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脂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故事女子水性杨花,嫌丈夫贫穷无趣,跑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http://www.xuexily.com/m/

话说在明朝末年,有一个书生,名叫周知理,和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

周知理的父亲是一个落第秀才,以教书为生,母亲王莲秀原本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后来被朝中犯了罪的亲戚牵连,家道中落。

王莲秀不得已嫁给了一个穷秀才,心中是一万个不愿意。

自从她进了周家门,就对周知理的父亲横挑鼻子竖挑眼,经常是从早到晚的不停抱怨。

周知理的父亲是个老实人,本来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些郁闷,加上妻子总是满腹牢骚,导致他心气郁结,在周知理十六岁时就患病去世了。

周知理从小就被父亲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一直刻苦读书,立志要考取功名,所以也不会干什么活,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父亲去世后,两个人就靠王莲秀给别人家做零活挣点小钱为生,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就这样过了一年,王莲秀就忍不了吃苦的日子了,打算给周知理娶一个媳妇进门,也可让媳妇干活,分担家务。

王莲秀托媒婆刘氏时说想要找个聘礼少的,最好不要聘礼的,能干活的女子,别的什么条件都可以应承。

这媒婆听了在心里翻了好几次白眼,心想这老婆子也是太自私了点,哪是娶媳妇,摆明了就是想要一个白劳力呀!

不过刘媒婆不在意这个,只想把保媒拉纤的钱挣到手,她心里已有盘算。

邻村有一女子名叫秦碧儿,是出了名的水性烟花,一天天涂脂抹粉,扭腰晃屁股的,还没出嫁就和好几个有夫之妇勾勾搭搭。

家里为了她的婚事真是愁破了头皮,害怕可别做出什么丑事,让一家人都抬不起头,一心想着让她赶紧嫁出去,可她在村里的名声不好,正经人家都不要她,家里只好邻村找到刘媒婆。

俗话说,“媒婆的嘴,骗人的鬼”,刘媒婆对王莲秀谎称秦碧儿是个能干的姑娘,对秦碧儿父母又说周知理是个大才子,以后一定能考取功名做大官。

秦家人乐坏了,不仅没要聘礼,还陪送了一些嫁妆,王莲秀也喜滋滋的迎接儿媳妇进门。

这旧时的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知理虽然一心求学,不想娶妻,却也得听从母亲的安排。

秦碧儿进门后发现周知理是一个白面书生,样貌清俊,还挺高兴,也想好好和周知理过日子,可时间一长,她就受不了了。

一方面是周家太穷,总是吃不到荤腥,婆婆还总让她干这干那,使唤她干活,再一个是周知理一点都不解风情,脑袋像是一个榆木疙瘩,一天到晚只知道盯着书看。

一次秦碧儿去街里买油盐酱醋时遇到了张大户,张大户穿着绸缎衣裳,色咪咪的盯着秦碧儿看。

换作别家正经女子定会低头走开,可秦碧儿哪是普通女人,她眼波流转,对着张大户发出媚笑,俩人就这么勾搭上了。

后来,秦碧儿干脆不回周家,住到了张大户家中,想要靠着张大户,过上吃香喝辣的日子。

张大户家里本就有一妻四妾,秦碧儿这么挤进去,名不正言不顺的,连妾室都算不上,整日的和其他几个妾争风吃醋,日子也不算多好过。

王莲秀见儿媳妇多日没回家,就想报官去找,周知理却说,“不回来才好,别管她去了哪,我快考试了,正好安心读书!”

王莲秀怕耽误儿子前程,加上自己强行娶进来的这个儿媳妇这么不着调,对儿子心中有愧,也只好作罢。

就在周知理发奋读书时,秦碧儿这边却出了事。

一日为了点小事,吃饭的时候她和张大户的一个小妾吵了起来,争吵中秦碧儿气不过一下端起汤盆,把菜汤泼到了小妾的脸上。

菜汤还喷溅到了张大户的原配夫人刘氏身上,刘氏十分恼怒,就把这事告诉了张大户。

别看张大户纳了好几个妾,却是最尊重自己的发妻。

没有刘氏当初的帮助,他张大户不会有今天的发达,喜新厌旧虽然是男人的本性,张大户却还有良心,始终善待刘氏。

一听到秦碧儿这么嚣张跋扈,还冲撞到了刘氏,张大户命秦碧儿当众跪着给刘氏赔礼道歉。

秦碧儿也知道自己犯了错,本想好好赔个礼,可其他妾室早就看不上她,你一言我一语地添油加醋说着挤兑她的话。

话越说越难听,秦碧儿一下没忍住顶了一句,张大户怒声说:“你这个贱人真是没记性!”

