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味客家客家的新年美食,挺有意思的 [复制链接]

1#

客名君按:新春快乐!初十,吉祥十分,幸福十分!三十写了年俗,初二写了财神之道,初六写了房子,初十,写一写美食。

客家的美食,时间上延续古早的汉族习俗,最早到女娲补天的传说,空间上则各地就地取材,尽显本地化物华天宝的同时,还有吉祥的仪式感。

我们一说仪式感这个词,就会觉着有些隆重,但是当你把仪式当成习惯,就像我们早上要刷牙、春节要团圆,回故乡必然走那条道,过年必然敬祖公一样自然而然。

土楼新年

图虫

1甜蜜——土地的给养过年的时候,客家人会做各种甜蜜的食物,主要是用米做成。米用糯米或者粳米,客家人用米创造出百千种粄。这里只是举几种。

客家煎粄

图虫

客家人春节煎粄,就是煎炸的糯米圆子,用糯米做成圆圆的煎圆,又甜又圆又糯又圆。台湾人和马来西亚人叫米粿,或者米果。而大块的甜粄则用粳米粉,加上健康的红糖,用芭蕉芋的叶子盛在圆圆的竹箩上,蒸熟。米果和甜粄用来敬祭祖公,然后可以当做“等路”,即馈赠来访的亲戚好友的礼物。甜粄

来自网络过年时客家人还有一种不粘不腻又能开口笑的,是碗粄,又叫发粄,客家话中发财的发类似饭钵的钵。过去,发粄用小陶钵蒸出来,所以又叫碗粄,或者碗子粄。在丰顺等客家地区,这是一种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发粄味道清甜且水分少,馈赠亲友的发粄以四、六、八、十、十二的偶数为吉祥数。开口笑的发粄

来自网络发粄由米浆盛入小碗中蒸制而成。为什么发粄不粘也不腻而且又蓬松可口呢?广府人称松糕。因为米浆是经过轻度发酵的,粄面从碗里隆起来,会出现裂缝,就是开口笑,有点像外国人烤面包的泡芙(Puff)。客家人平常用红糖和米做发粄,就是咖啡色的,当早餐和远行的干粮,不上火,不粘腻,可以冷着吃,可口且耐存。如果逢年过节,米浆中的红糖就换成红曲米和白糖,蒸出来就是红发粄,倍添喜庆色彩,可以用来祭祀祖先、敬天地神明。当然,发粄也不是客家地区独有,潮汕、台湾、闽南、海陆丰都有,叫法不太一样,其他地区的味道我也不清楚。甜粄和米粿

来自网络米粿除了小球形,还有其他的形状,用木模子做成,上面有吉祥的字样,特别适合用来敬祖公和作礼物,这样的米粿总是让人想起宋朝的食品,我们今天看到宋朝的很多文物饼模子就是这样的。米粿蒸制的多,蒸制的美食不上火。上火,在客家话里面,叫“发热气”,特别形象。客家地区在亚热带或者热带地区,天气热,并且湿气重,湿和热一起,就容易上火。所以客家传统食品,总是要注意和环境相适应,保证不要上火,二来也是节省油并且防止脂膏的过多摄入。所以客家菜里面,蒸制或煮制的比煎炸的多得多,尤其逢年过节,蒸制的美食比例更大。客家人用米做成百千种粄,那么也会就地取材,用其他淀粉来代替面粉,做成北方的饺子。客家人本肇自中原,中原喜欢吃饺子,但是客家落脚的赣闽粤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小麦产量低,客家人就用米皮、木薯粉或者芋粉代替面粉,做成中原饺子的替代品,那就是簸箕粄、木薯笋粄、芋子包、藕粄等美食的由来。这样的食物别有一番风味,没有了面粉之厚白,却有了本地几近野生的淀粉之晶莹,木薯是山上挖的,芋头是田唇边长的,藕是围龙屋的半月池塘里生的。

待蒸的芋子饺

图虫

宁化的芋子包或者芋子饺,也是过年的美食。将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萝卜丝、葱白等料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滤去汤汁,做成馅。用芋泥做成饺子皮,裹了馅儿,出来萌萌的圆或者半月形。蒸熟,出锅摆盘,放入调料,香气满堂。

大埔算盘子

客名君摄影

粄里面的馅儿,也是本地化的,体现客家特色,龙岩的香菇、南澳的鱿鱼、赣南的嫩笋、梅州的豆干等等,还会有南洋来的海货,总体而言,原生态的食材居多。那都是土地的给养,是客家人搭配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下南洋的味道,在客家大灶开锅时腾腾的蒸汽中,弥漫出岁月的香。宁化和平远的客家人过年还有更绝的“山的味道”——黄粿,平远叫黄粄,这绝对是客家特色。用山上的“乌珠子”“黄枝子”等树砍下几大捆,烧成灰,然后“淋灰浸米”、“蒸米捶粿”,把浸过黄灰水的大禾米用饭甑蒸熟蒸透,手工反复捶捣打烂,然后把捶好的黄粿从石缸里扯到簸箕里,揉搓成圆形,面上再抹上一层茶油,然后随时可煎可炒,有特殊的清香。炒黄粿

图虫随着交通和物流的发达,各种物质都丰富,但是味蕾仍然葆有这样的记忆,仍然要寻味这样的历史记忆,那么古早客家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下南洋的味道,就留在了美食的配方之中了。

客家蒸黄粄

客名君摄影

蒸制的甜粄寓意吉祥而耐存储,客家人用作“等路”,字面上可见这就是行者的美食。我们安土重迁在故乡建围龙屋安“家”,但是我们又总是在路上为“客”,这才是迁徙民系的常态。这些美食里有多少故事,我们作为年轻人,不一定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客家式的、原生态的甜蜜,这就足够了。2温暖——冬日的滋补(火)客家美食中,最温暖的莫过于老酒。一碗老酒下肚,少顷,则满身暖旭,面上微醺,泛起红光。我们用碗喝酒。△客家煨酒

徐晓虹摄

来自龙南摄影家协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