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弼臣小儿望诊经验 [复制链接]

1#

小儿面部望诊经验

小儿面部望诊始于钱乙,刘老吸取钱乙和历代儿科医家关于小儿面部望诊的精华,经过50余年临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编成歌诀。现介绍如下。

1.1毛发的望诊

发为血之余,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此,头发的望诊主要观察体内血与气的状况。气血充盈毛发润,若见虚衰发不华,亦有双虚毛作穗,血枯毛发似焦巴。

1.2囟门的望诊

头为诸阳之会,囟门为头颅之门窗。通过观察囟门的变化可直接观察人体阳气的盛衰。

歌诀:

气虚囟门如坑陷,气盛囟门凸可见,

囟门晚闭精气亏,精气夺时难闭敛。

1.3目睛的望诊

《秘传眼科龙木论》提出五轮学说。将胞睑属脾,两眦属心,白睛属肺,黑睛属肝,瞳孔属肾。刘老将其引入儿科并予以发挥。

瞳仁明亮肾气充,肾气亏虚瞳似蒙。

黑睛明亮肝血足,黑睛晦暗血虚空。

白睛明亮肺气盛,外邪难侵体自康。

白睛蓝斑多虫疾,肝火灼肺白睛红。

白睛黄染肝湿热,两眦红丝心火攻。

上睑下垂脾气陷,下睑虚浮水上冲。

1.4口唇的望诊

口唇为脾之外窍,脾气的虚实寒热可从口唇望之。

口唇淡白,脾气虚寒。脾火上炎,口唇红干。

脾有积热,唇若涂丹。唇淡而润,脾失健运。

脾阴受伤,唇干少津。唇裂干痒,脾受风侵。

1.5望舌(苔)

舌诊明五脏六腑的寒热虚实兼顾表里,是望诊的一项重要内容。刘老对此颇有研究,认为:

舌尖红赤,心火独熊。边尖红赤,肝胆火冲。

舌色淡白,气血不充。苔若积粉,积滞在中。

苔黄而润,湿热困中。苔黄而燥,津伤热重。

1.6望面色

面部望诊,古以五色、五部配五脏。刘老以五色为主进行观察,认识多切中病机。

火光炎炎,外感风寒。紫生内热,红主伤寒。

红而发紫,内热伤元。面色萎黄,脾虚之愆。

金气浮浮,积滞为殃。面色惨白,寒邪所伤。

面色(白光)白,气血虚彰。天庭青暗,惊风必将。

鼻准青色,肝犯中阳。山根泛青,灾异须防。

口角青气,腹痛绵长。肾气充足,方广生光。

方广晦暗,肾气不强。

注:“方广”指面部两侧下颌部位,刘老认为该处为肾气之所主,此不同于既往以下颏属肾之论。他认为肾气盛衰的变化在方广处比下额处更明显易见。

1.7小儿突然“面如妆”的辨治

所谓“面如妆”,是指小儿面色如同化了妆一样鲜艳美丽。小儿面色原来并不好而突然出现“面如妆”的现象,往往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就能起到防患未然的效果。

1.7.1原是单眼皮突然变成双眼皮

临床上见到有的小儿原是单眼皮而突然变成双眼皮,常预示小儿素有积滞,郁而化热。上下眼睑属“肉轮”,若脾胃积热日久,热邪上蒸于眼睑,则眼睑气血充盈,眼皮由单变双。治宜消食导滞,清胃泻脾。可用保和丸加减。常用:焦三仙、炒莱菔子、鸡内金、茯苓、连翘、升麻各10克,陈皮5克,半夏3克,黄连1.5克。大便秘结加大黄通腑泻热,热去脾胃自安,眼睑恢复正常。

1.7.2面若搽粉过度

原来面色润泽的小儿突然出现若搽粉过度的面色,提示体内湿热熏蒸于面,面色晦暗如施粉过度状。治宜通利三焦,清热利湿。可用清暑益气汤加减。常用:麦冬、知母、竹叶、石斛、荷梗各10克,黄连1.5克,栀子3克,灯心草1克。使湿化热解,面色如常。

