各处,故能除痹。
脾类黄色,黄疸也是黄色的,身目黄而土虚之疸可以用白术。
止汗,是土能胜湿之故。
学习中药还是要建立完整的系统,东学一下西学一下,很难有大的起色,古人以背诵《神农本草经》为主,《神农本草经》一字千金,认真研读大有收获,以五行来解读中药,张志聪先生的《本草崇原》值得学习。
如果再深入一点,我个人认为是天干地支,以天干地支来解读中药同样能够做到契合天地之功。
《面相篇》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知之谓之巧。
中医在诊断病情时常用的四种手段是: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方法紧密结合,互补互助,以便在诊断时万无一失。四诊当中,望诊是很特殊和神奇的,《难经》中认为望而知之谓之神,将望诊的地位提到四诊的第一位。
现代中医将望诊的内容大大简化,不要奢求达到“神”的地步,连普通的诊断疾病的功能都不会,医道之衰落如此。
真正的望诊所包括的内容有很多,最起码能够看出人的生死吉凶。除了望人之外,天文地理同样是望诊的内容,中医的望诊实际上和传统的面相术有着难分难舍的关系,两者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实际运用上大同小异。
在历史中,很多的中医大师同样是面相大师。药王孙思邈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太子詹事卢齐卿还很小的时候,孙思邈给其看相,说他“后五十年位方伯,吾孙为属吏,愿自爱”,什么意思?孙思邈说卢齐卿在五十岁的时候会当大官,这个时候,孙思邈的孙子会成为卢的下属,希望到时候卢齐卿能够关照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孙思邈面相时,他的孙子是没有出生的。后来卢齐卿当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成为了他的手下。
实际上,能不能达到一望即知的境界,除了博览群书,阅人无数外,还与个人的天赋有关。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将运用五行的思维来简述面相、望诊的相关内容。
一、相术
相术,
上撰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
若此则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相术的理论基础还是以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为基础理论。
《神相全编》中谈到人的起源时说:
“人生之道,真精融合,二(阴阳)五(五行)凝成,赋其形即赋其理,虽万物皆具生成之道,蠢然而已,未有如人最灵也。”
人作为天地的产物,在人的身体结构上处处体现着天地的奥秘,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则是一个小宇宙。天有星宿,人亦有五星六曜、三才五府六宫等来与之对应。
从天地自然的大宇宙生成规律,我们可以可以来推知人这个小宇宙的吉凶与善恶。
论一人之至好,御二气以成德。交通而和也,万物遂其性命;乖戾不调也,则万物失其理。此乃天地之气,见乎变化也。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部分是禀赋父母之气的差异,还有一部分是禀赋天地之气的差异。
人的体质有多种,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如果粗略地分类,还是可以将人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这里我们以五行理论为主,简述五种不同体质的人。
在中医理论中,根据人的体形,把人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又根据角、徽、宫、商、羽五音的阴阳多少和左右上下将每一大类再分成二十五小类,分类的方法也是取象比类。
木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钛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枯枯然。
树木的巅顶比较小,相应的,木形人的头比较小,木形人的身体,像木的身体一样细长笔直。树木的枝叶都比较繁茂,向两边生长,所以木形人的肩膀比较阔大。而木的细枝末节都是比较小的,木形人的手足和小枝节一样,是比较细小的。
木头长得好就能够成材,人也一样。木在自然状态下,容易被风吹而动摇,这样就平静不下来,所以木形人劳于事,比较忙碌。
木在春秋生长,秋冬凋零。木形人所以在春夏身体比较好,到了秋冬季节容易生病。
将木形人继续细分,可以分大角之人,左角之人,钛角之人、判角之人。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
火
火形之人,比于上征,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
火形人一般像炎帝,面锐头小,火自下而上,上面的火苗是比较小的,人的头与之对应,所以火形人的头比较小,手足比较小,是因为火的周围的火势较小。行动比较疾快,如同火的迅猛一样。火燃烧时摇摆不定,火形人同样行摇。肩背肉满体现出的是火的气势。火形人轻财,是因为火易发而不易聚集。少信因为火性无常(关公例外),火主通明,内心智慧有想法。火畏寒凉,水克火,故秋冬季节易生病。
土
土形于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
土形人面圆,头大,皮肤偏黄。肩背美者,土之体厚也。腹大,似土之阔充。土充与四体,故股胫美。土溉四旁,到了手足处,土性已经衰弱,故手足小。土性厚重,土性人心静,行动安重得体。土厚德载物,无需外求,不喜欢趋炎附势。土性人在春夏易生病,因为春夏木气足,木克土。
