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追星族,富二代,热血青年年轻时候的杜甫竟 [复制链接]

1#
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www.xftobacco.com/

6

1.

暮春时节,落红点点,飘进了泊在潭州江边的一只小舟中。

杜甫被一阵美妙的音乐唤醒。

他揉揉睡眼,搔了搔稀疏的白发,思绪一时有些恍惚。

“这不是《渭川曲》吗?几十年的老歌了,听起来还是这么悦耳。想当年我在洛阳听到李龟年的原唱,跟这流落歌手唱得也差不多,待我去瞧瞧这民间高手长啥样……”

上到岸边,循着声音来到人群包围的地方,只见一位落魄艺人正娴熟地拨弄着乐器,深情款款地为观众演唱。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

围观的群众听得如痴如醉,杜甫却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因为他就是开元年间红极一时的艺术家——李龟年。

来自盛唐的音乐唤起了观众对盛世的回忆和惋惜,杜甫和沉默的人群一起默默听着,眼睛逐渐湿润。

乐声停止了,人群纷纷四散,李龟年认出了杜甫,不禁大喜过望,上前问候:“子美兄,竟然是你!”

“李老弟,你怎么也流落至此了,想当年,你可是大唐一线明星啊,如今却在这街头卖唱,未免……”

“哎,往事不提也罢,安史之乱后我四处逃难,卖唱为生,如今这光景,能活着就不错了。”

杜甫无奈地点点头,看着昔日锦衣玉食,人人追捧的大明星,如今这般落魄,不知该如何安慰。再看看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穷愁潦倒、疾病缠身,想请老朋友喝个酒都苦于囊中羞涩,只得窘迫地拿起笔,即兴作诗一首: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我也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这首诗希望你不要嫌弃。”

“故人情义,胜过千金,我怎么会嫌弃呢?”

两人絮絮地说着时局,聊着世道,心思却都不约而同地飘回那个叫做开元的盛世。

他想起6岁的时候,他在街边看公孙大娘舞剑,出神入化的剑法令他一生难忘。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他想起少年时代,他文章写得极好,以至于当时的大名人李邕都想见见他,他自由出入岐王李范、权贵崔涤在洛阳的豪宅,就是在那时听到红得发紫的李龟年的歌声。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他又想起从19岁到30多岁,他仗剑走天涯,在吴越、齐赵一带都留下了漫游的足迹,甚至差点乘船去往遥远的扶桑(日本),当一名留学生。少年的胸怀和理想是那么辽阔、浪漫。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那是他一生最快意的时光,那时的大唐,正是万国来朝、如日中天的盛唐。

如今,一切都已经变了……

2.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忆昔》

开元年间,大唐一派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人人生活富足,物价低,治安好,出门不用看黄历,带着大把现金也不担心被抢劫,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杜甫就成长在这样的时代。

35岁之前,杜甫同学还没有正式工作,他的日常活动主要有两项构成:啃老、漫游。

听起来似乎跟李白有点像。

的确,青年时代的杜甫不愁吃穿,老爸给的零花钱足够他走南闯北、骑马打猎、喝酒请客,生活丰富多彩。

而且跟李白比起来,他还有个优势,就是身份显贵!

要知道,杜甫出自人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京兆杜氏,和杜牧一样都是西晋大将军杜预的后代,妥妥的名门望族。他的祖父杜审言与苏轼的远祖苏味道同为“文章四友”,在初唐的文坛赫赫有名。

杜甫曾经不无自豪地说:作诗就是我家祖传的绝活!

诗是吾家事。

母亲那边也不一般,清河崔氏,也是唐代有名的望族,亲戚里面的皇亲国戚多得跟批发似的。

所以不要以为书里那个苦逼兮兮的老杜是穷屌丝,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贵族!

年轻时候的杜甫性格豪放,志向高远,不甘做个碌碌无为的凡人。

看到一只画上的雄鹰,他心潮澎湃地写道: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登上泰山,他壮志豪迈地写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像我这么优秀的人,怎么能跟那些学渣当同学呢?”他自认为比同龄人优秀、突出,只愿意结交年纪比自己大,各方面比自己强的前辈。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因此当他遇到闻名天下的谪仙人的时候,激动得蜜月也不过了,进士考试也不准备了,立马屁颠屁颠地跟着他,当个拎包小弟。

3.

年,被朝廷开除的李白漫游到了洛阳,仕途失意,正想四处散散心。

杜甫主动陪玩、陪喝、陪聊天,给大哥李白伺候得周到无比。

途中,另一位大诗人高适加入了他们,三位浪漫的诗人结伴旅行,过着放纵不羁的生活。

他们来到宋州(今河南商丘),只见这里高楼林立,车辆往来不息,街道宽敞又笔直,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遣怀》

他们在酒楼喝酒吹牛,李白和高适谈着年轻时候打架斗殴,行侠仗义的壮举,听得乖学生杜甫直呼:“厉害了,我的哥!”

