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
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有一个名叫“寿山”的小山村,寿山石矿脉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间,明朝以后,寿山石开始应用于印章材料。寿山石的特点是,其质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备受篆刻家们的赏识。寿山石矿床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西自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福建寿山石雕被誉为“榕城三宝”之一,为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丰富,硬度为摩尔2.5-2.7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之说。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已将它打磨成石珠、石镞了。已出土发现寿山石雕刻品距今已年了。南宋时,寿山石矿已规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
寿山石雕刻艺术品精巧绝伦、巧夺天工。明、清时期,寿山石雕的印钮技法已达到极高的境界,明、清后期,对寿山石印章情有独钟,康熙等皇帝用寿山制宝玺,寿山石印章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石身价也随之倍增,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有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寿山石雕刻艺术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它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之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收藏家们好评,寿山石在中国玉石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其工艺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寿山石雕刻工艺品,特别是寿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们青睐。寿山石工艺品已经成为中国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以石会友”、“以石增缘”、“以石增情”成为寿山石文化艺术的一大特色。
寿山石雕,作为文化现象,至少已经有年历史了。从福州出土的南朝随葬品--“寿山石猪”文物可以证明,自15世纪的南北朝起,就有了寿山石文化。但明确无误地称为寿山石文化的,则只是近20年来的事。寿山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极为宽广,其本上是一种以晶莹、彩丽、高洁、通灵的寿山石为核心,敷衍向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各个领域,诸如文化、精神、道德等领域的结合与升华。它涉及的范围很大,诸凡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都对它有深刻的影响,或者又反过来由其上述文化锦上添花,使两者相得益彰。从现在可以看到,寿山石与书画、篆刻结缘而有印章学、篆刻学;寿山石与地质、物理、化学结合而出现“田黄学”与文学结合而产生寿山石文学、寿山石诗词和音乐,等等。还有传统文化中的释、道、儒以及民俗对寿山石文化的影响,与可以包含其中。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定:寿山石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围绕着寿山石而发展的特殊文化。它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的漫长历史过程,而于近代发展成为五彩缤纷、艳丽夺目、扬誉海内外的一种中华文明。
寿山石的形成
寿山石矿床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西自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寿山石的成分
寿山石是以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为主的单矿物或多矿物非均质集合体,含少量石英、绢云母、水铝石、绿泥石、红柱石、绿帘石和黄铁矿等。主要矿物化学组成:叶蜡石,高岭石族,伊利石。寿山石按其主要组成矿物分叶蜡石型、高岭石族型、伊利石型三种,叶蜡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高岭石族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伊利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