金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
金性收敛,不外现,所以金性人的头、腹、肩、背俱小。面方,如金一样的体方,肤色偏白。金体坚刚而骨胜,骨轻。金质静而性锐利,所以金形人心静而剽悍。金之体冷而廉洁,金形人清廉,适合做官,因为敢作敢为,有斧断之才。春夏,木火气足,火克金,金形人在春夏易生病。
水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绍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
水形人,肤色偏黑,面部不平,与水面有波纹所对应。头大,因为水面平阔,水性下流,水形人肩小而腹大。水性善动,故水形人手足易动。水性看似柔和,人经常在水中游玩一不留神而淹死。水有这种狡猾的特点,水形人善于谋略和欺诈。春时木泄水气,夏时火灼水枯。水形人春夏易生病。
二、望诊
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
望诊重在望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在人就有活下去的希望,神亡不过是尸居余气而已。
人的身体要和神气处于和谐的状态才能够健康长寿,反之则容易生病。一般可以从人的眼睛、面色、脉象中来望神。
在望诊中,望气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气色的颜色深浅,运动趋势,以及气色的位置等都有其临床意义,
浊气一天比一天深,病情也日益严重。浊气从上往下走,则疾病渐退,身体逐渐恢复。
气色如果从内往外走,则病同样是从内向外走。
在《灵枢》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五色各见所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知成败;察其抟散,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
望诊的内容繁多,但大道至简,其基本内涵同样是离不开阴阳五行等思想。
人体面色的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相生相克等法则,在望诊中同样会运用到。
文章篇幅所限,下面选取望诊的部分内容解读。
青色主病吉凶诀
肝王东方,属木色青。风寒与痛,三者主病。怒亦色青,惊色相同。青而黑者,青色兼红,相生则喜;青而枯白,相克则凶。
如脾病见青色,为木来克土,难治。
青为克贼之色,诸病皆忌单见。
因为风邪,寒邪,或者痛疼的时候,面色会发情。人发怒或受惊,面色也会变青。不管什么病,如果只看到青色,都不好处理。尤其是脾胃病出现青色会更加危急,脾胃为土,木克土,会使病情加重。
同时出现青黑两色,或青红两色,病情不会很严重。因为水生木,木生火。
同时出现白色和青色,病情严重,因为金克木。
黄色主病吉凶诀
脾王中央,属土而色黄。黄为湿为热为虚,而有明暗之分。挟热则色鲜明,挟则色昏滞,女劳酒疸,则色昏黑。
准头、印堂、年寿,有黄气明润者,病退,及目睑黄,皆为欲愈。若黄而白,黄而红,相生则吉;若黄而青,相克则凶。长夏见黄则吉,若黄青则凶也。
白色主病吉凶诀
肺王西方,属金而色白。白为虚为寒,有悲愁不乐,则色白;有脱血夺气脱津液。
面白少神,手足冷者,虚泻胃弱。面色青白,寒胜兼虚,服药渐红,寒邪渐去,而变热也。面将则为吉。白而兼黄,相生亦吉;白而兼赤,相克则凶也。
黑色主病吉凶诀
肾王北方,属水色黑。《经》云:肾病面黑如柴。究其主病,为寒、为痛,恐惧与寒也。冬月面惨,伤寒已至。紫浊时病,面色黑惨,带紫色者,邪气方甚,寒多热少,夜不挟虚者,合脉与证,细为详别。面色黑滞,服药渐光,病邪已退,将欲愈也。
危恶之候,亦须明白:少阴终者,其面必黑;太阴终者,皮毛及面,亦皆焦黑。黑色出庭,大如拇指,不病卒死。病患黑色,出于天中,下至年上,并及颧上,见则主死。《脉经》有云:病患首部,耳目鼻口,有黑气起,入于口者,为入门户,其病主死。
准头、年寿、印堂三处,黑色枯夭,其病主死。心病见黑,亦主死也。大抵黑色见面多凶,凶则主死;黄色见面,多吉不死。
《历史篇》
一、五行与政治
天子坐明堂
“周人明堂方一百一十二尺,高四丈。阶广六尺三寸。室居中,方百尺。户高八尺,广四尺,东应门,西皋门,南库门,北雉门。东方曰青阳,西方曰总章,南方曰明堂,北方曰玄堂,左为左介,右为右介。”
明堂,是古代天子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以生活起居,日常办公,朝会诸侯,祭祀天地等。
明堂的建筑有相应的制度和格式,不能随意建筑,必须要顺应天地。其中蕴含有丰富的阴阳和五行知识。
明堂制度的源始,可以追溯到殷商之前。殷商的宫室分为冦(原字无法打出)寝、冬寝、囧(原字底下有皿字底)寝、南室。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五种方位是直接与五行所对应的。
春天对应东方,这个时候北斗星的斗柄是指向东方的,自然界的风向也是以东风为主,为了顺应自然,商王春天住在东边。
其他季节以此类推,夏天住在南室,秋天住在囧室,冬天住在冦寝。
古人避风如避仇,在家里面经常要放置屏风以保护自己,明堂制度除了顺应自然,做到天人相应之外,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明堂制度在周朝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在《礼记·月令》中有详细的记载。
春天的三个月,天子穿青衣,戴苍玉,食用麦与羊,祭祀太昊与句芒,轮流居住在青阳左个(个即厢房)、青阳大庙、青阳右个三个居住场所。政治上要爱惜春天的生命,天子率群臣至东郊迎春、行藉田礼、实惠于民、养幼存孤、省刑止讼等。
