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8_1/记得小时候看过这么一则神话:
国王悬赏敌对部落的将军的人头,谁做到就能得到千金、领地和公主。
结果一只狗把将军的头叼了来领赏,国王想要反悔,公主制止了他,遵守诺言嫁给了狗。
狗和公主进入到深山的洞穴中生活,生下了六个男孩和六个女孩,狗死了以后,六对孩子互相结为夫妻。
最后公主返回故国,国王把名山大泽赐予这六对孩子。
他们被称为“蛮夷”,在水里打鱼为生,他们不需要缴纳赋税,进出关隘不需要凭证。
而他们父亲的名字叫做“盘瓠”。
按照中国神话的习惯,这些所谓的犬人、鸟人一般都是以前的部落首领,因为图腾的关系,在神话中就被神化成了犬、鸟等等。
而这位盘瓠也是同样的情况,他本是一位部落首领,是畲族、瑶族、苗族的共同始祖。
盘瓠去世千百年后的宋朝,他后代的其中一支——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和两广一带,有了不同程度的汉化。
在《岭外代答》中,周去非描写的就是在广西桂林境内的瑶族人的生活景象。
靠天吃饭的猺人
南北朝时,人们称永州境内的蛮人为“莫徭”;唐朝时,刘禹锡曾在诗中写道:
莫徭自生长,名字无符籍。
而到了宋朝,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录道:
猺人者,言其执徭役于中国也。
同时期的范成大则在《桂海虞衡志》中记录:
名为傜而实不供征役
从这些记录可以看出,猺人并不向当时的中央政府缴纳赋税,即使周去非说他们缴纳赋税,但也是名义上缴纳,实际上并没有。
在广西桂林境内,有大大小小共计23个猺人的聚居地,势力最强的是罗曼猺人和麻园猺人。
猺人一般居住在山中,越往山谷深处去,猺人越多,他们都隶属于义宁县的桑江寨。
当地出产杉木板、滑石、蜜蜡、零陵香和胭脂木。
这些土特产都是生活物资,但是周围都是高山,想要用肩抬下去是不可能的。
所以猺人都是用大布袋来装东西,布袋上的皮带则挽在额头上,整个布袋背在背上,就算是大的木头石头也是这样背下去。
虽然山上物产丰富,但是能种水稻的地方很少,猺人平时以耕山为主,主要种植小米、大豆和芋头来充当主食。
这样的地理环境直接威胁到猺人的生存:当粮食丰收的时候,他们还能继续正常的生活;而当粮食歉收,他们就会四处出动,抢掠附近城乡居民。
原来这种行为只是为了生存偶尔为之,但是久而久之,就变成猺人一种经常性的行动了。
山谷间稻田无几,天少雨,稑种不收,无所得食,则四出犯省地,求斗升以免死。久乃玩狎,虽丰岁犹剽掠。——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猺人凭什么能四处剽掠
猺人四处剽掠,主要是因为他们刀、甲、枪和弩的有机配合,熟悉山间地形,懂得避开强势敌人。
左腰长刀,右负大弩,手长鎗,上下山险若飞。——《桂海虞衡志》
刀
刀是什么样的刀?猺人刀。
猺人刀,刀锋短而刀把长,刀把没有纹饰,但是非常锋利。猺人平时把它佩戴在腰间。
那么这刀有什么来历呢?
浙江绍兴一带生女儿时,家里会为女儿酿“女儿红”作为将来的嫁妆;而猺人则在儿子长大的时候,用钢铁给他炼刀,终身都用这刀。
一把刀要用终身,那么这必然是一把好刀。怎么才能算一把好刀呢?猺人用斩牛的方法来试刀,通过的就是好刀。
儿长大,煅其钢以制刀,终身用之。试刀必斩牛,仰刃牛项下,以肩负刀,一负即殊者,良刀也。——《桂海虞衡志》
猺人把刀放在牛脖子下面,刀背搁在人肩上,向上一顶,刀一下子能把牛头截断的,那么这刀就是好刀。
甲
猺人用熊皮做甲胄,当地有一种特殊的树木,用来涂在熊皮甲上,熊皮甲就会变得坚韧。
但是熊皮不易得,所以每次猺人出动抢掠的时候,只会让几个穿熊皮甲的人在前面做先锋,后面的都赤裸上身。
由于桂林大多数乡民们并没有盔甲装备,所以看见猺人这副装扮,乡民们都会闻风而逃。
但是也有例外,有的村落的土兵有皮甲防护,猺人就会避开这些村落,不去攻击。
弩
猺人的弩称为编架弩,形状类似南宋临安的吃笪弩。
弩长三尺多,厚只有半寸,上面没有划出箭槽,箭排列在机栝上,编架弩的名字由此而来。
箭是用剡竹或者小圆竹做成,箭头的形状像凿子或者像慈姑叶,箭后使用软皮作为尾羽。
编架弩里面,南丹弩弩身用的木材是最好的。它用的木材有以下五种:加木、石木、黄速、櫑、胭脂木。加木是最好的,胭脂木是最差的。
猺人的编架弩非常强劲,矢无空发,以致于桂林治下古县的乡民,一听到箭弦的声音,全部都四处逃窜。
及闻静江猺人弩劲甚,矢无空发,古县之民,一闻虚弦之声,率皆奔溃,因见蛮弩即吃笪之大者耳。
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就详细描述了猺人相互配合作战的场面:
弩名偏架弩,随跳跃中,以一足蹶张,背手傅矢,往往命中。鎗名掉鎗,长二丈馀,徒以护弩,不恃以取胜。战则一弩一鎗,相将而前。执鎗者前却不常以卫弩,执弩者口衔刀而手射人。敌或冒刃逼之,鎗无所施,弩人释弩,取口中刀奋击以救。度险,整其行列退去,必有伏弩,土军弓手辈与之角技艺,争地利,往往不能决胜也。
除了武器装备等等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是猺人和邻近的城乡居民互相勾结,城乡居民给他们通风报信甚至引路,得到赃物后分赃。
等到官兵出动时,猺人已经流窜回深山,官兵们只能守着各处路口;但是山路众多,不能够一一防守。
即使能加派人手,但是由于人手增加而导致的支出又太大,地方政府无力负担。
而且当所有路口被封截后,猺人会因为没有生活来源而冒死突围,这样造成的伤亡更加惨重。
沿边省民与傜犬牙者,风声气习,及筋力技艺略相当,或与通婚姻、结怨仇,往往为傜乡导而分卤获。傜既自识径路,遂数数侵轶边民,遂不能谁何。攻害田庐,剽榖粟牛畜,无岁无之。踉蹡篁竹,飘忽往来,州县觉知,则已趠入巢穴,官军不可入,但分屯路口。山多蹊,不可以遍防,加久成劳费。又傜人常以山货、沙板、滑石之属,窃与省民博盐米。山田易旱乾,若一切闭截,无所得食,且冒死突出,为毒滋烈。——《桂海虞衡志》
四处剽掠的猺人为害一方,南宋政府到底有没有办法收服他们?猺人的风俗习惯又有哪些奇异之处?
这些都将会在下篇再解答。