寿山石的特征
寿山石质地晶莹、凝腻、温润、通透、色彩斑斓、刚柔适中,“细、凝、腻、润、灵、透”六德齐俱;其结晶状态属隐晶质集合体,呈细粒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变余凝灰结构等。摩氏硬度:叶蜡石型为1.0~2.5度,高岭石族型为2.5~3.5度,伊利石型为2~3度。密度:叶蜡石型为2.80~2.85,高岭石族型为2.55~2.65,伊利石型为2.7~2.80。石色丰富,有红、黄、绿、橙、紫、棕、褐、黑、白、乳白、紫红、褐黄、紫黑、无色透明等,色彩走向浓度深淡变幻莫测,常以多种颜色组成。显蜡状光泽、土状光泽,少数油脂光泽。多数不透明至微透明,个别近于透明。常呈致密块状构造和角砾状、缟纹状构造等,还有特殊的絮状、条纹状构造,如俗称“萝卜纹”等。韧度较高,适于雕刻。
寿山石文化
根据史料记载寿山石雕应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以上的历史。到了唐朝,中国的佛教在南方盛行,寿山地区寺院林立,出家人广集寿山石,雕琢成礼品,馈赠给游客。由此,寿山石雕开始流向四方,传名于世。
到了宋朝,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也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此时,寿山石雕得到了高速发展,除了各种欣赏品之外,还被大量用作殉葬品。
元、明之际,随着“花乳石”篆刻开始盛行,寿山石章也应运而生,备受篆刻者赏识。这个时期,寿山石印章钮头装饰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印钮艺术。明代经营寿山石雕的商业也逐渐发达。
清朝是寿山石雕的昌盛时代,雕刻艺人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及镶嵌器皿。特别是印章钮头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受到帝王将相的喜爱。
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寿山石雕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在圆雕摆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交通堵塞,海运不通,寿山石雕内外销均受到很大影响。
20世纪后半叶,是寿山石文化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建国后百业俱兴,促进了寿山石业的复兴和繁荣。从80年代起,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持续十余年而至今不衰的“寿山石热”。90年代初,寿山石雕经过锐意创新,其行业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在99年国石竞选中,寿山石一举夺魁,名扬四海,身价倍增。她独具的多彩之姿、文化之韵、收藏之趣、档次之高,都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以及馈赠礼品、收藏、鉴赏的最佳选择。
青田石
浙江省东南部的瓯江中下游,有座县城叫“青田”。因出产青田印石而十分著名。青田石质地精纯,色彩
丰富,便于雕琢。为历代金石书画家们所青睐。在青田石的众多品类中,灯光冻,封门青等都是其中的名贵品种。青田石产于浙江省,距青田县城20里的白羊山上。这里地处瓯江中游,括苍山南麓,青田石因产地而得名。青田石是一种著名的雕刻材料。
青田石是一种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叫流纹岩质凝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还有石英、绢云母、硅线石、绿帘石和一水硬铝石等。颜色很杂,红、黄、蓝、白、黑都有,岩石的色彩与岩石的化学成分有关,当三氧化铁含量高时,呈红色,低时呈黄色,更低时为青白色。岩石硬度中等,玉石含叶蜡石、绢云母、硬铝石等矿物,所以岩石有滑腻感。
青田石的形成
约在一亿五千年前,青田一带有一系列强烈火山喷发活动,爆发出高温火山岩浆倾泻到地面,把地壳上含硅盐和铝物质精华熔成石浆,四处横溢,随?次火山侵入地下,沉积在岩层中,再经过漫长的重力分异和结晶作用形成系列奇特之石。
青田奇石的开采
开采青田石要登上险峻的山腰,一边劈开茅草荆棘,一边像猿猴一样抓?树或绳索;攀登悬崖峭壁寻找山中矿苗头。开采前先摆起祭品拜山神,以求保佑平安,并期望开采到好石料,然后开掘洞口。洞口一般高约1.8米,围径约1米,用松树木横放支撑?洞口,再探索流纹岩痕迹逐层扦下岩皮,等寻到上好石料壁,就小心翼翼地一块块打凿下来。人在洞内作业,有时会因塌石造成伤亡事故,所以青田石是冒?生命的危险去开采的。
青田石的种类
