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姬菇栽培技术 [复制链接]

1#

姬菇栽培技术姬菇又称小平菇,是与平菇中的糙皮侧耳、美味侧耳,佛罗里达侧耳同属的种类,学名为黄白侧耳,而与真姬菇(玉蕈)相去甚远。姬菇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都很强,可利用的栽培原料也非常广泛,可与平菇相同的方法栽培。目前多采取生料袋栽墙式出菇。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性

姬菇是平菇的一种著名商品菇,具有盖小柄长和味道鲜美、口感脆嫩的特点,其形态特征是:柄长4cm~8cm,菌盖直径0.8cm~2.8cm。菇盖灰色、灰褐色或灰白色,菇柄白色。

(二)营养特征姬菇属木腐菌,菌丝生长快,分解能力强,对营养物质要求不太严格,许多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均可作为它的生产基质。1、碳源碳源是姬菇最重要的营养源。栽培中,大多数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农副产品,均能作为栽培姬菇的主要碳源,如棉籽壳、玉米芯、棉花秆、黄豆秸等。但以棉籽壳栽培产量最高,生产中应用最多。补充碳源有葡萄糖、蔗糖(白糖、红糖均可),一般注水时加入,比例为0.1%~0.4%,可明显提高后期姬菇产量。

2、氮源氮源分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姬菇菌丝优先利用有机氮。因此,生产上一般采用各种天然含氮量较高的物质作氮源,如麸皮、玉米面,麸皮添加比例为2%~5%,玉米面2%~3%,生产实践证明,添加适量玉米面可明显提高姬菇产量,但由于其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易引起霉菌污染,故早秋气温较高时播种不宜加入。补充氮源主要有磷酸二铵、尿素两种,拌料、注水均可加入,料中含氮量较高,可增加姬菇幼蕾数量,达到增产目的。磷酸二铵一般添加比例0.2%~0.6%,尿素添加比例0.1%~0.3%。3、矿质元素姬菇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磷、钾、镁、钙等常量元素,还需要铁、锰、铝、锌、钼、钴等微量元素,适量添加,可以增加产量并改良品质。常用矿质添加剂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生石灰、磷酸二铵等。

(三)环境条件

1、温度温度是影响姬菇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姬菇不同发育期对温度要求不同,菌丝体在2℃~36℃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但以25℃~28℃生长最适宜,30℃~33℃菌丝生长虽快但较细弱,超过35℃菌丝生长不良。40℃高温持续2小时,菌丝死亡。姬菇属中低温出菇类食用菌,出菇温度2℃-24℃,最佳出菇温度8℃~15℃,低于5℃出菇量小,生长慢且易出现畸形,菌柄变黑呈水浸状,菌盖霜白色,鲜食尚可,不能用于加工。高于16℃菇体生长快,但菇质较差,不易贮运。另外,姬菇属变温结实类真菌,子实体分化要求变温刺激,昼夜温差最好保持6℃~8℃,温差过小(2℃~3℃)菇体生长慢,菇质差。这一点,严冬出菇时必须注意,因严冬棚温一般保持在5℃~8℃,昼夜温差很小,应结合通风,人为拉大温差。

2、湿度水是姬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姬菇栽培一般为生料袋栽,对培养料含水量要求较为严格,含水量较低时,发菌虽快,但出菇困难,产量低;含水量过高发菌慢,发菌中后期菌袋积水易引起霉菌、细菌感染,造成发菌失败。因此,拌料加水量一定要严格,不可随意添加。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5%~70%,空气相对湿度80%~95%为宜。空气相对温度低于70%,子实体干燥粗糙;低于60%幼蕾易干枯死亡;高于95%,姬菇易变色腐烂,造成杂菌滋生。3、光照姬菇是需光性真菌,但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的要求不同。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光线太强反而不利菌丝生长,因此,发菌阶段必须采取遮光措施,保持发菌场所黑暗或弱光,但子实体形成和发育必须有散射光刺激,适宜的光线,姬菇色泽新鲜,菇形园正。需光强度,一般以20LX~LX为宜,需光强度比平菇要弱一些。光线过强(超过LX)菇蕾易枯萎死亡。另外,姬菇具有向光性,长时间受到单侧光刺激易向光弯曲,为此受到均匀的散射光或变换相反方向的光照刺激是必需的。

4、空气姬菇是好气真菌,菌丝生长阶段,较高浓度的CO2(0.03%~0.2%)能刺激菌丝生长,但浓度过高菌丝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子实体发育阶段对CO2浓度极为敏感,需要一个较高且恒定CO2浓度的环境。CO2浓度过高,子实体受到毒害,导致畸形,甚至死亡;浓度过低,子实体柄短,盖大,达不到优质姬菇的目的。5、酸碱度姬菇适宜中性偏酸环境生长,菌丝生长最适宜PH值为5.5~6.5之间,但姬菇菌丝对碱性环境耐受力很强,这对抵御杂菌污染很有意义,而且装袋播种后,由于培养料的发酵和菌丝生长均产生酸,可使袋内培养料的PH值在短时间内显著下降,达到姬菇宜于生长范围,故生产中往往在培养料中加3%~4%的生石灰,调节培养料PH值达8.5左右,再装袋播种。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一)栽培配方配方一:棉籽皮88.3%~92.3%,麸皮3-5%,石膏1%~2%,石灰3%~4%,磷酸二铵0.5%,硫酸镁0.1%,克霉灵或多菌灵0.1%,料水比1:1.20~1.40。该配方为姬菇产区常用配方。

