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吗将文本的面纱一层一层 [复制链接]

1#

“诗画设计”六: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设计、执教

肖绍国

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丰富想象与联想;

2.撩开文字对应美的面纱,感悟文字内部的平衡与荡漾之韵律;

3.品味回归自然与纯真的味道。

第1课时

浅尝文字,初识文本前后呼应之美

清脆生动的开头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著名作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山中访友》(板书:山中访友),李汉荣曾经这样说:“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文章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我们先来读读《山中访友》的开头——(大屏幕出示)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联系李汉荣说的这句话,读读他的《山中访友》开头,想象猜一下,当作者写下这个开头的时候,是否恰逢鸟鸣声声?(学生猜)

——栀子花见过吗?何炅有一首歌叫《栀子花开》,他这样唱道“栀子花开,sobeautifulsowhite”,想象着鸟鸣声声,微风满怀,露水搅拌着纯洁的栀子花香,有感觉地读读这个清脆生动的开头。(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读)

诗意流连的结尾

2.晨出,带着满怀的好心情,那么晚归又带回什么呢?我们再来读读《山中访友》的结尾——(大屏幕出示)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作者晚归的时候带回些什么?晚归有没有伴着鸟鸣?

图片/来自网络

——想象着归鸟声声,晚风阵阵,月色夹着山峰的剪影,有感觉地读读这个诗意流连的结尾。(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读)

3.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首尾呼应、首尾对应)(板书:首尾对应)

4.既然文字是对应的,那我们就对应着读读。(男女生再次分别对读开头和结尾)

寻芳文字,梳理山中好友排列之美

山中有哪些好友

1.读了开头和结尾,我们来读读这篇文章的中间部分。课题叫“山中访友”,浏览一下课文,按照作者的脚步所到之处,他依次在不同的地方访问了哪些朋友?用笔把这些朋友圈出来。

(古桥;树、鸟儿、露珠;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雨)

2.是呀,作者山中访友留下了一串脚印,沿着作者的脚印,你能否按照顺序把每个脚印里访问到的朋友的名字刻进去呢?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一题。

(大屏幕出示)

脚步映衬出对应美

1.请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作者在山中访友的幽径上留下的一串脚印,你发现了什么?

(中间访问的朋友最多,两边逐渐减少)

2.原来,不止是首尾对应,就连文章的中间各部分好像也是对应的。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李汉荣先生的匠心所在?让我们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看看……

溶解文字,探寻文本内部对应之美

热切招呼,享受排比对应之美

1.五个脚印,我们先一起沿着作者的步伐走进其中的一个脚印,凭直觉,你认为哪个脚印里的景色最绚丽呢?(第三个脚印)

图片/来自网络

2.显然,第三个脚印由于访问的朋友之多肯定呈现出奇异的景色,来让我们先去看看——(大屏幕出示)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gǔ)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自由读读这段文字,你眼前肯定会出现一幅幅奇妙的画面,把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多读几遍。

——你看见了怎样的画面?

清凉,喝,你仿佛尝到山泉——甘甜解渴;

汩汩,听,你好似听见溪流——宛如音乐;

飞流,看,你目睹眼前瀑布——倾泻而下;

陡峭,瞧,你眺望远方悬崖——命悬一线;

悠悠,抬头,你仰望蓝天白云——轻轻飘荡;

淘气,树梢,你听见叽喳云雀——追逐嬉戏。

——请拿出《练习纸》,把你看见的画面听写下来:

(清凉山泉、汩汩溪流、飞流瀑布、陡峭悬崖、悠悠白云、淘气云雀)

——把这些词语放到段落中去,你发现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排比段)

图片/来自网络

3.请看,如果这组句子这样排列,让你联想到什么?(五线谱)

(大屏幕出示)

——这组文字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让我们读出音乐跳动的节奏:

指名6个同学,学生问老师。(老师随即用上“你好,我的老朋友……”句式应答)

指名6个同学,老师问学生。(要求学生用上“你好,我的老朋友……”句式应答)

(音乐:班得瑞《月光水岸》起)指名、小组、男女生至下而上、至上而下一浪高过一浪地读。

图片/来自网络

——排比的句式,读上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整齐、对应、朗朗上口)原来,这段文字内部也蕴藏着对应之美,这是一种什么对应?(板书:排比对应)

4.此刻如果你就是作者,肯定还有其他朋友相伴,你同样也会热切跟他们打招呼。请你想象一下,你还会遇上什么朋友?你会怎么形容她?你会怎样同他们打招呼?请拿出《练习纸》,写一写。(大屏幕出示)

你好,!你

你好,!你

你好,!你

你好,!你

(学生练笔,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第2课时

老桥如旧,捕捉句词对应之美

1.这第三个脚印中的景色的确美丽,那么还有四个脚印中的景色又如何呢?请大家任意挑选一个脚印,读读里面的文字,感受其中的美丽画面。

2.你欣赏的是哪个脚印中的画面?当学生读到描写老桥的文字时:(大屏幕出示)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你看见了一座怎样的老桥?