有时候他们在森林骑马打猎,有时则登高望远,有时出席名流的宴会,有时寻仙访道,快乐得像三个武侠小说看多了的中二少年。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遣怀》

李白虽然没什么正经事业,但总是一副很忙的样子,尤其热衷于当个道教徒,第二年他又准备去道教圣地齐鲁(山东一带)深造。

只要是诗仙大哥喜欢的,杜甫当然无条件捧场。

这一年秋天,他们在齐鲁第二次相聚,李白看着杜甫年纪轻轻,却整日像个老头一样忧心忡忡的样子,忍不住恶搞他:

子美啊子美,最近怎么瘦的跟牙签似的,是不是写诗写得太辛苦了啊,哈哈哈哈……(杜甫:写诗又快又好了不起啊……好吧,人仙有别……)

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杜甫有点强迫症,尤其在写诗这件事上,常常咬着笔头苦思冥想,就为了写出震慑他人的好句,因此总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被说中了痛处,不服气地回敬道:哥,你整天喝酒唱K,无所事事,这样虚度光阴不觉得羞愧吗?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他们的感情日益亲密,白天去深山里寻找奇人隐士,晚上同盖一条被子睡觉。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短暂的交游,却让杜甫终生难忘。

每当身处困境,举目无亲,杜甫就想起这位好友,他的乐观潇洒无疑给了杜甫很大的精神安慰。

冬天,在寂寞的书房里,一个字都看不进去,满脑子都是你。

要不是生活所迫,我多想跟着你,一起归隐江湖。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冬日有怀李白》

春天,在渭北对着一棵树,想象你在江东仰头看着天边的晚霞。

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喝着酒,跟你探讨如何创作一篇10W+?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

后来安史之乱中,杜甫没有了李白的消息,还听说他可能死了,夜夜梦到他,担心他恐怕已经落水而死。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都说文人相轻,但是杜甫对于李白,只有纯粹的欣赏和怜惜。

后来当杜甫经历多了世间的冷眼和不平,他也终于理解李白放荡不羁背后的心酸。

在那个繁华的京城,满街都是锦衣华服、身份高贵的达官贵人,而李白这样绝世的才子,却只能布衣短褐,在酒楼饮酒浇愁,甚至老了还在遭受奔波流荡之苦,他不禁悲从中来。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其二》

那句振聋发聩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千百年来,道出了多少绝世天才的心酸。

或许,只有天才最了解天才。

4.

和李白分手后,杜甫掉头前往长安,开启了长达10年的长漂。

正当青春壮年的杜甫不会想到,这10年对于他来说,只是后半生漫长苦难的开端。

他满怀雄心壮志,意气风发地来到长安。

看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长安城,杜甫没有高喊:我要暴富!我要出名!而是暗暗下定决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就是大唐读书人的格局。

公元年,杜甫参加了朝廷额外开设的应制举。

这一年他已经35岁了,振兴家族、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了自己身上,可想而知这次考试对于他的重要性。

倒霉的是,这一年主持考试的官员,正是著名的大奸臣——李林甫。

考试结束,卷子都没有人改,李林甫就对玄宗说:皇上,今年没有一个考生达到分数线,看来人才都已经在朝廷里了,一个遗漏的都没有哇。

玄宗听到这话竟不怀疑,放心地把朝政交给李林甫,自己和杨贵妃去饮酒作乐。

杜甫望着白花花的榜单,比得知自己落榜还茫然失措:我靠,敢情我参加了个假考试?

深受打击的杜甫挖空心思,拖了驸马张垍的关系,在玄宗举行三个祭祀盛典后,写了三大篇赋寄到皇帝的私人邮箱,这下终于让玄宗看到了。

玄宗称赞了杜甫的才华,并命令宰相专门出题测试他。

那是杜甫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在人才济济的集贤院,穿着布衣的杜甫握着毛笔,正在构思一篇应试作文。

集贤院的硕士、博士生们纷纷扔下手中的活,争抢着围观这位刚刚得到皇上嘉许的才子,议论纷纷:这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李太白?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莫相疑行》