1.7.3腮若涂脂

小儿原本并不红润的面颊突然如涂了胭脂一样娇艳。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右腮如涂脂:为肺经蕴热。右腮属肺,热循经上冲则右腮发红状如涂脂。治宜清肺泻火。方用泻白散加减。常用: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杏仁、前胡各10克,桔梗3克,痰多可加半夏,天竺黄各3克。

②左腮如涂脂:为肝经郁热。左腮属肝,肝经郁热上攻显于面则左腮发红状如涂脂。治宜清肝泻火。方以泻青丸加减。常用:当归、白芍、黄芩各10克,川芎5克,栀子、柴胡、龙胆草、生甘草各3克。

③两腮虽娇艳状如涂脂,但干燥欠润,多为阴虚于内,阳亢于上所致,即阴虚面红。但是此种阴虚面红往往出现较缓慢,且不易消退,常可持续较长时间。治宜育阴清热。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生地、知母各10克,贝母6克。

④两腮表现为乍红、乍黄、乍白、乍青、乍黑,五色互见,片刻即消,片刻又起。为惊恐胆寒,因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若惊恐伤胆,胆气虚寒,则十一脏气机逆乱,五脏之色互见于面。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半夏、炙甘草各3克,陈皮、枳壳各5克,茯神、竹茹、远志、钩藤、柴胡、黄芩各10克。

⑤久病、重病患儿突然面红如妆,常表示为危重之象,为残灯复明,回光返照,阳气将绝之危症。治当回阳救逆。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常用:人参10克(单煎),附子6克(先煎),煅龙牡各30克(先煎),麦冬10克,炮姜6克。

1.7.4唇若涂丹

小儿唇口突见鲜红娇艳,状若涂丹,提示脾热内积上炎于唇。治宜清脾泻火。方用泻黄散加减。常用:藿香、白芷、升麻各10克,防风、生甘草、栀子各3克。若兼有胃热之象,则参以清胃散加减治之。

1.7.5两耳红赤状若涂脂

小儿双耳原本淡红润泽,突然红赤状如涂脂,多表示胆经蕴热。胆经绕耳而过,胆经蕴热,肝火上炎则双耳红赤。治亦清胆泻火。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常用:青蒿15克,黄芩、竹茹、赤茯苓各10克,碧玉散10克(包煎),半夏3克,陈皮、枳壳各5克。若兼有神志不宁加远志、钩藤各10克。另外,临床常见的由于心情激动,出现一过性面红耳赤则不在此范围内。

小儿虎口纹的望诊方法

虎口,在大指次之间。初生及未满三岁的小儿,得了疾病,可以根据食指内上廉所显露的脉络形色,来诊断病情,这就是诊虎口三关。一般是男孩先看左手,女孩先看右手。食指近虎口的第一节叫风关,第二节叫气关,第三节叫命关。正常的指纹形色,是红黄隐隐可见,倘若发生变化,则指纹的形态、颜色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看指纹的方法。应把小儿抱向阳光充足的地方,医生用自己的一只手把握住小儿的食指尖端,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轻轻的从命关向虎口的方向推去,目的是促进气血的流通,使指纹明显易见,然后再根据指纹的颜色、部位、形态进行诊察,

指纹深红紫暗的属于邪热内郁,

纹色浮露而潮红的是外邪初入,病在肌表;

若纹色淡红莹亮,多是中气怯弱营卫不充,证属虚寒的表现;

纹色黄的,病在脾胃;

纹色黑的,是一种中恶的症候;

纹色发青的,多是惊风抽搐;

纹色发白的,又多属疳积的病症。

指纹形色只见于第一节风关的,病浅易治,现于第二节气关的,病较深重,纹色上侵到第三节命关时,病势深而难治。

若纹形弯曲,颜色发紫的是主伤食内热的症候;

颜色发青的多的被人或走兽所惊吓;

颜色发红的多系被水火或飞禽所惊吓:

颜色发黄的多是被雷电所惊吓;