说着抬起脚就向秦碧儿踢过去,张大户也没在意轻重,这一脚又好巧不巧的踢在秦碧儿心脏处,也是秦碧儿活该命短,居然一下就断了气。

这一下出了人命,张大户赶紧命家人都不要声张,否则都没好果子吃,张大户一宿没睡觉琢磨应对的办法。

过了几天,秦碧儿的哥哥秦福到县衙里击鼓鸣冤,说是自己的妹妹没了多日,周家也不寻找,想必是遭遇了不测。

黄知县命衙役去周家查看,四处翻找,竟然在屋后的菜地里挖到了秦碧儿的尸体。

原来是张大户先是趁着周家人不备,偷偷把秦碧儿的尸体藏在菜地里,又花钱收买了秦碧儿的哥哥。

秦碧儿的哥哥也是利欲熏心,虽然知道了妹妹的死因,但是并不在乎,在他心里有钱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他收了钱后,一口咬定妹妹回娘家哭诉过,说王莲秀和周知理拿她当牛做马,对她非打即骂。

周知理和王莲秀辩解说是秦碧儿自己出走,并不知道她去了哪,也不知道尸体为何出现在自家院中。

知县质问他们为何出走多日都不报官?周知理如实回答,可知县以为他们母子二人故意隐瞒,就命动刑。

这一上刑,真是疼得死去活来,王莲秀顿时疼得昏死过去,周知理见不得母亲受这皮肉之苦,就赶紧认罪,说是自己因为夫妻不睦,偷偷杀死了秦碧儿。

周知理被关进了大狱,黄知县忙完了一天的公务,洗洗也就睡下了。

睡梦中他看到了黑白无常押着王莲秀在路上走,要过奈何桥时,王莲秀回头,满脸是泪的看着周知理,悠悠地说了句,“大人,我儿周知理没杀人,她是冤枉的啊!”

黄知县一下子惊醒,这半宿都没了睡意,他回想整个案件,周知理文弱书生的样子浮现在他脑海里,难道真是我判错了?

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带上衙役直奔周家,想再问问王莲秀。

却没想到王莲秀已经在家中自尽身亡。

黄知县惊出一身冷汗,原是她昨晚变成冤魂,向我申冤啊!

几日后,黄知县命人贴出告示,“杀人犯周知理在狱中身患疟疾身亡,此案就此终结。”

一天晚上,秦福被衙役带到公堂问话,堂上烛火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衙役们两侧站立,映出黑影,看起来倒阴森可怖。

黄知县又问秦福关于秦碧儿的事情,就在秦福编造之时,黄知县突然面色大惊,起身指着秦福身旁,声音颤抖的问道:“王莲秀,周知理,你们两个怎么来了?”

秦福一转头,看见披头散发的王莲秀和一身是血的周知理,顿时魂飞魄散,一边吓得尿裤子一边喊到,“是张大户杀了秦碧儿,是他给我钱让我报的官,不关我的事啊!”

原来黄知县借王莲秀亡魂申冤的灵感设了一计,他命家中女仆和一位衙役扮做王莲秀和周知理,借着烛光昏暗和秦福的心虚,找到了真相。

张大户到案后本拒不认罪,但他平日里对下人十分严苛,很快就有人招供,承认自己是受张大户差遣去埋尸体,张大户的几个小妾也招认亲眼看见张大户踢死了秦碧儿。

而张大户的原配刘氏,她到堂后非要揽过罪名,说是自己杀死了秦碧儿。

张大户看着事到如今,只有结发妻子不顾生死为自己开脱,心中也是难过至极,他认了罪,被判了死刑。

周知理出狱后,继续用功读书,不过因为母亲亡故,情绪悲痛,这一次并没有考中。

张大户临刑前刘氏去看他,他对刘氏说,“如果我不是贪恋女色,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个地步,我不觉得对不起那秦碧儿,只觉得对不起你呀!”

王莲秀不肯接受现实,对丈夫终日抱怨,不仅夫妻不睦,还导致丈夫亡故,而后又为自己强行为儿子做主,轻信媒婆之言,娶进不放浪女做儿媳,最后自尽身亡,其悲剧命运,和自己的性格脱不开关系。

秦碧儿不知自尊自重,只贪图富贵享乐,被人轻贱还丧了命,可谓是咎由自取。

张大户临死前有所悔悟,对刘氏存有真情,也算是良知未泯吧!

民间故事,为文学创作,看似荒诞不经,实则传递最为朴素的道理,小编旨在为读者解闷之余,还能有所收获或者感悟,请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如果喜欢,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