杜甫志得意满地交了卷。

很不幸,考卷再次落到李林甫手中。

李林甫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还认得杜甫的名字。

昨天刚刚跟皇上说:野无遗贤,今天就录取这个家伙,那不是打我自己的脸嘛。小子,只怪你运气不好,不该参加高考。

这场考试的结果,是杜甫收到通知:您的简历已存放在我们的人才库,如果有合适岗位,我们再通知您。

杜甫伸长了脖子,从春天等到秋天,夏天等到冬天,始终没有等到消息。

没办法,只能低下高傲的头,低三下四地去干谒达官贵人。

陪着公子王孙们日日喝酒斗鸡,赏花听曲,一开始还算有趣,但时间久了,杜甫发现钱花出去不少,工作却丝毫没有着落。

长安的房租、物价奇高,杜甫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来长安不久,父亲杜闲就去世了,杜甫的生活条件一落千丈,竟然过上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虽然偶尔能得到朋友的资助,然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后来,生活费告急,米缸也见底了,杜甫只能和穷人一起去排队买降价的陈米,甚至不得不在出租屋前种起药材,卖药维持生活。

从官家子弟,一下子沦落到社会底层,这种落差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与此同时他的思想正发生着激烈的变动,犹如一只凤凰,经受着烈火的考验,他的诗融入了现实的血与泪,迸发出感人肺腑的力量。

春日的曲江边,美丽的贵族妇女浩浩荡荡出行,他们的衣服华贵面容精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因为杨贵妃的得势,全家姐弟都炙手可热,势力滔天,穿着绫罗绸缎,吃着山珍海味,一盘盘精致的美食看得人口水直流。

杜甫冷艳旁观着这一切,心里却不无鄙夷。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

而另一边,因为玄宗的好大喜功,不断挑起的对外战争劳民伤财。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咸阳桥边,男人们都被征兵带走,妇女儿童哭叫着送走亲人,田地荒废无人耕种,税租却处处逼人。

百姓害怕生男孩,女孩还可以活着嫁人,男人却不知道会在哪里战死。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

5.

诗人的心是敏感的,他预感到国家正在衰败,盛世正在凋零,但却无能为力。

在长安飘荡,一年又一年,简历投了无数,只见白发一年年增长,offer却一封没见着。

一向尊敬孔子的老杜也忍不住骂娘:读书有个屁用,还不是要吃土!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眼看着人生已经过去大半,杜甫心一横:老子去参军算了。

在唐朝,做官的路子千奇百怪,除了一般的科举,还有隐居深山、干谒权贵、道士推荐、参军出塞等等,李白把每个花样都玩了一遍,最后没辙了,才去参军。

如今,杜甫也不得不豁出去,给哥舒翰写了封信,请求加入他的幕府。

别以为老杜只会读圣贤书,对于战争军事,老杜的见解堪称入木三分,如果开个军事评论栏目,说不定比局座张召忠还火。且看这组著名的《前出塞九首》:

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大概是老杜同学身子板太瘦,体弱又多病,竟连军队的体检都没通过。

就在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关头,终于等来了一个差事——河西尉。

河西尉,从九品,比芝麻还小的官。杜甫只能苦笑,再等等吧。

等了几天,有消息了,这下是胄曹参军,从八品下,职务是看守兵器仓库。

看来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他自嘲道: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上岗不久,杜甫想起分别许久的家人,此时由于洛阳一带发生洪灾,家人暂时安置在奉先。杜甫请了个年假,启程前去看望他们。

命运注定要让杜甫见证历史,就在从长安前往洛阳的旅途上,安禄山在渔阳起兵了。长安还没有收到消息,杜甫却以敏锐的感官察觉到了风云聚变。

旅途后,杜甫完成了这首长达字,字字血泪的作品《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诗歌的开篇,是杜甫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我难道不想像很多人那样,穷则独善其身,好好待在深山老林里喝酒打猎,过得潇潇洒洒吗?但是谁叫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况且又遇到圣明的君主,我怎能不奉献自己一份力。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隆冬时节,狂风呼啸,冻得手指无法伸展。他敬重的玄宗就在骊山宫里和杨贵妃泡温泉、听歌舞,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他们举行一次宴会,足够普通百姓生活一年。有钱人家的食物多得吃不完,一盘盘地倒掉,而穷人在这样的日子里,却挨饿受冻而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沿路的艰辛和惨象已经不忍看,谁曾想到了家中,等待他的是小儿子饿死的消息。

邻居都忍不住为他流泪痛哭,他却想到今年是丰收的季节,自己作为官宦子弟,不用上税不用服徭役,尚且过得这么苦,更何况那些布衣贫农呢?

想到这,真让人悲痛欲绝……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这期间,安史之乱全面爆发,潼关失守,玄宗携妻带口仓皇逃出长安。

杜甫带着家人加入了逃难的人群中,在这凄风苦雨的时节,他们长途跋涉,狼狈不堪地逃到鄜州的羌村(陕西富县)避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