青田石种类繁多,先按石性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质地纯,色彩艳,石体透,照灯有辉,有灵气。第二类:质地温如玉,石体半透明,软硬适中,刀刻尽意,大多生在硬岩中。第三类:质地细致,石体不透明,色润不鲜,照灯无辉,硬质刻不尽意。再按石色分为灯光冻(红晶、白晶)、青类、绿类、兰类、白类、黄类、红类、紫类、黑类、彩类,每个种类还有若干命名,恕不赘述。
青田奇石的特点
青田奇石最大特点是一块石头有多种颜色,甚至多达十几种颜色,天然色彩十分丰富。细青田奇石具有“六相”:即纯──是指石质分子结构细密,具有温润之感;净──是指无杂质,具有清静之感;正──是指不邪气,具有正雅之感;鲜──是指光泽鲜艳,具有恒丽之感;透──是指照?透明,具有冰质之感;灵──是质有生命,气脉内蕴,光彩四射之感。
如何欣赏青田奇石和石雕艺术
石之美,首重质。石之品,观其相。察其理,审其色,再摸其肤,推其脂,照其灵。如一块纯石就有温暖稳重之情。如石净就有无杂念,轻松之觉。再摸石之肤,推之脂,就如美体之感。照灯,石其灵辉如初阳。
青田石雕艺术,贵在独特。观之艺,工在精,力在神。镂雕是青田石雕的特色之一。镂雕具分:多层次镂雕、立体镂雕、高浮镂雕、深镂雕、透空镂雕、圆镂雕、一线镂雕。其作品多蕴藏?深刻的含意,丰富的情感,无穷的趣味。石头都有灵性,能够避邪镇宅带来好运。人与石能够情意相溶,是品石的最佳境界。
青田石刻始于宋代,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宋朝时的青田石,主要用来刻制图章、石碗、笔筒、笔架和香炉等。到了清朝,青田石刻有文玩、实用品发展到雕人物、山水。从浅刻、浮雕、立体图雕到多层镂雕,并充分利用石料上的“巧色”,使青田石刻的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郭沫若有诗赞颂说:“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竟相宜”。
在工艺美术界,把青田石分为“冻石”和“图书石”两大类,而以冻石尤为著名。冻石半透明,洁白如玉,象冰冻一样,所以称之为“冻石”。古人往往以“凝脂”、“冻密”来形容它。按石质、颜色、纹理,冻石还可以分为20多种,如鱼脑冻、青田冻、紫檀冻等。其中最名贵的要数灯光冻。它与福建寿山的田黄石、昌化的鸡血石,并称三大佳石。冻石一般都做图章材料。图书石比冻石差一些,质地滑腻、细致、颜色有红、黄、蓝、黑、白、紫、褐等,是刻图章的原料。随着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的发展,青田石的用途日益广泛,不仅作为雕刻石料、建筑材料和陶瓷原料的填充料,还用作分子筛、人造金刚石的模具和耐火材料等。
昌化石
产自浙江省西北部的玉岩山。由于古时的该地区隶属于昌化县。因此,当地的这种石头就取名昌化石。昌代石色丽质嫩,适合用于制印做成精美的雕琢摆件。昌化石其中的部分矿石经过朱砂的渗染,形成了世上罕有的“鸡血石”,昌化鸡血石是印石中的珍贵品种。昌化石因产于浙江临安昌化而得名。亦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之一。
昌化石的特征
昌化石产浙江省临安昌化镇。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品种很多,大部色泽沉着,性韧涩,明显带有团片状细白粉点。按色分有白冻(透明,或称鱼脑冻)、田黄冻、桃花冻、牛角冻、砂冻、藕粉冻(为主)等,均为优良品种。色纯无杂者稀贵,质地纤密,韧而涩刀,少
含砂丁及杂质(涩,非贬义)。
昌化石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地开石为主,常含有高龄石等粘土矿物。还常含有未完全蚀变成地开石的硬质石英斑晶,硬度远远大于地开石,工艺上称其为“砂丁”,为雕刻家所大忌。因而,“砂丁”的多少直接影响昌化石的质量。
昌化石石质相对多砂,一般都较寿山石和青田石稍坚,且硬度变化较大。质地也不如二者细腻。但也有质地细嫩者及各种颜色冻石。昌化石的颜色有白、黑、红、黄、灰等各种颜色,品种也细分成很多种,多以颜色划分。如白色者称“白昌化”,黑色或灰色杂黑色者称“黑昌化”,多色相间者则称“花昌化”。而昌化石中,自古至今,自国内海外,最负盛名的便是“印石三宝”之一的“昌化鸡血石”了。
如果在上述昌化冻石中有“血”者则为上品“鸡血石”。所谓鸡血,实是朱砂(辰砂),即一种特殊的汞矿石,鲜红色。最名贵者“大红袍方章”,其印石六面红或四面红,红色鲜艳,纯净,光泽亮度高,纤密坚韧,几乎无“地子”。但笔者认为好虽好然缺韵味。当然,大部分是有地子的鸡血石。地子越灵透纯净越好。如桃花地鸡血红;遍体艳若桃花,鲜艳夺目。白玉地鸡血红:质地月白如素,无杂色,血色淋漓尽致。“刘、关、张”:红、白、黑三色相间,极富特色。豆青地鸡血红:地子似碗豆青色,微透明,血色鲜艳。荸荠糕地鸡血红:其特征透明度相当强,血呈红斑,片片诱人眼目。牛角地鸡血红:质地乌黑纯正,血艳,呈流纹,动感很强。藕粉地鸡血红:质地若冲泡而成的西湖藕粉,呈粉白色,鸡血醒目。肉膏地鸡血红:产量较多,质地有透明不透明之分,其红色似鸡血滴入石中为佳者。
如何鉴别昌化鸡血石