——这段话最后一句话连续出现了几个很好的四字词语,用笔画下来,读一读。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这四个词语。(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依然如旧)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再返回到这段话中去,你去找一找,哪里在写岁月悠悠?哪里在写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哪里在写依然如旧?

——来,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走进老桥的春夏秋冬:

(音乐:久石让《天空之城》起)

(指名四个同学接读,最后一句齐读)

◇春暖花开,杨柳依依,伴着鸟语花香,我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炎炎夏日,暑气蒸腾,听着知了叫声,我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秋高气爽,落叶飘零,闻着桂花香气,我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三九严寒,涧水冰封,迎着凛冽寒风,我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注定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图片/来自网络

3.很有意思,在一段话中,前面的文字用来解释后面的词语,后面的词语用来总结前面的句子,并且一一对应,这又是一种对应,我们把他叫做什么对应呢?(板书:句词对应)

驻足小憩,比划动作对应之美

1.你还欣赏的是哪个脚印中的画面?当学生读到描写落花、落叶、石头的文字时:

(大屏幕出示)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指名读这段话,如果作者就在你眼前,透过朗读,你看见了作者的哪些动作?把这些动作圈出来。

捡—捧—嗅

拾—数—看

捧—敲—听

——这些动词能不能打乱秩序?动作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拿出《作业纸》,试着在九宫格里填填它们的位置:(大屏幕出示)

2.这些动作能否随意调换?原来,动作隐含着对应的关系,这叫什么对应?(板书:动作对应)来,请三个同学,读出三组动作之间的对称之美。

人树嬗变,领悟想象对应之美

1.你欣赏的是哪个脚印中的画面?当学生读到描写人变成树的文字时:

——这里的描写似曾相识,你想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哪篇文章?一个神话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齐读文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脚—根须

头发—树冠

胳膊—树枝

血液—汁液

2.作者的想象很有规律,什么规律?人和树对应展开,给你什么感觉?

(板书:想象对应)

雷雨突袭,感叹夸张对应之美

1.你欣赏的是哪个脚印中的画面?当学生读到描写雷阵雨的文字时:

——很显然,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我把这句话稍微改动一下,你听一下: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万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可以吗?既然是概述,用“一千个”和用“一万个”都可以呀?

图片/来自网络

2.原来这还是一种对应,就连夸张也讲究对应,作者真的是有心了。(板书:夸张对应)

齐读,读出气势。

回揉文字,品味回归自然纯真之美

1.就这样,沿着作者的脚印,我们结识了一个个山中的朋友,领略了一幅幅山中的画面,让我们连起来,用朗读把每个脚印里的景色串联起来:(音乐:班得瑞《清晨》起)

鸟鸣声声,微风满怀,露水搅拌着纯洁的栀子花香。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上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学生接读)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树林,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了——(学生接读)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继续往森林深处走,这林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学生接读)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gǔ)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走累了,我停下脚步——(学生接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学生接读)

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雨停了,归鸟声声,晚风阵阵,我该回家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2.我们再来看看板书,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出现在你眼前的就是《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我们看《山中访友》——

图片/来自网络

晨出,露水栀子花裹着好心情;晚归,带回好心情、好记忆和一路月色,这叫——首尾对应;

老桥,词语扩散成美丽的倒影,这叫——句词对应;

树林,人依照盘古似的衍变成美丽的神话,这叫——想象对应;

山谷,琳琅满目的朋友摇曳成五线谱搬的平衡,这叫——排比对应;

停歇,虔诚的动作惊人相似,这叫——动作对应;

雷雨,就连夸张也如此工整,这叫——夸张对应。

图片/来自网络

3.一篇文章,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对应了吗?还有比这更周全的对应了吗?还有比这更舒服的对应了吗?我看没有了。孩子们,你们说,这样的构思好不好?巧不巧?妙不妙?合在一起就是三个字“好巧妙”。有人对作者佩服得五体投地,终于逮着一次机会,可以当面向作家请教。他问,说老师您太厉害了,您的《山中访友》怎么就能写得这么好呢,用了那么多对应的手法,请问当时您是怎么想到的?灵感怎么来的?

想听听李汉荣的回答吗?

李汉荣微微一笑说:(大屏幕逐句出示)

“你们说的这些手法,我写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

“不过,我觉得这样解读也不错。”

“说起灵感,每次写作,如果在夜晚,我就走出屋,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我就会有一种回归于自然与纯真的幸福洋溢。我的文章便有了意想不到的灵感。”

你想说什么?你认为李汉荣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关键在于?

(板书:人与自然对应)

诗画绍国(肖绍国)

生于江南小河旁,漂于岭南大海边。一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爱语文、教语文。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悟。诗乃文字,画乃画面,文字与画面的互现,是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语文”的理想和境界。原创、精致、诗画、小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