夏天的三个月,天子穿红衣,配赤玉,食用菽与鸡,祭祀炎帝与祝融,轮流居住在明堂左个,明堂大庙,明堂右个。天子率群臣至南郊迎夏,夏天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需要人力,此时天子不可大兴土功,合诸侯,起兵动众,以妨碍农时。
季夏时期,中央土当令,天子穿黄衣,配黄玉,食用稷和牛,居住在大庙大室。
秋天的三个月,天子穿白衣,配白玉,食用麻与犬。祭祀少昊与蓐收。轮流居住在总章左个、总章大庙、总章右个。立秋之日,天子率群臣至西郊迎秋。秋主刑杀,天子任命将帅、选士练兵、以征不义、整顿法制、审断决狱、斩杀必当。
冬天的三个月,天子穿黑衣,配玄玉,食用黍和猪。祭祀颛顼和玄冥。轮流居住在玄堂左个,玄堂大庙,玄堂右个。立冬之日,天子率群臣至北郊迎冬。冬主闭藏,天子以小心谨慎,修补完缮为主。慎管钥、去声色、禁嗜欲,养精蓄锐。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明堂制度也被破坏,至汉武帝时期重修明堂却不知从何而起,只能依据方士建议修建。
五行志
五行志是史书“志”的篇目之一。汉朝班固撰写《汉书》时始创,主要记载星象变化、各种灾害、阴阳学说以及其他奇异事件如鼠患、大鱼、巨蛇、异鸟等。
自此,历朝历代的史书都有五行志的内容,没有断代。记载的各种灾害内容,为后代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古人认为五行和灾异是相联系的,在天人相应的思想下,将五行与天子的貌、言、视、听、思五事相联系。天子的言行如果不符合五行的道义,上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警示天子。
故五刑之属三千,莫不本乎五行。
因五行相克,而做五刑。
在政治和法律刑法等的制定中,亦有五行的痕迹。
后世儒者董仲舒先生在儒家中扩展五行的内容,将五行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对应。
二、五德始终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
在战国末年,有一位有名的学者——邹衍。在孟子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观点上,加入阴阳五行的内容,完成了五德始终学说。
邹衍最初学习儒学,以求用于世,但是并不得志。曾经做过燕惠王的臣下,尽心尽力却遭人陷害,而受牢狱之灾。
以儒学入世受阻,邹衍于是以开始转身与阴阳五行的研究,结合思孟学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阴阳五行学派。
其学说主要内容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用以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
将五行之气说成五种德性,按五行相克的理论循环往复,朝代的更替也是在天意作用下,循环往复。
每个朝代禀赋五行中的一行,邹衍认为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每一个朝代禀赋的五德必然是克制前一朝代的五德。
按照邹衍的理论,自然可以预测下一个朝代禀赋的五行。在战国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统一全国是每个大诸侯国君王的梦想。
邹衍的这种理论直接与朝代更替有关,他本人自然也成了各个诸侯王的座上宾,受到各国诸侯的礼遇,和之前的落魄对比,可谓是判若云泥。
邹衍生前虽然受到礼遇,但其理论并未被诸侯所采用。《吕氏春秋》称之为:邹衍之术是函牛之鼎不能用于烹鸡。
周朝禀赋火德,水克火,所以取代周朝的秦国应该是水德。因此秦始皇以水德自居,各种制度也与水德所对应。
由于后世朝代更替频繁,关于朝代禀赋的是五德的哪一种,经常会发生争论,很多人也把五德始终学说作为自己改朝换代的理论依据。
五行学说在汉代有了全新的发展,汉武帝也是非常推崇五行思想。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很多讲怪异故事或与道家修炼有联系的书籍中,汉武帝总是以一个类似反面教材出现,他对长生修道感兴趣,但又舍不得尘世的犬马声色,求道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在明清时,对五德终始说不感兴趣,皇上在下诏书时,都提到的是奉天承运一词,将其一词而概括之。
三、五行与术数
除了我们之前讲的面相外,五行也是其他术数的重要理论。包括占星术、命理学、风水学、战争谋略等。
这些运用中,有的是我们文化的珍宝,有的却是存在错误的地方,我们需要学会自我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里介绍五行在战争中的部分运用。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
《白登之围》
战国期间,有按五行方色来布阵的作法,后传至匈奴。在白登之围中,匈奴首领所布阵法便是五行阵。
在通讯和侦查较落后的古代,使用五行阵不仅在心理上能够震慑敌方,也便于统帅指挥和区分部队。
五行系列结语
五行的学习,仅仅只是开始,永远也不会结束。阴阳五行,不仅仅是一种学问,更是我们文化对天地人的认知。我所撰写的文章也是短浅地讲述五行的部分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指出。今后的时间里,当我对五行有新的感悟后,也会继续写作。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点击下列名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