配方二:棉籽皮93.3%,麸皮4%,玉米面2%,磷酸二铵0.5%,硫酸镁0.1%,克霉灵或多菌灵0.1%,料水比1:1.20~1.40,该配方适于气温较低时采用,早秋不宜采用。配方三:棉籽皮54.5%~74.5%,玉米芯20~40%,麸皮5%,尿素0.3%,硫酸镁0.1%,克霉灵或多菌灵0.1%,料水比1:1.3~1.5。该配方为高产高效配方,试验证明比棉籽皮单一主料配方增产15%~20%。(二)配料早秋栽培(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培养料可发酵处理,将配好的料按料水比1:1.4拌水均匀后,将料堆成宽1m,高1m,长不限的料堆,表面稍拍实后,按30cm×30cm的行穴距扎直径5~8cm的孔,以利通气,料堆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建堆后1~2天,料温可升至60℃左右即可翻堆,以后每天翻堆一次,共翻2~3次,每次翻堆后,料堆表面应喷洒高效氯氰菊脂0倍液或辛硫磷倍液杀虫。一般发酵4~5天即可散堆降温,当料温降至30℃左右时即可装袋播种。晚秋栽培(10月中旬至11月底)可生料栽培,将配好的料按料水比1:1.20~1.30拌匀后,堆闷2~3小时即可装袋播种。配方中有玉米芯的,玉米芯应粉碎成蚕豆一黄豆粒大小,并于拌料前一天预湿堆闷24小时后再拌入棉籽皮料中。(三)装袋接种1、播种期的确定姬菇属中低温出菇食用菌,出菇温度2℃~24℃,最佳出菇温度8℃~5℃,菌丝生长温度2℃~36℃,最佳发菌温度25℃~28℃。菌袋内由于发酵、生长产生热温度一般比气温高3℃~10℃,因此秋季气温稳定在18℃~22℃时为姬菇最佳播期。可根据本地的气温情况来确定适宜的播期。2、塑料袋预处理一般选用折径22cm,厚0.02mm的聚乙烯简料裁成48cm长的料袋。塑料袋每20个为一扎,用缝纫机空针轧四道透气孔,透气孔的位置在距袋头10cm处各一道,中间每隔9.3cm一道,孔间距1cm左右。装料前,用大头针将袋一头别好或用细线扎紧备用。

3、菌种预处理选生长健壮,外观浓白的适龄三级种,剥除塑料袋,用刀刮去两头接种块,用手掰成红枣至核桃大小装入洁净容器内备用。4、消毒堆料、装袋播种场地要提前打扫干净,并喷洒0倍克霉灵溶液进行消毒。装袋播种工具及盛放菌种的容器均要清洗干净,使用前用0.1%的克霉溶液或70%的酒精擦拭消毒。5、装袋播种方法姬菇栽培播种装袋同时进行,一般采用五层料四层菌种的层播法。袋两头垫料2cm左右,料面按平。中间料层分布均匀,菌种尽量贴着袋壁,边装料边按实。播种量一般占干料重的15%~20%。装完袋后在菌袋中间纵向扎一直径12mm~15mm的透气孔,扎至第一层菌种处,以不扎透菌袋为宜,然后用大头针或别的方法封住袋口。姬菇播种装袋以手工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装袋播种机,效率较高,装料均匀,发菌快,但装料较少,每袋装干料比手工少10%左右。6、播种装袋的质量要求一般要求装料高度30cm~33cm,每袋装干料1~1.1千克,湿重2.3~2.6千克;装料松紧适度,以手托菌袋有弹性,不松软,不坚挺为宜。