值得提醒的是,鸡血石较易仿造。仿造者手段之“高妙”足以乱真,若非行家实不易辨认。但识别的手段亦有二:不管采用何种手段,使用何种材质,用打火机火苗燃之即发出特殊气味,为假,此一种。第二种鸡血倒是真的,然是人工“嫁接”的(取鸡血石碎小石,掺以化学物合成),确切地说是在真鸡血的基础上,做了假的手脚,其漂亮的程度令人怀疑,这类的分辨只能靠眼睛去仔细辨别。鸡血的自然外观有瑰红、条红、片红、斑红、星红、霞红等,色调浓淡过渡自然。经过人工嫁接的鸡血,它的外观形态一般是不会统一的,分辨的关键也即在此(但做假的高手也不管确有使外观统一的,那是在极偶然,极有心,收集碎料、废料的前提下,统一地子,统一色调,统一血色,统一纹路,煞费苦心集中比较后使用贴片法合成,此谓以假乱真,看似大瑰面的红,实质上是由数小块拼接而成)。总之,凡是真的总比人工造成的更为自然,更为好看。
昌化鸡血石,是一咱含有红色辰砂矿物的昌化石。辰砂矿物以浸染状或是细脉状分布于地开石基质之上,或浓或淡,或斑或片,艳红如鸡血,与基质相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昌化鸡血石的硬度通常为2.5~4,密度2.7~3,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昌化鸡血石中的基质被称为“地”,颜色多为白、黄、灰等色;而辰砂形成的红色则被称为“血”,有各种不同色调的“血”色。以“地”的不同颜色以及质地等划分出很多品种,其中最著名也最珍贵的品种有:
1、大红袍:含“血”量大于50%~70%。极为难得,以冻地鲜红血最佳,很稀少。
2、红帽子:上部为全红,下部为冻石,含血量约占三分之一左右。
3、红云篇:“血”在“地”中常常不连续,而呈云雾状图案,非常珍贵。
4、刘关张:红、白、黑三色相间者,质量好的也是下珍贵品种。
5、桃花地鸡血:在冻地上面满“血”斑,如落英缤粉,鲜艳夺目,为昌化石中极品。
6、白玉地鸡血:月白色(地),上布红斑,鲜艳夺目。
7、玻璃地鸡血:“地”通透,内外含“血”叠映生辉,价值极高。
优质的鸡血石一般都用来制作图章,质次一些的才用干雕刻工艺品。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就收藏有十几方清代帝后昌化鸡血石玺印,实为珍品。现代质昌化鸡血石极不易得,每方印石价可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元或更高。
巴林石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以北的公里的巴林右旗,有一座名叫“雅马图”的山峰,以出产巴林印石而著称。该山分为东西两峰,东峰高耸,印石的矿脉纵横山腰,产量颇丰。西峰略矮,所产印石质地通灵。色泽瑰丽,巴林石的佳品也多出于此处。
巴林石的开采
据传,清代在旗北沙巴尔台的地方,有个名叫德力格尔的老艺人曾挖掘过巴林石,并将其精心雕制的巴林石碗献给旗给旗札萨克乌尔衮。乌尔衮又将此碗贡奉给康熙帝赞不绝口。自此以后
,历代巴林王公每逢进京,都要携带巴林石雕做为贡礼。
民国初年,热河毅军驻林西镇守使米振标曾组织开采过,但得石甚微。
日伪统治时期,伪巴林右翼旗公署曾雇佣当地群众采石探矿,将采得的石料加工成图章、墨盒之类,流入日本国至今仍被视为珍宝。在日伪《大巴林蒙古情况调查》中记载;大巴林旗公署将叶腊石做为唯一的土特产,并建立开采机构,公布兴安西省矿业法令通告,严加管理。
建国后,年“大办工业”时曾开采,但得石甚少,不久“下马”。年建叶腊石矿,开始有计划地开采,当时有职工24人,年轻工部把叶腊石矿列为中国三大彩石基地之一,将叶腊石命名为巴林石,并拨款资助开采。经专家评定,巴林石的成分、色泽可与我国传统雕刻原料寿山石、青田石齐名,更在南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的叶腊石之上,可与宝石、玛瑙相媲美,遂引起国内外用户注意,争相采买矿石与雕件,到年巴林石矿为全国17个省市近百家工艺石雕与镶嵌厂家供应原料。
巴林石为季节性开采。采矿运用立井、斜井、露天等多种方法,实行采探并举。
巴林石的历史
购员-曾为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属地--喀啦沁旗锦山的灵悦寺内,供奉着一尊石佛(高14厘米、宽7厘米、厚4.5厘米),其石质属巴林石中的粘性料,玫瑰色,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杂质。因属朝产,多年供奉,具体资料已无从考证。观察石佛,与众不同,头罩佛光,面部雍容富态,带发罩,露出两根辫子,服饰为窄袖长袍,衣纹线条流畅,手托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盘坐在莲花台上,应该说,这是一位公主,刻成了佛的形象。从雕刻手法上看,此佛应是唐宋时期所刻。
有文字记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落的庆功宴上,属下奉献一只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满美酒,频频举杯,不住口地称赞:“腾格里朝鲁!”意思是“天赐之石”。清朝时,石碗成为上奉朝廷的贡品。在一座古墓中,还发现了殉葬的黄色巴林石碗。
在喀啦沁旗博物馆里,珍藏着两方巴林石大印,一方上刻着“喀啦沁王之宝”,另一方刻着“世守南漠”,一方刻的是小篆,一方刻的是隶书,两方章是在王爷府院内地下挖出的,不知是哪代王爷之印。民国初年,矿物学家张守范命名巴林石为“林西石”,日军侵华时期,曾抓劳工开采过矿石,行动很诡秘,管理森严,劳工也不懂采的为何物,鸡血红和彩石矿脉都被开采过。