颜色发黑的多属阴痫病症的表现。

还有纹形圆长,像长珠样的名曰“长珠纹”系饮食所伤的症候:纹形一点红色像流珠之状的,名曰“流珠纹”,多是内热之证。还有纹形上尖长而下微大像蛇去之形的,名曰“去蛇形”,主伤食吐泻证候;上微大而下尖长像蛇来之形的,名曰“来蛇纹”,多属疳膨食积之证。还有纹形如弓,弯向中指,称为弓里纹,多主感冒外邪的证候;纹形弯向拇指的称为弓外纹,多属痰热内盛的现象。还有纹形斜向中指的称左斜,多属外伤风邪:斜向拇指的称为右斜,多主外感寒邪。还有纹如悬针形或枪形的,主痰热内闭的证候。若纹形直透三关,射甲透指的称“通关射甲”。这是一种肝木亢盛、脾气大败的现象,证多危险。

看小儿病状歌

小儿有病令人怜,全仗医生仔细观。

令人抱出光明处,先将面部用心看。

额属心兮鼻属脾,左肝右肺两腮前。

颏乃肾经为主宰,五经辨色要心虔。

白有气虚黄有积,赤者为热青主寒。

鼻塞声重伤风重,眼下青色主饮痰。

口唇赤白辨阴阳,赤者胃热白者寒。

虫积唇内生白点,疳气鼻燥体态干。

有痛啼哭总不止,有积襁褓不耐烦。

抱出探凉欲赴冷,此是内热使之然。

若是当风急畏缩,必是伤风与阴寒。

鼻冷疮疹耳冷热,遍身发热是风寒。

手足心热口发渴,纹沉食积是真诠。

若是下午手心热,阴虚盗汗夜生烦。

倘若手指梢头冷,便是惊风一例看。

只有中间一指热,小儿亦定是伤寒。

中指微微独自冷,定然麻痘恐相缠。

复看指纹记歌诀,浮沉色气审的端。

要看指纹风气命,三关内推细心研。

三关部位寅卯辰,病之吉凶在此间。

初起风关病无碍,气关纹现恐缠绵。

乍临命位诚危急,射中通关命难全。

指纹何故浮然样,邪在皮肤病易蠲。

腠理不通名表证,急行疏解汗之先。

忽尔关纹沉沉状,已知入里病盘旋。

莫将风药轻相试,须向阳明里证宣。

身安定见红黄色,红艳本来是伤寒。

淡红隐隐虚伤寒,定将深红作热看。

关纹见紫热之兆,青色为风是的端。

伤食紫青痰气送,三关青黑恐难安。

指纹淡淡不必悦,气质薄弱禀先天。

脾胃本虚中气微,切防攻伐损婴元。

关纹滞涩本因积,邪遏阴营卫气连。

食郁中焦风热炽,不行推荡病何迁。

腹痛纹入掌中里,弯内自然是风寒。

纹向外弯痰食热,水形脾胃两伤焉。

复诊掌后关中脉,浮沉迟数审的端。

七至八至为数热,四至五至为迟寒。

浮脉主表病在外,沉脉至里病内潜。

数脉六至腑有热,迟脉三至主脏寒。

浮而有力风与热,无力中虚宜培元。

沉而有力痰积食,沉而无力气滞间。

迟而有力乃为痛,迟而无力是虚寒。

数而有力本实热,无力疮疡恐熬煎。

此是切脉真口诀,静心审的要心专。

再看舌苔分表里,红黄有火清即安。

白滑里寒温中急,白涩里热黄滑寒。

若是舌黑辨阴阳,气息冷热用手探。

口中气热小便赤,舌黑必燥下为先。

气微便清手足冷,参桂附妙如仙。

小儿阴亏舌亦黑,滋阴润燥无不痊。

又看胸腹坚与软,虚实此中可细参。

望切之理谅如是,闻声问证岂可偏。

言厉声粗知病实,气衰体虚必微言,

肝病怒声心病笑,脾病发声如歌然。

肺病出声有若哭,肾主呻吟恐共间。

阳证身轻言响亮,阴证昏逆闭眼眠。

阳症发狂喜饮水,阴证郑声话懒言。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与胸前,

四问饮食病新久,五问二便与渴烦,

六问前服药寒热,七问痘麻与后先。

用药细心谅虚实,有积体虚兼培元。

热清温湿风疏散,久泻当涩固先天。

如斯延医细斟酌,药到病除福无边。

少者怀之遵圣意,惟愿赤子寿百年。

若问是编何人辑,亚拙山人在鱼泉。

I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网络。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