(四)发菌管理

1、发菌场地及菌袋排放方式

气温较高时播种的,一般采取室外发菌。播种后将菌袋移至南房檐或棚前空地等阴凉通风处,井字排垛,排3~5层高。垛间距20cm,每2~3垛留一50cm宽的人行道,以便检查管理。垛上覆盖玉米秸等遮阴物,严防阳光暴晒菌袋。阴雨天垛上覆盖塑料膜,防止雨淋。气温较低时,需棚内或室内发菌,可采取井字排垛,排4~5层高或间隙排袋6~8层高,袋间距3cm~5cm,垛间距10cm~20cm。2、倒垛发菌前期每2~5天倒垛一次,中后期每7~10天倒垛一次。倒垛时要将垛中的菌袋上下里外位置互换,以利均衡发菌,除定期倒垛外,还应注意观察菌袋温度,一旦发现垛中菌袋温度达到或超过35℃时,应立即倒垛,散热降温。3、通风室内棚内发菌的,每天应定时通风,菇棚不能封闭太严,一旦菌袋温度过高(达到或超过35℃)应立即大通风,降温散热,以防烧菌。播种后,一般20~30天菌丝发满菌袋。发满菌的菌袋应后熟5~7天,再入棚出菇。(五)出菇管理1、菇棚地面处理棚中心留东西走道宽60cm,两边筑南北向垛底,垛底宽35cm,垛间距65cm~70cm,呈沟畦状。垛底应夯实清平。2、入棚排垛将发育好的菌袋移入棚内码垛,一般垛高7~10层。气温较高时应采取间隙排袋法,袋间距2cm~3cm。也可每排两层菌袋,放2~3根竹竿或高粱秸,以便散热。气温低时可不留间隙密排袋,以减少袋身出菇和充分利用菌袋自身的生长热来促进出菇。3、出菇管理(1)开口催蕾开口的工具是用一根小木棍绑缚的半片刮脸刀片。开口时,沿端面塑袋边缘划两个半园,形似正反“双C”。“双C”两接头处不划开,仍保持相连。然后用手轻提袋口,使塑膜与料面形成缝隙,进入新鲜空气。这样就形成既透气又保湿利于菌丝扭结现蕾的小气候。开口的次序依入棚顺序决定。一般每次开4~5垛,间隔至少3~5天,形成顺次开袋格局。这样,一方面能控制棚温和CO2的急剧上升,降低管理难度,还能使采菇不过于集中,减轻采菇压力。

(2)灌棚增湿菌袋开口后,应及时向垛间沟畦内灌水,以增大棚内的空气湿度,灌水量沟畦灌满为度。以后,每隔5~7天灌水一次,以保持棚内湿度。

(3)出菇管理子实体生长阶段分期管理的总原则:桑椹期(开口后)促使原基多分化,珊瑚期(原基形成后)保原基多存活,菌柄伸长期保柄盖按比例生长,形成优质菇。具体方法为:①桑椹期:温度控制在3℃~20℃,最适6℃~10℃,早晚无直射光或暗光时揭膜微通风,制造5℃~10℃温差进行刺激,棚湿保持在80%~85%,这样约经6~7天,就有大量原基形成。②珊瑚期:菇蕾布满料面出现菌盖分化后可把“双C”塑料膜片逐渐提起撕掉。这时湿度应恒定在85%~90%,撕去护膜的幼菇最怕风吹失水,这一段内要尽力减少温差、湿差,所以早晚通风时风口要随菇体发育再渐渐增大,菌盖长至0.6cm时即可转入伸长期。③伸长期:通过加大风口和延长通风时间,制造干湿交替环境(75%~90%),大温差(5℃~20℃),促使子实体敦实肥厚,以提高单朵重量。总之,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及通风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4)采收加工姬菇菌盖超过0.8cm,柄长至4cm~8cm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掐住一束菇,稍用力往下掰,方向是自一墩菇的下侧逐束采起。采后的菇体,撕成单个,剪去毛根,分级,就可按鲜菇出售了。也可制成盐渍菇待售。(5)采菇后料面处理采菇后的端面菌丝层,只可择去枯死菇,不可搔菌耙掉老菌皮,温湿度合适很快出二次菇、三次菇,直至料水枯竭。(6)注水转潮姬菇出一、二茬菇后,菌袋水分和养分消耗较大,需补水追肥,一般采用注水法补水补肥相结合。注水的时间一般在每潮菇采摘完毕,下一茬菇已经现蕾时为最佳注水时间。第一次注水后,每出一潮菇注水一次,一般注水2~3次。经注水、补肥后菌袋可显著提高出菇量。三、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何谓姬菇?姬菇的命名来源于日本,由日本汉字“姬茸”转译而来。姬菇是商品名,确切含义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培育的具有较长菌柄和较小菌盖这一特定形态的平菇子实体,出口产品标准为菌柄4cm,菌盖直径0.8cm~2.8cm。国内市场鲜销要求不严,菌盖直径可稍大,菌柄长至4cm~8cm。姬菇因其体积小,又称小平菇。姬菇分类上属侧耳(平菇),但是只有少数平菇品种可以用作姬菇种,且姬菇出菇管理与平菇相差甚远。2、姬菇的发展现状如何?姬菇首先在日本作为一种新的食用菌栽培生产,其出发菌株为黄白侧耳,故现在不少书籍介绍姬菇是黄白侧耳,其实我国现在姬菇生产用种绝大多数属糙皮侧耳。八十年代末我省冀州市开始尝试姬菇生产,产品初期全部供应出口(主要是日本)。产区,产区的姬菇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是我省四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姬菇生产和出口基地。3、姬菇的开发前景怎样?姬菇开发前景广阔,首先姬菇的营养十分丰富,富含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糖。姬菇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适于炒、炸、汤食及作火锅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此外,还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等药用功能,从而受到药学界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