七十年代初,地质部门前去考察,发现有遗留采坑多处,规模很小。民间流传历史上曾有南方人用骆驼驮走过巴林石。年,正规开矿时,发现一个采洞内有点灯用的油碗,一只陈旧的鹿角,一把不是当地人所用的刀子,一个粗雕成型的佛像,这些现象表明,过去确有南方人前来探险和采石。
石巢先生在年就预见到:巴林石“储量丰富,将来可成名矿”。同年,中国工艺美术公司副总经理林佑女士率金石界专家考察了矿山,确定巴林石为雕刻彩石原料的三大支柱之一。
从巴林石采矿始,当地的三家雕刻厂应运而生,以后,巴林石逐渐被福州、青田、北京、西安和山东等地所用。台湾吴金泉先生到闽开办石雕厂,大量采用巴林石为材料,为推广巴林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巴林石的荣誉
巴林石,出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学名叫叶腊石。与寿山石、青天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巴林石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的石头。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年我国正式大规模勘探开采巴林石。年被轻工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辈出,为中国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笔。
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胡耀邦、李鹏等都亲临过巴林草原。在香港回归一周年之际,藏石家于占武先生,曾请篆刻家崔连魁,篆刻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纪念玺,赠送香港。在澳门回归之际,他又邀请了著名篆刻家刘江篆书印文,制作又一件巨玺澳门回归祖国纪念玺,送往澳门,这在区内外引起轰动。江泽民总书记和老一辈革命家胡耀邦、张爱萍、方毅、谷牧等人的印章料石,都是著名微雕大师朱云青用巴林石章料篆刻的。据朱云青先生介绍,他还用巴林石精料为江泽民同志和夫人篆刻了合章。又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篆刻了印章,这些是巴林人的骄傲,也为巴林石增添了不尽的光彩。难怪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掂量着手中的犀角冻鸡血图章,激动地说:价值连城,遂题宝玉天生四个大字。巴林石质细腻,温润柔和,软硬适中,最适于篆刻印章或雕刻精细工艺品,为上乘石料,历来为中外友人所推崇,乃是藏品中之珍品。多次在国内参展,誉满南北东西,从港澳地区,到东南亚各国,从欧美到东瀛,几乎传遍世界,名扬四海。巴林石在出口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瞩目。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中,有7件巴林石展品,备受青睐。巴林石作为石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涵盖着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蕴,而且将以精美的石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抹。
巴林石的分类
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
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历来就有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的说法。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人,分外夺目。其大小为国内最大,被称为中国鸡血石王。
巴林福黄石,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贵至极,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巴林彩石,其彩色图案以天然见长,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美丽奇妙。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独一无二。
巴林冻石,石质细润,同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旭日喷薄,红霞漫天的水彩画,绝非他石之匹敌。
■小编:小锋
成功需要扩大圈子→(朋友圈)。
分享的是艺术,分享的是人生。
点右上方或分享到朋友圈
您分享的好东西会被别人传下去.....转转
——请大家添加公众成功
我们每天都将与你分享成功短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